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滿意”系統就沒反應,只有“滿意”才能提交?近日,據大眾新聞報道,有網友反映,河北省的統一政務服務平臺“冀時辦”的“不滿意”評價無法提交,只能打三星以上的“滿意”評價才能提交。
記者親測“冀時辦”小程序后發現,在選擇一星和二星時,評價的確無法提交,只有選擇三星以上才能提交。而在“冀時辦”客戶端辦理公積金業務時,雖然無論打幾星都可成功提交,但提交幾次后,顯示的評價人數和綜合評級得分并無變化,“剛才的那些評價就像沒有發生過一樣。”據悉,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網友反映相關問題,從2024年1月開始,就陸續有網友發視頻表示遇到這一“怪事”。
在政務平臺設立評價機制,本就是為了收集辦事群眾的反饋意見,及時對不合理、不科學之處進行調整,督促工作人員不斷提高服務意識和水平。可是,“選擇性失靈”的系統bug,卻為反饋機制帶來了梗阻,讓不少真實、鮮活的公眾意見被“堵”住了。
可想而知,如果一些用戶明明寫了一大段建設性意見或負面感受,卻因不是好評而無法提交,那么問題不僅沒有解決,恐怕還會積累更多不滿。如此一來,評價系統可能就會成為某種形式化的擺設,哪怕最終成為“好評收集器”,又有幾分真實的意義呢?而且,相關報道顯示,即便一些評價能夠提交,系統顯示的評價數據卻似乎“定格”不變。對此,也有必要追問一句:這些用戶評價,究竟有沒有原原本本地抵達決策部門,成為完善相關工作的重要參考?
當然,目前尚不能確定,當地評價系統的“選擇性失靈”,究竟是人為設定的,還是某種技術故障。但無論如何,對于這件不少網友早已開始反映的“怪事”,當地有關部門都有必要嚴肅調查,及時亡羊補牢,讓辦事群眾能反饋真實感受,而不是“石沉大海”。如果“小程序只能打好評”是某些人為了制造“高分幻象”而有意為之,那么除了修復系統上的bug,進一步強化管理、為這種形式主義服務理念糾偏,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近些年,關于公共服務評價系統,不時有類似新聞見諸報端。2024年,有網友就發布視頻稱,上海某醫院的評價系統只能選擇“滿意”,其多次點擊“不滿意”按鍵均沒有反應,被網友戲稱為“100%滿意醫院”;此前,河南某街道也曾被曝在社區拉出橫幅,稱接到調查電話時,請市民說“好”“滿意”。不管是通過技術手段暗戳戳“作弊”,還是人為開展誘導性宣傳,諸多追求表面上的滿意度、卻忽視群眾真實感受的做法,都背離了群眾監督的初衷,有損于相關部門的社會公信力。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群眾反饋也未必完全能在當下得到解決。但無論如何,都不該人為給群眾評價設定“標準答案”,讓一些真實的感受和建議被過濾掉。只有傾聽真實聲音,明確哪些是老百姓真正急難愁盼的問題,當下服務方式還有哪些改善空間,才能更有的放矢地提升工作成效,把政務服務做進老百姓心里。
總之,真實性是評價機制發揮作用的基本前提,及時補上系統漏洞、校正觀念偏差,才能讓群眾聲音真正被聽到、被重視。么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