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直在幫助我們”這句話從特朗普嘴里說出來,多少有點魔幻,要知道,幾個月前,他還把芬太尼泛濫的鍋甩給中國,甚至以此為借口加征20%關稅。
可就在7月16日,特朗普突然改口,不僅承認中國“幫了大忙”,還批準了英偉達向中國出售H20芯片,甚至裁撤了1300多名反華團隊成員。
這態度轉變快得讓人眼花繚亂,但背后可不是什么“良心發現”,特朗普的突然示好,和美國國內的政治困局、經濟壓力密不可分。
眼下,美國兩黨內斗愈演愈烈,拜登派系不斷施壓,中期選舉臨近,特朗普急需穩住經濟、爭取籌碼,而中國手里,恰恰有他想要的東西。
美國內斗白熱化,特朗普急需“外交成績”
特朗普最近的日子不太好過,民主黨控制的國會不斷給他使絆子,拜登派系在能源、貿易政策上頻頻發難,甚至有人放話要推動彈劾程序。
更麻煩的是,美國經濟數據并不好看,通脹反彈、企業成本飆升,老百姓對高物價怨聲載道,特朗普原本指望靠關稅戰“讓美國再次偉大”,結果貿易逆差不降反升,中國對美出口反而創了新高。
這時候,他急需一個能轉移國內矛盾的外交突破,于是,中國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7月初,中方發出訪華邀請后,特朗普立刻調整策略,不僅放寬芯片出口限制,還放風說“可能在不遠的將來訪華”。
他的算盤很清楚,如果能和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哪怕只是象征性的,也能在國內塑造“強勢領袖”形象,順便給中期選舉加點分。
中國手里有什么?
特朗普的突然“服軟”,不是因為突然愛上了中國,而是因為他發現,硬碰硬根本占不到便宜,中國手里捏著幾張關鍵牌,隨便打一張都能讓美國企業疼得跳腳。
第一張王牌,稀土,全球90%的稀土加工產能在中國手里,美國軍工、新能源、電子產業全指著這個“工業維生素”過日子。
中國只要稍稍收緊出口審批,美國企業就得抓狂,今年5月,美國福特公司就因稀土供應問題被迫停產,白宮急得跳腳。
第二張牌市場,特斯拉上海工廠占全球產量的30%,蘋果20%的營收來自中國,英偉達要是徹底丟了中國市場,股價能跌掉一半。
這些企業早就受不了關稅戰,天天給白宮施壓,特朗普即便再強硬,也扛不住“金主爸爸”們的集體造反。
第三張牌供應鏈韌性,美國想靠越南、墨西哥繞開中國制造,結果中國對美出口反而更多了,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通過第三國轉口到美國的商品占比從14%漲到22%,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打了個寂寞。
中方態度
面對特朗普的“變臉”,中國既沒覺得是一件勝利,也沒放松警惕,外交部早就放話“合作可以,但絕不接受政治綁架”。
在芬太尼問題上,中國明確表示出手管控是國際責任,但美國自己的醫藥濫用問題別想甩鍋,在貿易談判上,中方愿意擴大農產品進口,但前提是美方先取消所有不合理關稅。
這種冷靜應對,恰恰戳中了特朗普的軟肋,他想要的是“速效救心丸”式的政績,而不是真正解決結構性問題。
中國看得很清楚,今天他能為了選票松口,明天就可能翻臉,所以中方的策略是“聽其言,觀其行”,8月12日關稅休戰期到期前,任何“善意”都得用行動證明。
眼下,中美關系進入一個微妙的“試探期”,特朗普想訪華,想簽協議,但國內鷹派還在嚷嚷“對華強硬”,中國愿意談,但絕不當冤大頭。
所以8月的斯德哥爾摩談判將是關鍵節點,如果特朗普真想緩和關系,就得在關稅、技術管制上拿出誠意,否則,90天休戰期一過,貿易戰可能再度升級。
不過,無論特朗普怎么折騰,有一點不會變,中國早已不是那個任人拿捏的對手,稀土、市場、產業鏈,每張牌都能讓美國疼得夠嗆,特朗普的“變臉”,恰恰證明了一點,在實力面前,再囂張的政客也得低頭。
參考資料
瑞典總理證實 美中貿易第3輪談判 下周斯德哥摩舉 中時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