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里目睹日本海底發生爆炸”?她曾精準“預言”3·11日本大地震,如今又宣稱7月5日將有超大海嘯來襲,網友們因此陷入恐慌……
1999年,日本一部看似平平無奇的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悄然問世。當時,書封面上那句“大災難將于2011年3月降臨”并未引起人們的注意。
然而,十二年后,東日本大地震的爆發,讓這句話成為了“神預言”,漫畫作者たつき諒也從默默無聞的小眾創作者,搖身一變成為傳奇般的“預知夢女王”。
如今,她再次成為焦點。在2021年出版的《我所看見的未來 完全版》中,她透露了一個驚人的“夢境”:
她聲稱在2021年7月夢見,2025年7月5日,日本與菲律賓之間的某片海底將“突然炸裂”,引發一場強度是東日本大地震三倍的超級海嘯,整個太平洋沿岸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距離她所預言的日期,只剩下短短幾天。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場“夢境預言”不僅在日本國內引起軒然大波,甚至已經波及到了國際航班。
今年4月,香港的廉價航空公司“粵港灣航空”宣布,將減少飛往日本仙臺和德島的航班。
經調查發現,不少香港乘客因聽聞這場“7月5日預言”,而臨時取消或推遲了出行計劃。
這一現象并非個例,其他機場的航線也開始考慮“因預言而減少班次”,部分地方政府甚至開始擔憂旅游業將受到影響。
那么,這個“7月5日海嘯大預言”究竟有無科學依據呢?答案是否定的。
對此,東海大學及靜岡縣立大學的地震專家長尾年恭教授明確表示:“從科學角度來看,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發生。”
他解釋道,首先,所謂“日本與菲律賓之間的海底炸裂”,從地質學角度來看就站不住腳。該區域既無火山活動,也不是地震頻發的板塊邊界,更無歷史記錄顯示曾發生過強震。即便想象發生海底大地震,也必須是在存在巨大板塊碰撞的地帶,如南海海槽、東海或日本海溝,而非夢中描述的“太平洋平靜海域”。
其次,那句讓網友震驚的“東日本大地震三倍海嘯”的說法,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海嘯的規模取決于海底變形的幅度和面積,即便是學界長期警惕的南海海槽大地震,專家也認為其海嘯規模難以超越3·11地震,更別提“三倍”這一夸張數據了。
更離譜的是,夢中還描述“海嘯將使香港、臺灣、菲律賓連成一片”,這一說法不僅缺乏物理基礎,簡直堪稱對地球的“魔改”。科學早已證明,海嘯會摧毀沿岸地區,但不會將海底“墊高”變成陸地,其能量是沖擊而非堆積,這一點在中學生地理課本中都有明確闡述。
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因此完全安心呢?
長尾教授也坦言,盡管“7月5日出現巨大海嘯”的概率極低,但不能否認“大地震隨時可能發生”的事實。例如,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歷史數據顯示,其平均每100年發生一次,上一次發生在1946年,如今也已接近周期臨界點。
政府估計,未來30年內發生南海大地震的概率高達80%。因此,日本這個國家本身就“躺在地震帶上”,時時刻刻都在與地震風險相伴。
長尾教授特別提醒大家,與其糾結于“是否會在那一天爆發”,不如關注“現在是否已做好充分準備”。
畢竟,如果真的有一天突然發生大地震,無論是7月5日還是8月3日,我們是否具備應對能力才是關鍵所在。
另據日本媒體7月1日報道,關于南海海槽如果發生巨大地震,日本政府制定了一個計劃:
目標是在今后10年內,通過推進防災對策,將最嚴重情況下預計的死亡人數約29萬8000人減少八成。
日本政府的中央防災會議于7月1日下午召開,在會議上正式決定修訂《南海海槽地震防災對策推進基本計劃》。
根據該計劃,對于南海海槽巨大地震中最壞情況下預計的約29萬8000人死亡人數,日本政府將通過推動制作海嘯災害地圖、防災訓練等手段提升居民的避難意識,以此為手段力爭將死亡人數減少約八成。
此外,計劃還提出,通過推進建筑物抗震化、防火對策等措施,力爭將目前預測的約235萬棟全毀或燒毀建筑物數量減少一半左右。
另外,鑒于去年1月能登半島地震的教訓,日本政府還計劃將防止災害相關死亡的重點從“避難所的支援”轉變為“避難者的支援”,即從“支援場所”轉為“支援人本身”,并推動改善避難者的生活環境等措施。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還計劃在“南海海槽地震防災對策推進區域”中新增16個市町村,其中包括長崎市在內的8個來自長崎縣的市町,這是長崎縣首次被列入該指定區域。
關于日本將發生大地震的傳言愈演愈烈,無論是真是假,日本作為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在日本生活的小伙伴還是要時時刻刻做好放在準備。
近期展會
1、
2、
3、
版權說明:尊重知識產權,版權歸屬原創作者,文章源于授權作家或網絡,網絡其他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如有侵權,原創作者煩請聯系我們予以公示或刪除處理。 微信:xinshuo201220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