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還是太超前了。
一直單身一直爽?不婚不育保平安?
獨身主義,在今天網上更多開啟的是爽文模式。
而家長催婚的終極殺招,就是“以死相逼”——
等你老了誰養你?沒有子女到了養老院被護工虐待怎么辦?一個人在家死了都沒人發現……
老實說,這些話聽著煩,但也很難回懟。
因為我們都被當下現實壓得透不過氣,迫切想要得到爽感和喘息。
哪有心思認真掂量幾十年后麻煩的生老病死問題。
但一部劇。
直接快進到了終極那一步。
它告訴你,“準備后事”這件事,宜早不宜遲。
名字可能就要嚇跑一大片人——
想一個人死去
ひとりでしにたい
還得是日本這個“測試服”。
泡沫經濟、老齡化、低欲望社會……哪一步他們都經歷過了。
現在更絕的精神狀態來了——
提前給自己制定一份獨身到死的臨終規劃。
主演,綾瀨遙。
日劇學院賞三屆“最佳女主角”,四屆“最佳女配角”,我們熟悉的“大姐”。
其他卡司,似乎平平無奇。
但這不妨礙Sir推薦這部劇,因為它不僅質地輕盈,觀感流暢,同時,又非常務實地回答了一個你逃無可逃的問題——
如果你決定單身一輩子,你怎么養老?
或者說得再殘酷些。
單身一輩子,你怎么死得體面?
01
女主鳴海,39歲,本來單身得爽爽的。
可一個噩耗,撕破了她體面平靜的生活。
她單身了一輩子的姑姑去世。
由于長期獨居,基本上與社會絕緣。
等到被人發現時,她已經化作了一灘……
尸湯。(不巧就死在了自動加熱功能的浴缸里)
好慘。
但。
姑姑生前一直是獨立女性的典范啊。
叱咤商界,自信果敢,而且對生死風輕云淡。
一直是女主的人生榜樣。
沒想到結局卻是如此凄涼。
一生愛美又要強的她,如果知道自己是以這樣不堪的面目離世的,一定會很難過吧。
而姑姑的死,現在變成了女主的緊箍咒。
一回家,老父親就開始念經,念得她頭疼——
果然單身女人只要一個人過
就很凄慘啊
你啊,不要重蹈覆轍
本來的人生榜樣,現在成了“負面典型”。
死者走后,旁人并沒有停止對她的審判。
同事說姑姑單身惡心——
單身老人還用“玩具”,好惡心。
話里話外全在說,單身好空虛,好寂寞。
鳴海醒悟了——
女人,還是需要一個完整的家。
可這時候找對象,是不是有點……晚?
大齡剩女,長期獨居,已經不習慣另一個人闖入生活了。
保持單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想不明白自己為什么單身,更可怕的是,自己主動把自己獻祭給市場。
所以,一場聲勢浩大的羞辱來了。
相親。
年齡擺在這,登上戀愛APP,滑到的“對象”大概分幾類。
老頭,還沒玩夠的。
二婚帶娃,家里還有癡呆老父親待你接盤的。
年輕,但想來騙炮的。
看上去最理想的一個,其實一個跨國殺豬盤……
全是金錢與算計,最后還得靠一個多嘴又熱心的同事及時點醒。
三句話,讓一個單身女人絕望。
——結婚就安心,從昭和穿越來的?
——靠孩子養老,不是都市傳說?
——額,你的人生從來沒做過規劃?
直擊的,還是屏幕前的觀眾。
結婚不愿結,單身不抓緊賺錢,風口錯過一個又一個,就連規劃養老這事,都像個新兵蛋子在裸奔。
嘻嘻哈哈間,這部劇把名為“真實”的小巴掌呼你臉上了。
既然結婚難,為了不至于孤獨死,抱緊親人大腿 。
姑姑咋死的?
嘴欠嘛。
嘲諷媽媽是家庭主婦,被疏遠,舉目無親死的。
解決方法,不就是多聯系下親人嘛——
于是鳴海給養孩子的弟妹發“吃多了香腸會得癌癥”的短信。
結果換來弟弟一通責罵:
別再制造焦慮了!
沒情商,還傻?
