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馮羽
編輯 | 蛋總
美編 | 邢靜
審核 | 頌文
機器人進課堂,真能代替真人教師嗎?
愛賓果科技創始人閔海波腦海里閃回多年前清華實驗室的畫面:一群技術天才圍坐討論,如何將頂尖AI技術送入千萬課堂。
從家庭陪伴機器人到課堂里的AI助教機器人,愛賓果走了十年,如今將AI助教機器人送入了全國1.6萬家學校。
不過,機器人進學校也存在不少隱憂。助教機器人的利用率如何,后期增值業務收入能否覆蓋其成本?單純靠2B業務能否撐起公司龐大的研發投入?
過去十年,閔海波需要擔憂的是如何將產品更好地推廣應用到學校中去,而此后十年,如何讓機器人更好地消彌教育差距,探索出更清晰的商業路徑恐怕才是愛賓果未來發展的關鍵。
1、AI機器人助教來了
這家致力于將AI技術和產品引入教育行業的創業公司,如今已經進入到第十個年頭。
十年雖能磨一劍,但閔海波一路走來也絕非一帆風順。
2000年考入第二炮兵工程大學進行本碩學習,2007年考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師從孫富春教授攻讀人工智能專業,2011年博士畢業回到高校任職。閔海波的求學生涯一直在高等學府度過,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實力與野心。
不過,他最初的業務暢想,如今看來仍舊充滿理想主義色彩。
2015年,愛賓果創立之初,閔海波團隊向投資人描繪的愿景是打造一款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家庭陪伴機器人。
彼時,來自清華的創業團隊低估了從零開始打造一個全球性消費級機器人公司的難度,很快公司在成立次年便遭遇了現金流危機。
當時推出的第一代BINGO機器人也遭遇了市場的沉重打擊——不僅公司量產實力不足,市場也并不為此買賬。
“家庭機器人市場不成立”——來自投資機構內部的評估仿佛給愛賓果澆上一盆冷水,投資斷糧、團隊斷薪,最后閔海波全靠抵押個人房產方能度過危機。
2019年底,愛賓果終于找準了方向:進軍中國人工智能教育領域,并完成了新一代AI助教機器人的研發,簡而言之就是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和管理全過程。
其核心是為了打破傳統教育中“因材施教”和“教育平權”的界限,一方面希望能夠通過AI助教機器人實現教育平權;另一方面,通過賓果智慧光臺燈和智慧魔方等AI教研工具打造教學數據閉環,實現個性化、創新化教學。
目前,基于AI助教機器人,愛賓果推出“人機雙師”教學模式,以AI助教機器人輔助人類教師進行教學,并聯合全國各級單位建立了上百家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區,為全國1.6萬多所學校提供人工智能教學服務。
2023年,愛賓果研發推出了“BINGO-GPT”大語言模型,模型聚焦“自主、安全、可控”。今年2月,愛賓果宣布正式接入國產大模型DeepSeek。
相比之前,接入DeepSeek后的賓果大模型也將具備更強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能夠理解復雜的語境和問題,提供更加精準、個性化的學習支持。
2、家校AI硬件矩陣
在閔海波看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結合的成果與教育領域可以完美適配。
在家庭端來說,智能機器人不存在偏見問題,非常耐心,情緒也很穩定;在教育端,通過對比來看,以往如果要把人工智能機器人、編程等泛科學領域的概念講清楚,所依托的手段就是大量師資培訓。
但是師資培訓周期很長,而且這些課程本身在不斷更新迭代,發展很快。而智能機器人的學習速度更快,且可復制性強,可以很快覆蓋到成千上萬所學校。而這樣的效率在傳統教培體系下短期內很難實現。
技術層面,目前的智能語音處理和自然語言處理已經相對成熟。
在具體應用上,一方面,現在英語的語音評測都由計算機評價,計算機先當老師,再當評委,核心技術就是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另一方面,在智能批改和習題推薦環節,可以運用圖象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
在技術的支撐下,老師的批改更加客觀,同時也提升了老師的工作效率。
而愛賓果的B端業務主要依托于搭載大模型技術的AI助教機器人。
根據愛賓果官網信息,賓果AI助教機器人能夠進行AI問答實現多元人機交互、人臉識別AI自主迎賓,依托多維AI算法對學生進行測評,還能實時考勤并同步至家長端。
據愛賓果透露,依托賓果智能機器人,公司研發出青少年智能心理測評系統,可以提早干預兒童心理健康;在學校場景下,通過“人機協同”授課,在家庭場景下,借助“AI家教”達到家校結合的有效溝通。
