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肉丁、尖椒
當古裝劇以家國情深與哲學謎題平分秋色、法治劇憑硬核現實叩擊人心,被市場寄予厚望的都市劇卻在近兩年陷入了創作的“舒適區陷阱”。
懸浮的人物設定、狗血俗套的情節發展,成為桎梏都市劇前行的枷鎖。曾經最能映照市井煙火與人心褶皺的題材,成了浮于生活之上的空中樓閣。
在觀眾對優質都市劇漫長的等待中,《親愛的你》上線恰似驚雷乍響——積壓五年的時光沒有磨去它的鋒芒,反倒讓這份融合了雙生謎案、經典新編與瘋感群像的故事,以不同于傳統都市劇的姿態為劇集市場注入了全新活力。
隨著故事發展,四個各具特色、原生家庭各有殘缺的“不完美”主角與復雜的情感關系逐漸浮出水面,敘事基調似乎即將走向疼痛抓馬,但《親愛的你》并未讓故事落于窠臼——沒有狗血多角戀,只有共渡難關的救贖與相惜。
都市劇最缺的活人感與治愈力,被這部“新劇”精準拿捏。
全員“瘋批”?非常規角色的破圈
在男神女神、成熟精英的人物設定成為都市劇標配的環境下,《親愛的你》卻在這個夏天給影視市場刮來了一波反套路強風。
四位主角既有旗袍店老板、打工職員,也有攝影師、年輕的舞團演員,以職業來看,他們只是生活中常遇到的普通人,但在平凡的表象下,這些角色卻都因難以彌合的心理創傷有著各自不同尋常之處。
徐天(張一山飾)的母親逝世20年,他依舊無法走出痛苦,性格執拗自閉的他會讓母親房間中的臺燈長明,門縫中透出的昏黃光線成為他精神世界的情感寄托,仿佛平行世界的母親從未離去。
同是自幼喪母,石典典(李沁飾)變得偏執且缺乏安全感,她下意識控制一切,不僅將結婚生子等人生節點精確規劃,還會因花朵枯萎等自然現象無法盡在其掌握而焦慮崩潰。
一個習慣于掌控、一個需要直接且不會離去的愛,因性格缺陷,他們倆在其他人眼中是不合格的戀人,卻成為最適合彼此的另一半。
第一次相親時,石典典對著初次相見的徐天將自己從學業到結婚的人生規劃和盤托出,充滿“人機感”的直白話術嚇得對方直接“落荒而逃”。但隨著她在每一次關鍵節點及時提供幫助,面對徐天的逃避糾結不斷引導鼓勵,徐天也逐漸領悟到對方的閃光點并心生愛慕。
女方主動、男方依賴并暗爽的“姐狗感CP”誕生,“你追,我就上鉤”的感情線讓觀眾大呼“磕到了”。
與徐天和石典典略帶酸澀的情感氛圍不同,周同(張一山飾)和聞小搖(阮巨飾)的感情發展更加迅速,第一次見面就坦白相親目的,相處第五天已經陷入甜蜜熱戀。
倍速般的進展讓這段感情看起來像是兩個“小太陽”的雙向奔赴,但在熱烈的表象下,兩人也有著無法釋懷的陰影——周同因年幼目睹父親離世封閉內心,不愿結婚生子;聞小搖父母雙亡,因母親曾飾演越劇白素貞對出演白素貞產生執念。
用樂觀積極的性格掩蓋難以面對的痛苦,是周同、聞小搖曾經的共同點。直到遇到彼此,周同會向聞小搖袒露內心的陰影隨著成長越來越大,聞小搖會回應自己這里陽光更多并邀請對方。在不斷吐露、傾聽的相處中,兩個人雙雙打開心結,擁抱嶄新的自己。
原生家庭、心理疾病、情感陰影,在其它都市劇還著眼于人物淺層對立沖突時,《親愛的你》已經將故事維度深入至精神層面的探討與互助。
