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利率大環境說起。
理論上,應該有大量資金從1.5%利率的存款流向4%股息率的港A股。
不過,這是理論上的。實際上,大量資金淤積在存款里,根本不敢進入股市。很正常,這就是人性。
也別解釋說什么股票收益不確定。2021年,賽道茅股的股息率0.5%都不到,PE高達50~100倍,外面銀行存款利率3%~4%,一堆人還不是提出存款、瘋搶賽道茅股?
人性永遠存在,但不代表就合理。
但是吧,這里面有例外——有炒股牌照的保險公司。
比如,你去買一個5年期的理財險,給你3%的利息。保險公司用這個錢買了5%股息的股票,你賺3個點,保險賺2個點利差。同時,這五年股票上漲也全部歸保險公司所有。
換言之,并不是所有的水都會淤積在存款水庫里,會有一部分水通過保險公司這條暗河流向股市。
可問題是,保險這條暗河只會把水導向股市里的個別區域,比如銀行。
其中原因比較復雜,涉及財務記賬方式,這里就不展開了,具體可看這篇:《
股市的這兩個板塊,該賣出了!》
結果就是,明明主要銀行的股息率已不到4%(下圖最后一列),負增長也是明牌,卻仍能無腦上漲。
除了過低的股息率,現在有種種跡象表明銀行里的資金太多了。
最典型的就是IPO。
公司往往會選擇在牛市高位上市。此時上市,散戶愿意炒,大股東能高價出票,公司能多融資。多贏的局面達成了,至少表面如此。至于后面的洪水滔天,管他呢
不僅如此,哪個板塊火,哪個板塊融資就多。
2019~2021年牛市,融資最多的就是賽道股,主要是醫藥、半導體和新能源光伏。那會兒醫藥融資額能排進前三。
等到2024年,醫藥躺下了,AI崛起了,融資最多的行業變成了偏AI的電子和計算機。而醫藥的融資已經排不進前五了。
最新情況如何呢?
銀行開啟融資了。
過去3年,幾乎沒有銀行IPO。這跟政策導向有關,A股不鼓勵傳統行業上市。
東莞銀行和南海農商行,分別于2008年和2019年首次提交上市資料,此后數年甚至數十年一直沒進展。但根據交易所官網的最新信息,二者的IPO狀態從「中止」恢復為「已受理」,恢復審核流程。
除此之外,4大行于2025年6月再融資5000億,也創出了A股有史以來當月再融資記錄。
盡管四大行再融資是財政部支持的,但毫無疑問,銀行的融資開始了。而這是多數高位行業必有的操作。
你們不是喜歡吹銀行永久經營、沒有風險、無腦買入嘛,那就上市融資圈錢吧。你選的嘛,偶像!
最后再多說一點。
當前,只有一條暗河從存款水庫出來,最終通向銀行。如果存款能夠充分流動起來,不僅限于銀行,而是流向各板塊,股市很可能會爆發式上漲。漲法參考銀行。
下圖藍線是過去20年「存款 / 股市總市值」。黃線是滬深300,代表市場走勢,
「存款 / 股市總市值」的比值通常在1~2之間波動。
當比值小于1,代表存款數量小于股市市值,意味場外后備資金偏少。這通常對應牛市的頂部。
2007年、2009年、2015年、2021年,歷次牛市的頂部,這個比值都跌到了1附近,也就是上圖綠圈處。
反之,如果比值達到2甚至更高,意味股市外有海量資金待入場,通常對應熊市底部。
2003~2005年、2013年~2014年、2018年(勉強)、2024年,幾次熊市底部,都接近了2,即上圖紅圈處。
而「存款 / 股市總市值」的最新比值為1.85,離2也很近。
顯然,當下的市場并不缺柴(海量存款),也不缺火(人心思漲),就差那一陣風了。
干柴烈火,等風來!
報下格指2.09,投資機會依然為A-。原創不易,干貨更難,還望大家多點贊、在看和分享支持。你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