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正在重新繪制其空軍版圖,而這一次,選擇的合作對象不是傳統盟友俄羅斯,而是中國。
三年動蕩、中東緊張、聯合制裁之下,伊朗不再將目光鎖定在遲遲未交付的蘇-35,而是轉身面向東方,重啟對華采購殲-10C的談判。
這一動作不僅重塑伊朗空軍未來構架,更對中東軍事平衡、全球武器市場乃至中美博弈產生不可忽視的結構性影響。
失望的蘇-35,“等不來的援軍”
伊朗與俄羅斯在2023年正式簽署采購50架蘇-35的合同,一度被解讀為德黑蘭軍力更新的重大突破。
可兩年過去,真正到貨的,僅區區四架。
按照俄方原計劃,這批戰機本應在2024年底前完成交付。
然而戰場現實是殘酷的,烏克蘭戰局愈演愈烈,俄羅斯不僅自身戰力緊繃,連原本打算出口的蘇-35也被緊急調往阿爾及利亞等“更優先客戶”。
對伊朗而言,這是戰略打擊。
蘇-35原本是其計劃中高端戰力的壓艙石,一旦泡湯,就必須快速填補空白。
尤其在“十二日戰爭”之后,伊朗全國多處關鍵軍事設施遭以色列與美國聯手空襲,空軍在現代化武力面前幾乎無力招架,老舊的F-4、F-5、F-14等美制戰機在高強度打擊中暴露出維護成本高、戰備率低、作戰能力不足等一系列結構性短板。
東方替代:殲-10C的“及時雨”
轉向中國,并非臨時起意。
實際上,伊朗與中國關于殲-10C的接觸早在2015年便已啟動。
彼時,伊朗計劃一次性采購多達150架殲-10C,但由于受到聯合國武器禁運制約,再加上雙方在支付方式上無法達成一致——中國堅持使用可兌換外匯,而伊朗僅能提供石油與天然氣抵償,導致談判終止。
如今局勢不同。
2020年聯合國武器禁運解除,美伊石油協議在近期取得突破,加之伊朗軍事預算激增至231億美元,中方已不再擔憂結算問題。
伊朗方面則更急于完成軍隊現代化。
俄媒與伊朗媒體均已披露,目前中伊雙方正在就首批36架殲-10C達成協議,而伊朗空軍內部的目標采購總量可能高達400架,足以構成一次“空軍重建”。
殲-10C為何是優選?
一方面,其性能已在巴基斯坦戰場上得到實戰檢驗。
2025年5月,在印巴邊境沖突中,殲-10CE攜帶霹靂-15空空導彈擊落包括3架法國“陣風”在內的5架印軍主力機型,震驚全球航空界。
另一方面,殲-10C價格僅為蘇-35的六成,綜合維護與訓練成本更低,戰機交付周期遠短于俄羅斯模式。
更重要的是,中國并未如俄羅斯般陷入戰爭泥潭,殲-10C不僅有貨,還能根據伊朗需求進行出口版本定制,甚至配套提供飛行員培訓與武器系統整體方案。
這意味著,中國不僅出售一款戰機,更提供一整套“空軍解決方案”。
被撕裂的空軍,等不及未來
根據IISS與伊朗公開數據,目前伊朗擁有約150架戰機,但有效戰備率低于60%。
F-14戰機雖具象征意義,但多架已無零件可換;F-4與F-5雖仍服役,但作戰壽命與技術性能已嚴重落后;米格-29雖更現代一些,但數量僅十余架,也處于“修一架飛一架”的極限狀態。
在“十二日戰爭”中,伊朗地空導彈系統并未能有效防御以軍隱身打擊,顯示其對抗現代空優力量的能力幾近失靈。
空軍作為戰略防御力量的功能名存實亡,伊朗亟需建立一支具備多層次、全域作戰能力的新型航空力量,而非僅靠防空火力。
殲-10C此時的出現,是軍備體系被壓到崩潰邊緣之后的“重啟按鈕”。
231億美元軍費,誰是最大受益者?
2025年,伊朗軍費預算飆升35%,達到創紀錄的231億美元。
雖然官方賬面中只有123億美元納入明面預算,但包括石油配額、特殊信貸、外匯通道等“隱性預算”,讓伊朗軍費遠超國際預估。
這筆龐大開支的最大部分,將投入空軍重組。
而受益者是誰?不是美國,不是俄羅斯,而是中國。
目前殲-10C的報價視配置在4000萬美元至5000萬美元之間。
若伊朗真的如傳言所言意在采購300-400架,規模將在150億至200億美元之間,遠超目前伊朗所有防務進口總額。
而中國作為唯一有產能、有意愿、技術封鎖低、結算機制靈活的出口國,幾乎沒有競對。
相比之下,俄羅斯正在被烏克蘭戰爭拖垮,印度仍在被武器系統碎片化困擾,而西方則被全面制裁限制排除在外。
中國此時的“低調供應”,反而成了最現實的選擇。
對中東的影響,不止空中優勢
伊朗重構空軍,對中東的意義遠不止戰機多少。
首先,這打破了以色列長期維持的空中絕對優勢。
盡管殲-10C尚不足以與F-35一戰,但配合本土防空網絡與數量優勢,足以改變以色列進行深度打擊時的代價評估。
其次,沙特、阿聯酋等國勢必將引入更多美制重裝力量以平衡威脅,可能帶來新一輪“區域軍備競賽”,而中國的裝備出口窗口也因此同步打開。
更深層次的是,中國正在以實際軍品能力切入一個長期由西方與俄羅斯主導的軍事市場。
從巴基斯坦、阿爾及利亞再到伊朗,中國正從“配角”變為“方案提供者”。
這是一場軍工外交與國家安全之間的系統接管。
結語:中國不再只是旁觀者
伊朗不只是買了幾架飛機,更是在向外界展示:在全球武器市場的新格局中,中國已不再只是配件供應商,而是結構性重組的主導者。
當中東的老盟友失信,當美俄雙重制裁失靈,中國的殲-10C正悄無聲息地填補缺口。戰斗機的航程,或許就是中國戰略影響力延伸的邊界。
而伊朗空軍的重啟,也許只是個開始。
參考資料:
伊朗為何放棄俄羅斯蘇-35戰機,轉而選擇中國殲-10C戰機?德黑蘭緊急軍事升級計劃解讀,世界一體新聞臺,2025-07-02
伊朗重啟與中國談判 傳想采購400架殲10C戰機,聯合新聞網,2025-06-29
2025年伊朗軍事預算將飆升35%至230億美元,伊朗開放數據,2025-05-0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