劇中,精神世界從封閉殘缺走向釋懷和解是張一山、李沁所飾演角色的共性,當角色性格復雜立體、人物成長弧線完備,對演員演技的要求也隨之水漲船高。
那張一山和李沁完成這份挑戰了嗎?從觀眾的評價來看,兩位主演顯然交出了優秀的答卷。
從《柒個我》一人飾演七個人格開始,張一山就在這一領域迸發出了驚人的感染力。
到了《親愛的你》中,張一山對不同角色的把控愈發細膩,不再依賴更為外放的肢體語言和表情來區分人物,轉而從眼神的微瀾、語氣的頓挫中挖掘角色的獨特內核。
周同是表面積極實則悲觀型人格,與聞小搖相戀時看起來直白灑脫,實則內心的不安試探經常“溢出屏幕”,張一山時而吊兒郎當、時而眼神閃躲的表演方式,正是角色矛盾心理的精準外化。
與石典典確定關系前,冷淡、掙扎是徐天的常態,確定關系后他雖然依舊言語不多,但每次望向石典典的眼神總充滿堅定。通過眼神的變化,張一山輕松詮釋出徐天外表拒人于千里之外、實則認定就不會輕易放手的雙面性格。
李沁對石典典的塑造,則是另一種維度的“破壁”。不是以往常出演的古偶或年代劇角色,而是有著精神疾病與偏執癥狀的現代都市女性。
在天橋與徐天走散,只一瞬石典典的表情就從平靜變得焦急,不斷摩挲的雙手與來回奔走時的焦慮表情,將事件脫離掌控的崩潰感全然傾瀉。
找到徐天,她又在兩次呼吸間將表情調整回淡然自若,這種爆發后立刻收斂的細節,將角色既想宣泄又強迫自己維持秩序的復雜心態體現得淋漓盡致,貼合現實又呈現出恰到好處的瘋感。
兩位主演沒有以用力過猛的表演去貼合心理有缺陷的非常規人設,反而選擇鉆進角色的精神世界,讓每一個眼神、每一次停頓都帶著人物的靈魂,真正實現了“讓角色自己說話”。
經典新編構成宿命論奇觀
芭蕾舞劇《白蛇傳》的沖突與演出,是這部劇中所有角色上演因緣際會、陰差陽錯的源頭,創作者以《白蛇傳》為骨,搭建起獨屬于《親愛的你》的宿命世界觀。
劇中幾乎所有角色都與《白蛇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角色命運發展的軌跡也與原作達成了一場跨越時空交纏,推著所有人走向仿佛早已命中注定的結局,構成帶有宿命論色彩的奇幻觀感。
徐天的母親是越劇《白蛇傳》的愛好者,經常與徐天交流戲劇相關話題,且在她離世當年雷峰塔完成重建,在徐天的心中,雷峰塔、《白蛇傳》象征著母親的存在,每當思念母親,他就會前往雷峰塔靜坐。
去雷峰塔的次數頻繁,徐天才偶然獲得了景區贈予的《白蛇傳》舞劇門票,得到前往北京化解執念的契機,在北京跟與自己長相相似的周同擦肩而過。正因為這場偶遇,周同發生車禍、聞小搖離開北京,所有人的生活產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白蛇傳》的故事由此貫徹眾人的情感之路,聞小搖出走杭州療傷,與徐天相見發現對方酷似周同,隨即陷入情感怪圈之中。徐天也在得知周同離世真相后,遭受到劇烈的心理沖擊。
同時,前往北京后石典典知曉了聞小搖的存在,聞小搖母親與徐天母親的合照揭示二人跨越代際的緣分,同樣飾演白素貞、還愛上了長相相似的周同,奇妙的糾葛令石典典大為不安。周同離世后,聞小搖前往杭州的選擇更加劇了她精神世界的崩塌。
