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 總第919期
值日編輯:江文軒 阿斯蘭
審核:王若桐 葉維杰
執行主編:陳卓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2022-25財年印iPhone生產及出口情況,圖源:Graphic News
《商業標準報》7月2日報道,富士康召回300余名在印中國工程師及技術人員,印擔憂本土制造業恐因調回延緩。近年來,為配合蘋果公司擴大在印業務目標,富士康派遣大量經驗豐富的中國工程師赴印,助力培訓印工人以加快生產速度。據悉,中國工程師指導效果顯著,蘋果公司2021年起在印大規模生產iPhone,目前印iPhone已占全球產量約 20%。彭博社報道稱,5月富士康就曾要求南印工廠大多數中國員工回國,當時留印員工大多數為中國臺灣地區后勤人員,此次召回系其延續。消息人士稱,中國工作人員自印撤出不會影響產品質量,但裝配線效率恐有所下降。分析人士認為,富士康該決定與近期中方限制關鍵技術、人員、設備、資源出口的舉措相符,或為配合后者應對關稅戰、產業轉移之舉。目前,富士康、蘋果均未就此發表聲明。
NEWS
2015-225年印化肥進口主要來源及占比。圖源:《鑄幣報》
《鑄幣報》7月2日報道,中國限制對印特種肥料出口嚴重沖擊印化肥產業與農業部門,恐加重印政府財政補貼負擔。品類方面,印核心肥料品類仍依賴進口。印化肥部數據顯示,2020-24財年,印本土肥料總產量僅占消費總量的40%。印本土尿素產量僅滿足77%需求,氮磷鉀復合肥(NPKs)產量可滿足84%需求,但鉀肥(MoP,氯化鉀)完全依賴進口,用于生產磷肥的原料磷礦石(rock phosphate)90%依賴進口。進口來源方面,盡管印已逐步減少對華肥料依賴,增加自俄、中東等其他來源進口以降低風險,但受巴以沖突、以伊關系緊張等地區局勢影響,印化肥進口仍存在供應風險。當前,中東和北非地區(MENA)占全球氮肥出口30%,以色列為全球最大MoP生產國,伊朗為全球最大尿素出口國之一。價格方面,由于印高度依賴進口,受中國出口限制、中東危機等因素影響,近期化肥價格自2022年回落以來再度上漲,引發印農民擔憂。此前,為保護農民和工業免受價格波動影響,印政府對化肥價格給予高額補貼,此輪價格上漲恐也將加重政府財政負擔。2021-23財年,印政府化肥補貼支出不斷增加,三個財年同比增長率分別達58%、20%、63%。
NEWS
2010-25財年美印貿易數據。圖源網絡
《印度快報》7月2日報道,印美貿易談判進入最后階段,印方期望美最終對中國商品征收的關稅(即貨物到岸價基礎上核算的實際稅率)能比印商品高10%-20%,以確保印產品競爭優勢。印官員認為,維持中印20%關稅差將助印克服基建瓶頸、物流緩慢、經商成本、腐敗等結構性障礙,保持競爭力。分析人士表示,特朗普近期宣稱“對中國加征55%關稅”表面與印26%稅率形成近30%的差距,但該數字包含其首任期已實施的25%關稅以及10%的“互惠關稅”——若扣除既有關稅,實際新增稅率僅20%,導致中印有效關稅差距大幅縮水。當前,印方就貿易談判的需求如下:首先,盡管美印官員均認同保持10-20%關稅差利于達成關稅協定,但印方或嘗試達成有限的“早期收獲”(early-harvest)協議。在貿易談判語境中,“early-harvest”特指雙方先將已達成共識的部分條款剝離出來,作為階段性協議先行簽署的談判策略,其本質是通過分割核心爭議點來換取談判進程的推進。其次,印方希望通過放開汽車等工業品、蘋果等農業品,轉基因食品、原油、國防設備、核能等領域進口,以換取更大利益。最后,印方已接受美方10-26%區間基礎稅率的現實,但仍希望通過談判將印對美出口關稅從26%降至10%左右。
NEWS
印外長蘇杰生與美防長皮特·赫格塞斯在華盛頓會面。圖源:蘇杰生X賬號