評論區也有人質疑,姑姑作為堂堂的女強人,不是有錢嗎,晚年可能這么潦草嗎,這劇太假。
不不不,這劇很真實。
因為它知道,哪怕你再理智,再牛逼,也很難一個人包辦人生的所有大事。
年輕時向往的自由,到了老年會慢慢變成孤獨與不安,因為恐懼,對外親密動作變形。
慢慢蛻變成外人眼中的傻瓜。
也許你會說,沒有愛人,沒有親人,那至少還有精神偶像吧。
咱可以追星啊。
但不好意思,明星也會塌房。
務必提醒你一下,上一個追星致死的,還是被嫌棄的松子。
《想一個人去死》這部劇看上去就是給你添堵的——
扒開單身貴族的生活,簡直狼狽。
但。
更絕望的是。
有些人的大齡單身,根本不是主動選擇的結果,而是——
稀里糊涂就這樣……
吧?
別急,這劇不是販賣焦慮,而是真正的行動派。
不管你是被迫單身,或者堅定地想當個獨身主義者,又或者還沒想清楚是否單身,都完全可以避免死后被叉出去的命運。
方法就一個——
提前規劃。
02
可能你會說,說半天就這?
趁早規劃,這事誰不知道啊。
不就是多準備些錢?
但如果這事更復雜,也更遠些——
比如死呢。
談性色變,但換成死,不見棺材不落淚。
繼續聊之前,Sir必須得夸一下這部劇。
它不想回避任何東西,而是往你最不愿面對的地方深入,目的就是敲敲你任性的小腦瓜,告訴你——
來吧,趁你年輕,提前準備。
比如,死,有時候,并不是你一個人的事。
這個單身go die計劃,第一只攔路虎是
如何送走父母。
那便是父母的老去與死亡
我如今還在回避這些
這當然是個順序問題,但更是一個利益問題。(是的,別那么“美德”,來想想實際問題)
作為一名單身女性,你極有可能擔負上贍養父母的責任。
鳴海的弟弟,已婚,有小孩。
鳴海雖單身,有房,工作在藝術館,高低算是獨立女性。
結果,被問到如何養老問題的父親,先是一臉懵,緊接著脫口而出,那肯定是你啊。
k.o.。
一問理由,也一概沒有,全是螺旋反擊。
——你不是還沒結婚嘛。
——那我還買房子了。
——房子可以賣嘛。
——那我的工作呢?
——女人的工作有什么重要呢?
buff再多,一招你單身就破了。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不單單是家務和育兒,連照顧老人這件事,都會理所當地被當成是女人的職責。
很抱歉,Sir作為一個大老爺們,又被狠狠提醒了一回——
單身女人,不僅市場單價低,可能連家庭內部的地位也處在末尾啊。
比如鳴海的女同事。
一個單身職場女性,要照顧生活無法自理的媽媽,兩頭忙。
哥哥呢,偶爾過來看望媽媽,每次淚眼婆娑,用手摸摸媽媽的臉頰。
女同事怒評——
有時間不如把屎擦干凈!
就這,媽媽還感激涕零。
無償勞動,情緒價值還全被搶走,女同事仿佛在服苦役
擦屎,跑養老機構,陪醫院,拿報告,甚至為了照顧老人要辭職。
發現了嗎。
原來。
單身女性也是女性。
哪怕是你執意想跳出條條框框脫離家庭,選擇獨身,你也翻不出這座五指山,面臨的處境,其實也和家庭主婦一樣沒什么區別。
原來。
獨身只是幫女人避免了婚姻。
但始終也避不開女性的身份啊。
大多數并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只懂一些樸素生活道理的廣大女性的無奈,因為她們除了喊一句“去死”,也做不了什么了。
還記得姑姑為什么眾叛親離?
表面情商低,實際上是因為——
在那個更早的年代啊,做個女強人,可不就是一次忤逆。
一個絕對的異類,處處受著冷眼,咋活?
通過貶損一輩子當家庭主婦的媽媽,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
很不幸。
她抗爭過,卻失敗了,甚至因此孤獨一生。
但更悲哀的是。
這已是大多數女性無法涉足的區域,回望自己人生,踏足最多的地方,無非廚房和閨房。
所以。
當一個獨身女性,注定不被社會承認與接納,你還能堅持嗎?