圍繞著《白蛇傳》的宿命之網,讓所有角色在愛與痛中不斷掙扎、實現蛻變與重生。而在命運的織網中,兩段與《白蛇傳》遙相呼應的關系呈現,也體現出對《白蛇傳》這一傳統故事的深度致敬與大膽重塑。
舞團首席楊云與藝術總監趙剛關于《白蛇傳》故事核心的爭執導致沖突發生——趙剛堅守傳統故事,將許仙與白素貞的愛情看做舞劇的題眼。飾演白素貞的楊云則認為白素貞與小青的感情更為真摯,是這段千年神話最動人的情感底色。
戲中戲的搭建與排練時矛盾的多次激化,以外化的方式表現出《親愛的你》對傳統敘事框架的思考與突破,這種新舊解讀的碰撞像是一把鑰匙,撬開了宿命論的閘門。
周同、聞小搖與喬米三人的關系設定,如同《白蛇傳》中經典三角關系的現代轉譯。
周同扮演著許仙,與聞小搖相愛后引得處境與小青相似的喬米不滿,爭論過程中,喬米曝光逼迫聞小搖錄下的視頻,周同與聞小搖因誤會陷入冷戰,繼而引發表演當天偶遇、車禍等連鎖反應。
“小青”的不懂事導致“許仙”與“白素貞”不能相守,三人關系的發展趨勢既是創作者對經典文本的創新思考,也印證了宿命的既定性。
經典公版IP的改編在影視行業已屢見不鮮,但以戲中戲為切口,將經典故事糅進劇集主線,借角色的關系與命運完成一場跨時空的宿命勾連,是《親愛的你》區別于其他都市劇的前瞻性創新應用。
既讓觀眾在熟悉的故事框架里找到情感錨點,又在全新的人物關系中獲得新鮮感,為都市劇的創作提供了極具價值的范本。
瘋感與喜感共筑治愈底色
角色心靈有缺口,命運的發展跌宕起伏,看似“天崩”的設定卻讓大批觀眾在追劇的過程中感受到溫暖治愈,《親愛的你》自都市劇中脫穎而出的第三重優勢,在于對觀眾情感共鳴的有力調動。
作為一部都市劇,城市的強存在感成為情緒鋪墊的根基。徐天和周同分別生活在杭州與北京,創作者沒有用傳統的字幕對兩座城市做區別提示,而是通過精巧的置景與設計,令觀眾輕松區分京杭兩地的不同故事背景。
徐天與石典典、周同與聞小搖的初次相見都是在茶館之中,但北京的兩人在熱鬧的戲臺前嗑瓜子、聽相聲,杭州的兩人在水榭里安靜地吃著水果聊天,沒有任何刻意地交代,相似場合下差異化的環境營造,就將兩座城市的不同直觀呈現。
城市氛圍營造不僅是地域特色的簡單勾勒,還是角色情感的延伸與外化,細節刻畫到位,受眾在觀劇的過程中與角色一同置身于兩座城市,更便于理解角色的心理變化、達成情緒共鳴。
徐天居住的二層小閣樓中,石典典穿上徐天母親留下的旗袍并關上了常年亮起的臺燈,盡管行為看起來有些強勢莽撞,但對徐天來說,石典典的行為卻正闖入了他封閉的精神世界,成為孤獨自閉的有力救贖,滲透進徐天的內心。
開闊的北京長城上,周同與聞小搖向彼此袒露心扉,不婚主義與不懂情愛的兩人在夕陽下互相依偎,兩人用自己的方式溫暖彼此,慢慢填補內心的空缺。不同城市景色的助力下,角色相處時細膩治愈的情感愈發真切可感。
讓觀眾產生共鳴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劇集對瘋感與喜感的巧妙平衡。