綜合《印刷報》《衛報》《日經亞洲》7月3日報道,美日印澳四國7月2日在華盛頓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會上發布聯合聲明,擬建立“四方關鍵礦產倡議”,旨在“合作保障和多樣化”供應鏈。據報道,該聲明涉及細節較少且未提及中國,強調“在關鍵礦產及其衍生品的加工和精練上依賴任何國家,將導致本國產業面臨經濟脅迫、價格操縱、供應鏈中斷等”,其明確意圖即為減少對華依賴。美國務卿魯比奧表示,其“個人非常關注”供應鏈多元化,并希望在該議題上取得“真正的進展”。同日,除QUAD外長會外,印外長蘇杰生與美防長赫格塞斯舉行會談并發布聯合聲明。根據聲明,美印擬正式簽署新的為期10年的《美印主要防務伙伴關系框架》,同時美方希望與印敲定待定軍售項目。新《框架》主要聚焦武器系統采購、聯合生產標槍反坦克導彈(Javelin anti-tank guided missile)和斯崔克裝甲車(Stryker armoured combat vehicles)。蘇杰生表示,美印防務關系是兩國關系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對“印太地區”的戰略穩定至關重要。
NEWS
2021年12月,印石油公司(IOC)與錫蘭石油公司成立合資企業,對亭可馬里油罐農場的99個油罐進行翻新。圖源:X
《斯里蘭卡衛報》7月2日報道,印在斯里蘭卡亭可馬里(Trincomalee)油罐農場秘密儲存石油、液化天然氣(LNG)等大量燃料,或暴露其深層戰略目標。據海事追蹤和港口物流業內人士透露,近期有多艘載有石油產品、液化天然氣的大型印度船只停泊在亭可馬里附近的深水區,并使用小型船只在受控且能見度較低的作業條件下,將貨物轉移至受印控制的儲油罐中。據悉,亭可馬里油罐農場占地850英畝,擁有超99個儲油罐,是亞洲最大的油庫之一。近年來,斯政府根據與印簽署的長期租賃協議,已將其中數十個儲油罐移交給印度石油公司(IOC)位于蘭卡的子公司管理。印方堅稱該活動僅出于經濟、能源目的。斯國防官員表示,印方船只的活動絕非常規的燃料轉移,而是一項長期的戰略部署,是打著經濟旗號的軍事化行為。另有觀點認為,印此舉意在重新獲得1987年《印度-斯里蘭卡和平協議》賦予印的特殊權利(注:該協議中的部分模糊條款允許印對亭可馬里等斯東北海岸線保持戰略影響,進而使印可憑借斯領土對關鍵海上航道投射影響,主導區域海洋地位。斯2020年宣布該協議不再有效),即將亭可馬里油罐農場打造為印海軍的后勤和加油中心,充當印海軍在東印度洋的戰略縱深。
NEWS
卡塔爾出口至巴基斯坦的液化天然氣(LNG)流量預測(2023年至2028年),圖源:RBAC Inc.
路透社7月2日報道,巴基斯坦液化天然氣(LNG)嚴重過剩,正探索出售方案。據巴政府官員透露,巴自卡塔爾進口的LNG貨物中至少有3批處于過剩狀態且暫無應用途徑,只能以大幅折扣價格出售給國內用戶。能源智庫Ember數據顯示,受巴太陽能發電量迅速增長影響,2022-24年巴天然氣發電量持續下降,迫使巴國內燃料廠商減產。據近期行業報告顯示,過去18個月內,LNG過剩已嚴重影響當地勘探生產企業的生產運營,迫使企業減少供應。若當前減產趨勢持續,未來一年巴國內行業恐損失3.78億美元($378 million)。目前,巴國有油氣開發公司(OGDCL)正研究將過剩LNG轉移至租用的儲運船只上“離岸存儲并向外出售”的可能性,但尚不清楚與卡塔爾能源公司(QatarEnergy)簽署的長期LNG進口合同允許巴轉售貨物。此外,巴在無需支付違約金的情況下,已將原定于2025年交付的5批LNG貨物推遲至2026年,以應對過剩壓力。
NEWS
圖源:《外交事務》
《外交事務》雜志6月30日發表題為《印度教右翼的持久性——印人黨如何為后莫迪時代做好準備》的評論認為,印度教民族主義并未因為印人黨在2024年大選中的挫敗而退潮。印人黨背后的母體組織國民志愿服務團(RSS)憑借其龐大的組織網絡和強大的動員能力助印人黨繼續掌控印度政壇。在莫迪的個人魅力退潮后,印度仍將保留在印度教民族主義勢力設定的軌道上。作者哈托什·辛格·巴爾,《大篷車》雜志執行編輯,《河水從我們身邊流淌而過,訥爾默達河之旅》一書作者。
2024年大選結果促使印人黨改變選舉策略,使印人黨與RSS的關系回歸歷史常態。2024年大選中,印人黨僅拿下全國545個席位中240個議席,未能贏得壓倒多數席位,不得不依賴結盟方才實現連任。這般結果使不少反印人黨的力量(包括許多自由派人士)得出結論:莫迪此前無往而不利的反穆群體歧視性策略已然失效,印度教民族主義政治也已經達到其上限。但事實上,印人黨轉變的僅僅是戰術策略,其轉向更加依賴其母體組織RSS進行選舉。印人黨二者關系因此逐漸回歸歷史常態,即RSS控制著印人黨。其例證之一即2025年3月,莫迪自上任總理后首次前往RSS總部“朝圣”。事實上,印人黨并未軟化其印度教民族主義立場,且其在未軟化立場的情況下贏得了2024年大選以來的大部分地方選舉。莫迪的個人魅力可能衰退了,但很難說印人黨正在走向滅亡。特別是RSS的支撐仍長期將使印人黨在政治方面保持強韌。