這才是這部劇想解決的問題。
它的回答很堅定。
某種程度上,這個方法論能稍微擴大下使用范圍,不止于女性——
單不單身,結不結婚,生不生子。
都可以。
生活從來都沒有標準答案,每個選擇,都會遇到對應的阻力與困難。
它想告訴我們的是——哪怕世俗的浪潮再大,不公的聲音再多,我們也有智慧過好我們選擇的人生。
03
老實說,雖然名字很沉重,但這部劇其實挺歡脫的。
最近日劇的走向也越來越“脫線”,比如《幸福伽菜子的快樂殺手生活》很無腦,但戳中日本職工的心窩。
這也是這部日劇的實踐方式——試圖用最歡樂的方式,聊最沉重的現實命題。
Sir說它沉重,當然是因為它并沒有止步于噱頭或概念,而是真誠而篤定的給出了解法。
比如,它會帶你去硬核分析,如何避免單身孤獨死——
1、盡快進入養老機構
2、盡快開始與他人共同生活
3、使用生存確認服務
(不得不說,都是些很實用的建議)
又或者,探討孤獨死的人,因何孤獨死。
原因不是單身,也不是沒錢。
而是情報弱,不知道從哪里可以獲取到幫助的人,也是自尊心高,明明知道自己有困難,卻羞于啟齒。
更是,因為孤獨而失去希望。
失去希望,所以變成“行尸走肉”。
對外不再與人交往,對內不再關注健康與衛生。
懶得洗澡,懶得上廁所,于是穿著紙尿褲生活,或者用礦泉水瓶來裝。
最后……
屋子還是那個屋子,卻不再有回憶,垃圾堆積,糞便沉積,明明堆滿了屋子,抬頭看天花板,卻全是空蕩蕩。
被黑暗與孤獨籠罩,然后死去。
這種人很少嗎?
很多。
但都藏在你不想知道的暗面——
根據日本政府發布的數據,2024年全日本孤獨死亡(含自殺)人數為21,856人。日本政府甚至將孤獨與孤立居住視為“全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
數據很冰冷。
但Sir要再次提醒你,那是一個人。
和你一模一樣的,能感受到絕望痛苦,也曾經感受到過快樂的人。
說到底。
單身而體面的活著,這是一個選擇問題,也是能力問題。
但。
單身而體面的死去,這是一個關乎“希望”的問題。
而這部劇。
Sir覺得,它聊單身,也超乎單身,它戳中了我們心中更普遍的痛處,并傳遞了希望——
劇中所謂的單身去死計劃,與其說是研究著自己怎么去死。
不如說是,因為決定單身去死,反倒更認真謹慎地開始安排自己的生活。
它以誠懇的態度,給出切實可行步驟,告訴我們,支持我們——
哪怕背離了世俗的規則,你也能靠自己的智慧,給自己掙出一個體面的生活。
這就是這部看似嘻嘻哈哈的日劇,帶給人的信心。
只是。
劇在播,現實的死亡也在輪番上演。
老齡化社會,經濟下行,年輕人恐婚恐育.......
新一代的選擇,正在脫離主流倡導的理想模式。
但國產劇表達仍然是滯后的。
一方面,主流拒絕承認現狀。
企圖用溫情、包餃子、大團圓去矯正“頹勢”。
另一方面,孤立無援的年輕人,也缺乏信心去審視清楚選擇背后的一系列后果。
我們還需要從日劇,來窺見一些先機——
豆瓣9.3的《住宅區的兩人》講了老齡化社會兩個老人結伴生活的故事;8.2分的《吃飯睡覺等幸福》講了打工人怎么用食物治愈自己的故事;關注主婦的痛苦有《老公啊你能去死嗎》;關注職工的痛苦,拍了《幸福伽菜子的快樂殺手生活》。
還有“終活”的概念——
“為生命終點而進行的活動”的縮寫,是指人們在意識到死亡臨近時,為生命最后階段做的各項準備,以及對人生的回顧與總結。
反觀現在很多劇。
要么甜,要么爽,要么躲到懸浮的古裝里。
偶爾有脫口秀敲擊一下痛點。
但也只能點到為止。
我們面前的路,為什么不能有探照燈去照亮?
這也是Sir推薦這部劇的原因。
它聊的不僅是單身的去向,還是每個人走向最終的歸途之前,應該要遵循的行動方針——
保持規劃,保持信心。
盡管它太落地了,根本就不高大上。
是的。
這不是什么主義,不是什么教條,無關于宏大與嚴肅。
它就是一次溫柔的告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