出品 | 子彈財經
作者 | 左星月
編輯 | 王亞靜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
近日,小米YU7正式開售,開售18小時,小米YU7鎖單量突破24萬臺,銷售火爆。
在這款“現象級”車型走熱之時,一家為其提供全場景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的企業也來到資本市場的門前。
近日,獲小米投資的斯坦德機器人(無錫)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斯坦德機器人”)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沖刺“工業具身智能第一股”。
不過,在連年虧損的情況下,斯坦德機器人能否借小米YU7的東風,實現從“燒錢換增長”到“自我造血”的關鍵一躍,成為斯坦德此次闖關港交所的核心命題之一。
1、哈工大校友創辦,獲小米投資
2023年,工信部等十七部門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機器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隨著政策的助力以及市場的需要,一大批開發機器人的企業快速發展,斯坦德機器人就是其中之一。
斯坦德機器人成立于2016年,主營工業智能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是針對工業場景中物料搬運、作業執行等任務需求,可以應用在3C、汽車、半導體等多個領域。
在公司初創時,創始人團隊是一群剛剛畢業的年輕人。
2013年7月和2015年7月,王永錕分別取得哈爾濱工業大學自動化學士學位及控制工程碩士學位。2016年6月,時年24歲的王永錕創辦了斯坦德機器人,且很快就獲得了羅鴻的200萬元天使投資,每股成本0.31元。
(圖 / 斯坦德機器人招股書)
公司的多位聯合創始人同樣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其中,聯合創始人李洪祥2014年6月獲得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士學位,目前負責斯坦德機器人的產品研發管理。
此外,聯合創始人王茂林、趙易豪、呂鳳池都曾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求學。
(圖 / 斯坦德機器人招股書)
一群年輕人創業,一頭扎進了十分火熱的智能機器人。
公開資料顯示,全球工業智能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由2020年的58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153億元,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7.2%。
工業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正逐漸成為眾多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助力。在成立后,斯坦德機器人得到了諸多資本的關注。
招股書顯示,斯坦德機器人獲得天使輪融資后,又獲得了七輪融資,其中包括小米、博華資本、梁溪投資等知名度較高的明星資本。
其中,2023年,小米集團旗下公司北京小米智造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1.5億元的價格認購斯坦德機器人60.35萬股股份,每股成本8.08元。
(圖 / 斯坦德機器人招股書)
在2024年5月最后一輪融資后,斯坦德機器人的投后估值已經達到21億元,已經較八年前的天使輪融資增長了超100倍。
2、3年虧損2.73億,銷售人員薪酬遠高于研發人員
目前,斯坦德機器人的主營業務是一站式機器人解決方案,包括核心機器人技術平臺、多功能工業智能機器人產品系列以及all-in-one智能協同系統RoboVerse。
公司的機器人產品包括三類:
標準型機器人,配備前進、后退及原地旋轉運動功能可以為各種復雜的場景提供流動性;
功能機器人,擁有背負、傳輸、叉取牽引等多種功能;
具身機器人,包括LINK和DARWIN兩種類型,能夠進行精細化操作。
(圖 / 具身機器人(來源:斯坦德機器人招股書))
憑借這些產品,斯坦德機器人也占據了一定地位。截至2024年12月末,按銷量計算,斯坦德機器人是全球第五大工業智能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提供商,及第四大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提供商。
2022年至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斯坦德機器人的收益分別為9627.5萬元、1.62億元和2.51億元,呈現連年增長的趨勢。
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分別為12.9%、31.6%和38.8%,也在逐年增長。
(圖 / 斯坦德機器人招股書)
不過,公司尚未走出虧損的“泥潭”。
報告期內,斯坦德機器人的年內虧損金額分別為1.28億元、1.00億元和4514.4萬元,三年累計虧損2.73億元。
(圖 / 斯坦德機器人招股書)
斯坦德機器人的虧損和經營成本較高有關。
報告期內,公司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5770萬元、5736萬元和6460萬元,占當年收益的比例分別為59.9%、35.4%和25.8%。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共擁有281名全職員工,其中銷售及營銷人員共有41名。
(圖 / 斯坦德機器人招股書)
2024年的銷售開支中,薪酬及福利金額為3070.5萬元,每名銷售人員的平均年薪約75萬元。
(圖 / 斯坦德機器人招股書)
從研發費用來看,報告期內,公司的研發開支分別約為5550萬元、5610萬元和3660萬元,2024年的研發費用快速下滑。
(圖 / 斯坦德機器人招股書)
針對研發費用下行,斯坦德機器人在招股書中解釋,公司對研發人員進行了“降本增效”。
(圖 / 斯坦德機器人招股書)
2024年的研發開支中,2690.4萬元用于員工薪酬及福利。截至2024年末,斯坦德機器人共有77名研發人員,每名研發人員的平均年薪約35萬元,薪酬水平還不及銷售人員的一半。
(圖 / 斯坦德機器人招股書)
值得注意的是,斯坦德機器人仍處在虧損狀態,王永錕的薪酬卻快速增長。
2022年至2024年,王永錕的薪酬總額分別為35.3萬元、121.3萬元和120.2萬元,2023年薪酬大幅增長。
(圖 / 斯坦德機器人招股書)
斯坦德機器人的成長軌跡,既折射出機器人產業快速擴張的活力,也暴露出成長期企業在盈利平衡、成本控制上的挑戰,公司何時能扭虧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3、小米YU7供應商,能否乘風而上?
近年來,工業智能機器人賽道十分火熱。2025年,就有臥安機器人、仙工智能、樂動機器人、云跡科技、極智嘉等機器人企業向港交所發起沖擊。
不過,工業智能機器人市場起步時間較晚,還處在“教育市場”的階段,包括斯坦德機器人在內的大多機器人企業都在虧損狀態。
機器人領域作為一個高投入行業,十分考驗企業的資金鏈。
截至2024年末,斯坦德機器人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8335.8萬元,較2023大幅增長。同期,其短期計息銀行借款為4288.1萬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可以完全覆蓋短期借款。
(圖 / 斯坦德機器人招股書)
斯坦德也在招股書中表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定期存款等資產可以維持公司41.4個月的運營。
(圖 / 斯坦德機器人招股書)
斯坦德機器人還在加速開拓客戶。報告期內,其客戶數量分別是147個、171個和208個。2024年公司新客戶83個,較2023年下滑了4個。
(圖 / 斯坦德機器人招股書)
截至2024年,斯坦德機器人的客戶留存率為52.6%,客戶留存率走高。
此次和小米YU7的合作,或許是公司快速發展的機會。
斯坦德機器人表示,公司在小米YU7中提供全場景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打造了全激光SLAM導航AMR自動化總裝線,以及門線、外裝、儀表板等多物料、載具類型應用,為小米YU7按下交付加速鍵。
斯坦德機器人在公司微信公眾號上發文,稱自己是小米汽車的夢想贊助商。
(圖 / 斯坦德機器人微信公眾號)
除小米之外,斯坦德機器人還向比亞迪、蔚來等多家汽車企業提供汽車全場景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此次IPO,斯坦德機器人沖刺“工業具身智能第一股”,既是機遇的窗口,也是對其綜合實力的全面檢驗。
在工業智能機器人賽道加速擴張的當下,如何將上市融資轉化為技術突破的動力,并且持續改善盈利狀況、進一步提升客戶留存率、平衡研發與銷售投入的結構,仍是繞不開的課題。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