印人黨擅長通過為小種姓提供機會獲得政治優勢。在過去的20年中,印人黨通過給那些小種姓提供政治機會收獲其支持,并將這些小種姓與其傳統高種姓基礎結合,形成難以戰勝的選舉聯盟。2024年大選的情況來看。印人黨丟失了63個席位,國大黨獲得了47個。然而,國大黨的席位更多來源于其他小黨,而不是印人黨。事實上,在與國大黨對壘時,印人黨從未落下風。印人黨丟失的席位中有一半位于北方邦。該邦的社會主義黨(Samajwadi Party)學習印人黨整合小種姓的模式,導致后者選民流失。然而,國大黨卻難以采用印人黨的作法整合弱小種姓。
從地方選舉的情況看,在哈里亞納邦選舉中,國大黨聚焦于爭取該邦統御種姓賈特(Jats),而印人黨繼續卻通過整合落后種姓維持政治優勢。最終印人黨在全部90個席位中贏得48席,國大黨僅贏得37席。值得注意的是,印人黨在哈邦選舉中不像以往那樣過度依賴總理莫迪的個人魅力,而是回歸依賴RSS基層組織進行動員的模式。與此同時,印人黨還撤換了原先高種姓出身的首席部長,換上了出身邊緣種姓作為首席部長候選人。在馬哈拉施特拉邦選舉中,印人黨再次依賴于將一系列種姓編織為選舉同盟獲得勝利。在德里首都區選舉中。原先執政的平民黨(AAP)原先更強調教育、衛生等治理問題,其同時也秉持著泛印度教民族主義的立場。然而本次印人黨和RSS重新將種姓議題“進口”到德里選舉中,并據此獲得選舉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印人黨不僅僅依賴于RSS的基層動員,印人黨也憑借其執政地位為自身贏得了諸多選舉優勢。例如,印人黨加強了對媒體的控制,動用行政和警察力量騷擾政治反對派,動用行政力量對選舉委員會施加影響。不過上述因素在2024年大選中也存在,印人黨最近的勝利應被歸功于其重回組織路線帶來的優勢。
印最新的地方選舉表明,莫迪個人魅力的衰落并不意味著印度教民族主義衰落。莫迪仍將是印度教民族主義的門面,但RSS將重新掌控印人黨。RSS亦樂見其重新恢復對印人黨主導。20世紀80年代初,RSS助力創建印人黨,并此后長時間內左右該黨決策。2014年大選后的很長時期,莫迪曾一度無視RSS指示。雖然莫迪的個人魅力為RSS帶來不少利好,但RSS難以屈居為印人黨的“選舉處”。在印人黨在2024年大選中受挫后,RSS“最高領袖”巴格瓦特(Mohan Bhagwat)公開表示,“一個真正的志愿者沒有傲慢心”——很明顯是對莫迪的批評。
在RSS領導下,印人黨將相比莫迪個人領導時變得更加強大。2014年時,印人黨的影響力或許是暫時性的,依賴于領導人的個人魅力。但由于RSS組織在莫迪個人統治時期空前強化,這也將使印度教民族主義運動更加持久。在過去一百年, RSS依賴于其組織體系挺過四次政府禁令,并建立深厚、廣泛網絡。這種支持網絡滲透至印官僚機構、司法系統、教育體系等政治、社會等各個方面。RSS不會走向消亡。RSS擁有任何政黨都難以企及的選舉動員能力,即便沒有個人魅力十足的政治家,印人黨依然可以借此掌控印度政壇。
所有試圖與印度打交道的國家都必須認識到,RSS與印度教民族主義將深入整個國家肌理,左右印度的國家決策。譬如,在印巴沖突中,印度決策者就更多受到RSS理念影響,并因此變得更加好戰,因為RSS“大婆羅多”愿景就包含巴控克什米爾地區。RSS的愿景也將推動印度執行更加激進的外交政策,包括尋求吞并一部分鄰國的領土。印將繼續牢牢處在其當下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政治軌道上,這將是所有印鄰國及所有與印度打交道的國家必須面對的現實。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印媒:中方未開綠燈!印汽車業稀土談判代表團苦等中方“放行”
印議會報告:中國在印度洋地區對印構成重大戰略挑戰
印內政部長誓言掀起“去英語化”革命,本土語言或將全面接管印行政體系
本期編輯:何佳蔚
本期審核:單敏敏
*前往公眾號后臺發送“編譯”,即可查看往期編譯合集
更多內容請見↓
歡迎您在評論區留下寶貴的意見或建議,但請務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帶有攻擊性和侮辱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會被采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