遇事不決先“發瘋”已成為當代年輕人的處世潛規則。在《親愛的你》中,石典典確定自己喜歡徐天就大方出擊,面對親人的詢問沒有半分羞澀地坦白心意,還直言買漱口水是為接吻做準備,“震撼全家”的回復方式直接打斷了親戚的追問與勸誡。
發現聞小搖的存在有可能威脅到自己與徐天的感情,難以克制崩潰就躲在樓梯間尖叫以舒緩情緒,絕不強行壓抑與內耗。癲感十足的行為雖然是心理問題所導致,但敢想、敢說還敢做的形象還是讓觀眾感受到了痛快解壓。
四位年輕主角之外,以周同母親宋觀望、喬米父親喬光輝和趙剛組成的老年組同樣充滿“活人氣息”。
開舞蹈培訓班的宋觀望爽朗灑脫,面對喬光輝的追求一概“不接招”,當喬光輝表示不做情侶也做不了朋友時,照樣會甩一句“過了這陣子,還得做朋友”就瀟灑離去;面對趙剛見面時對藝術的高姿態,她也毫不慣著直接開麥,懟到趙剛心甘情愿前往兒童培訓班教學芭蕾舞。
三人日常互懟又互相欣賞幫助,相處中言行真誠又接地氣,無論友情線還是愛情線都充滿喜劇效果。
這些瘋感與喜感交織的瞬間,讓帶著心靈缺口的角色跳出了悲傷或陰郁的單一標簽,成了有血有肉的鮮活個體。觀眾既體會到撕裂的痛感,又有破涕為笑的溫暖治愈。
所以觀眾為什么要看一群不完美的角色在都市里互相“發瘋”、互相治愈?
在快節奏時代,大眾精神狀態處于“發瘋”邊緣的當下,能夠通過既有落地真實性又具有理想美好性、真實與虛幻交織的故事,在“不完美”的主角身上找到共情,體會到治愈人心的力量,就是最終答案。
那些被生活磨出的棱角、藏在心底的脆弱,都在這場熱鬧又真誠的故事里找到了回響。
1分鐘速讀本文:
1. 打破都市劇老套路的"新配方"
- 現在很多都市劇要么講豪門恩怨,要么扒社會熱點,但這劇靠四個"不完美"主角和他們的奇葩關系殺出重圍。
- 主角們都有心理創傷:有人媽沒了走不出來,有人控制欲爆棚,有人裝開朗實則怕受傷,有人執著于演白娘子。但感情線不狗血,反而互相治愈。
2. 四個主角的"瘋批"日常
- 徐天(張一山)像臺燈幽靈,永遠活在媽媽離世的陰影里;
- 石典典(李沁)規劃人生像機器人,但面對感情突然變直球;
- 周同(張一山分飾)表面陽光其實怕結婚,直到遇見同樣慘的聞小搖(阮巨);
- 聞小搖演白娘子上癮,父母雙亡還非要復制別人的悲劇愛情。
3. 經典新編玩出花
- 整個劇情像套著《白蛇傳》殼子的現代劇:
- 徐天媽愛看越劇版,周同車禍撞見京劇團,聞小搖媽演過白娘子;
- 舞蹈團排新版《白蛇傳》引發傳統與創新的爭吵,映射主角們的感情糾葛;
- 最后搞出"雙許仙追白娘子"的魔幻現實主義修羅場。
4. 治愈密碼:瘋感+喜感
- 角色們發瘋式追愛:石典典相親時瘋狂輸出人生規劃書,周同裝闊少結果露餡;
- 老年組更絕:廣場舞大媽怒懟舞蹈家,退休老頭死皮賴臉追女神;
- 杭州北京雙城記:一邊是茶館嗑瓜子聽相聲,一邊是閣樓關臺燈等媽媽。
一句話總結:四個心理有毛病的年輕人,帶著《白蛇傳》的BUFF,在北京杭州上演相愛相殺,瘋瘋癲癲中互相治愈的都市童話。如果你厭倦了完美人設的瑪麗蘇,可以看看這群"病友"怎么在鬧騰中把日子過成段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