“人機雙師”之外,針對家庭場景下青少年們的學習需求,愛賓果開發了AI教育產品,涵蓋口袋學習機器人、人工智能AR護眼燈、具身智能陪伴機器人、賓果AI學習機等。
其中,最核心C端產品是賓果智慧光AI護眼學習臺燈——專為3-18歲青少年設計,主打一個“無屏智觸”,通過桌面投影與觸控交互技術,可將任意書桌轉化為沉浸式學習空間。
同時,護眼燈內置的AI家教系統基于多模態大模型驅動,可實現數學解題步驟拆解、英語作文智能糾錯等功能;隨時調用大模型,也能實現互動式學習,讓大模型充當AI家教。
(圖 / 愛賓果官網)
在家校協同方面,愛賓果推出的“智慧魔方”可以依托AI+AR秒級作業批改技術,精準批改作業,同時還提供智能教研功能,利用AI教學工具幫助教師減負。
(圖 / 愛賓果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魔方可以將課堂數據同步至家庭端,和賓果智慧光臺燈進行數據聯動,實現AI針對性輔導。
3、模糊的商業化
2019年可以算作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教育元年,這一年,有兩個關鍵性政策先后出臺。
其一是《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
其二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提到著力構建基于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教育服務供給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簡言之就是從利用AI能力從根本上解決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
孫富春教授也曾公開表示,隨著《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指南(2025年版)》等政策的落地,人工智能教育已進入全域覆蓋的新階段。
對于發力人工智能教育,閔海波提出了一套解決方案:
首先應配備具備專業能力的師資隊伍;
二是引入包括編程等在內的人工智能課程體系;
三是面向低齡段的孩子,強化學以致用、探究式教育或者是具象化教育,要用實際的硬件作為載體,排除淡化教育要素而強調游戲的“玩具式”硬件;
四是構建標準、權威的賽事出口和評價標準。
愛賓果也確是這樣對人工智能教育進行布局的——一方面,試圖通過提供人工智能相關課程和硬件打破教育信息差;另一方面,其也在通過籌辦人工智能相關賽事培養人才,希望建立行業選拔標準。
據不完全統計,愛賓果已聯合多個基金會,以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區的形式進行公益捐贈。截至2024年,賓果人工智能已覆蓋全國60多個實驗區,共計3000余所人工智能實驗校。
此外,愛賓果還聯合出版發行了人工智能領域通識教材;協助全國各地舉辦包括WRCT世界機器人大賽選拔賽、ICC全國發明大會中國區賽事、機器人&編程挑戰賽、科創大賽等各類型賽事,助力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選拔。
閔海波曾用“頂天立地”作為公司的戰略發展目標。
其中,“立地”指的是推進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區建設,解決教育平權問題;“頂天”則是致力于引領人工智能行業標準。
不過,愛賓果雖有十年業務奠基,但想要做行業領頭羊也并不容易。
B端業務方面,愛賓果在各地打造的人工智能實驗校后續課程訂閱或服務費等業務變現路徑并不清晰,而持續拓展校園渠道也需要更多資源和資金的支持,包括后續對校園設備的維護成本等。
此外,愛賓果在官方公眾號中表示,校園場景正是家庭市場的天然入口——當課堂里的助教機器人激發孩子興趣,家庭端的智慧光臺燈自然成為延伸選擇。
「創業最前線」搜索發現,主流電商渠道并未出現愛賓果智慧光等AI臺燈產品,而在愛賓果的描述中,此類家庭教育場景的消費入口竟然在校園場景,用戶本身并無主動購買該產品的相關渠道。而在校園場景下,說服家長消費第三方智能硬件產品則要面臨更多政策阻礙。
比起打破教育信息差的初心,愛賓果目前的商業路徑顯得不甚清晰,C端產品的銷售數據也未公開,外界尚無法得知這家公司基本的經營情況。
但無論如何,盡快找到清晰明確的、可規模化的商業落地方案是所有AI企業的當務之急,畢竟比起高遠的創業理想,如何讓一個企業更好地活下去才是關鍵。
*注:文中題圖、未署名配圖均來自愛賓果官方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