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黃博文 每經編輯:楊夏
張開五指,再握緊成拳??記者指尖的每一個細微動作,都被前方的鏡頭精準捕捉,瞬間同步在展臺上的機械臂上,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6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跟隨“活力中國調研行”采訪團來到深圳市南山區的奧比中光(SH688322)總部,體驗了3D感知技術的諸多應用場景。
公司董事長兼CEO(首席執行官)黃源浩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的機器人視覺不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其能力將比人類要好得多。在3D視覺感知領域,未來增長最快的將是機器人IoT(注:物聯網技術)及行業智能化升級,“機器人視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未來20年將顯著進步”。
“人類所處的世界是三維的”3D視覺技術底層在芯片
3D視覺感知作為一項前沿技術,在十年前卻是個“冷門”。
“雖然合伙人和我在3D視覺感知領域有超過十年的研發經驗,但彼時市場對這個技術的認知度并不高。”奧比中光董事長兼CEO黃源浩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但人類所處的世界是三維的,我們相信,3D視覺感知技術具有顛覆性的巨大前景”。
2013年,黃源浩從麻省理工SMART研究中心回國,帶著團隊擠進深圳160平米的辦公室起步,創立奧比中光,致力于構建機器人與AI(人工智能)視覺產業中臺、打造機器人的“眼睛”。2022年7月,奧比中光在科創板上市,獲稱“3D視覺第一股”,黃源浩也成為首位上市敲鐘的潮汕科學家。
3D視覺感知技術最早應用于工業領域。隨著底層元器件、核心算法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該技術正在從工業級向消費級拓展。而奧比中光是全球少數幾家全面布局六大3D視覺感知技術路線的公司之一,它的核心業務,也正是消費級3D視覺感知產品。
2024年年報顯示,奧比中光有322名研發人員,數量占比約47%,研發投入2.04億元,占營業收入的36%。
據介紹,3D感知企業不僅需要掌握核心芯片、光學、算法等底層核心能力,還需要具備結構光、iToF(注:間接飛行時間技術)、雙目、dToF(注:直接飛行時間技術)、Lidar(注:激光雷達)、工業三維測量等全領域技術路線布局及相關產品開發的能力。
這一切技術的底層,則在于芯片。“2014年,公司賬上只有一千多萬元人民幣,但當時黃源浩董事長還是決定做芯片研發。”奧比中光董事兼CFO(首席財務官)陳彬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
黃源浩算了一筆賬:研發一款芯片,即使采用40納米的技術,也超過1000萬元。也就是說,一旦這款芯片研發失敗,且沒有新的資金投入,公司就將面臨很大風險。
“我們希望做全球最好的技術和最好的產品。”黃源浩說,“只有從芯片這一最底層技術切入,企業才能真正擁有核心競爭力。”
在“交學費”中積累行業經驗2025年有望成為上市以來首個盈利年度
不同于傳統2D圖像僅能夠提供固定平面內的形狀及紋理信息,3D視覺感知技術在同步提供2D圖像的同時,還能夠為AI算法及算力提供視場內物體的深度、形貌、位姿等3D信息。
得益于此,3D視覺感知技術擁有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如生物識別、三維掃描、機器人、工業三維測量等。
從在支付寶刷臉的支付設備內嵌入核心部件——3D傳感攝像頭,到全流程“智慧醫保刷臉就醫”,奧比中光3D視覺感知技術的應用正越來越多地融入日常生活場景。
“不同行業有不同的應用需求,會做不同的項目。項目最多的時候,我們一年能做將近100個。”黃源浩介紹,“技術是練出來的,我們也交了學費。在這些項目中,有八九成是虧損的,但也讓我們積累了很多對場景和行業的理解。”
公司財務報表亦反映出這一趨勢。近年來,奧比中光的凈利潤虧損額持續收窄,從2020年的6.15億元縮減至2024年的6291萬元。
此外,據公司公告,2025年1月至5月,公司初步預計累計營業收入約3.63億元,同比增長約117.18%,歸母凈利潤約5500萬元,同比增加約8643.86萬元。
如果按照這一增速,2025年營業收入可能突破10億元,凈利潤也可能超過1億元。2025年有可能成為奧比中光上市以來首個盈利的年度。
有關資料顯示,過去三年奧比中光在全球積累了超過6000家客戶。公司表示,希望通過3到5年的時間,讓服務的客戶總數突破1萬家。
未來機器人視覺不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未來20年將顯著進步
據法國市場研究與戰略咨詢公司Yole發布的全球3D成像和傳感市場研究報告,全球3D視覺感知市場規模將快速發展,預計在2028年達到172億美元。
在黃源浩看來,未來增長最快的將是機器人或行業智能化升級。“在機器人的三大模塊中,感知在決策和執行之間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一旦機器人性能邁過關鍵門檻,其市場滲透速度將顯著加快,就像電動汽車一樣。機器人的增長,前期可能是每年翻個100%,五六年后變成每年50%至60%,然后是十幾年的持續穩定增長。”他預判。
隨著AI大模型浪潮涌至,各種模型的不斷迭代,未來的機器人也將更加聰明。
“一個聰明的大腦一定需要明亮的眼睛,再加上靈巧的手腳,才能把人類的臟活、苦活、累活給替代了。”黃源浩認為,“機器人的視覺能力將來一定會比人類要好得多,因為它能收集到更多的信息。”
也正因如此,未來的機器人視覺將走向高度集成化,追求的將是如同人類眼睛般小巧、低功耗、高算力和強理解力的視覺系統。
“未來的機器人視覺不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而是需要對每個環節進行重新設計,從芯片流片到系統集成,都要追求最優性能。”黃源浩介紹,“機器人視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未來20年將顯著進步。”
為“天工Ultra”裝“眼睛”在國內服務機器人3D視覺傳感器領域占比超7成
據悉,奧比中光2016年起開始面向服務機器人提供3D視覺傳感器,2022年專門為機器人業務設置產品線,加大對機器人業務的布局。根據GGII(注: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統計,在中國服務機器人3D視覺傳感器領域,奧比中光市占率超過70%。
奧比中光的機器人視覺技術已得到實踐驗證。在今年4月的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道上,“天工Ultra”機器人率先沖破終點線。機器人搭載的四顆奧比中光Gemini330系列深度相機,成為支撐其流暢運動的重要“視覺器官”。
談及3D視覺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黃源浩認為,單一產品將不再局限于一種技術路線,而是整合六大技術。通過不同技術路線的融合,結合具體場景推出最優方案,實現取長補短。
“這一過程難度較大,但也是我們的核心優勢所在。”黃源浩說,“我們是在最好的時代攀最高的山峰,在最前沿的行業啃最硬的骨頭。”
奧比中光企業使命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博文 攝
(文中圖片除標注外均來自奧比中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