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A 股市場在逼近3500點時突現跳水,網絡傳言將其與下周一即將實施的量化交易新規關聯,其中 “高頻交易限速每秒30次” 的說法甚囂塵上。
不過,在當日中午,財聯社就曾報道,“高頻交易限速每秒30次”傳言不實。于是,這個所謂的傳言,或許站不住腳。但這一風波,無疑將市場對量化新規的關注度推向高潮。畢竟,7月7日即將正式施行的量化新規,注定成為 A 股市場載入史冊的歷史性時刻,它預示著市場交易或將逐步邁向公平時代。
從歷史角度審視,量化交易對A股市場的影響呈現雙面性:積極層面,量化交易通過高頻做市為中小盤股注入流動性,2023 年 A 股量化交易占比達20%-30%,顯著降低買賣價差;多因子模型加速價格發現,推動 A 股年化波動率降至13%,趨近歐美市場水平。同時,量化私募管理規模從 2018 年不足1000億元激增至2025年9000億元,加速市場從散戶主導轉向機構博弈;然而,量化交易衍生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量化機構憑借毫秒級報單速度、復雜算法,在價格籠子制度下精準掛單撤單,形成對散戶的 “技術碾壓”;高頻交易策略趨同引發 “交易共振”,放大市場短期波動,2024 年多次個股閃崩便是例證;算法黑箱還可能掩蓋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等違規行為,嚴重違反《證券法》公平透明原則。
在此背景下,量化新規的出臺顯得尤為迫切。今年 4 月 3 日,滬深北交易所聯合發布 A 股程序化交易管理新規,并定于 7 月 7 日正式實施。
新規從多維度對量化交易進行規范:在高頻交易監管上,明確單賬戶每秒申報 / 撤單≥300 筆或單日≥2 萬筆即為高頻交易,要求高頻賬戶提交服務器位置等資料,實施差異化收費,并對異常行為采取限制措施;全面暫停融券 T+0 交易,切斷量化短線套利路徑;精準界定四類異常交易行為;強化算法透明度,要求量化機構報備策略底層邏輯,未備案算法禁止實盤,并引入 “黑盒審查系統”;保障市場公平性,統一滬深股通與內資規則,限制高頻交易流動性占比。
2025 年7月7日量化新規的實施,將在短期與中長期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短期內,市場將面臨明顯沖擊,高頻交易規模預計銳減90%,A 股日均成交量或從9000億下滑至8000億,小盤股流動性承壓,題材股波動加劇,行業格局面臨洗牌,中小私募生存艱難,頭部機構加速向中低頻策略轉型。從中長期來看,市場將迎來積極變革,算法共振引發的 “閃崩” 風險降低,市場波動率有望收窄,穿透式監管推動價值投資回歸,行業集中度提升,散戶交易環境也將因 “防狙擊模式” 的落地而趨于公平。
整體看,2025 年7月 7日量化新規落地,是A股從 “速度博弈” 轉向 “質量博弈” 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市場監管向 “公平優先、風險可控” 邁出關鍵一步。盡管短期市場需消化流動性收縮等陣痛,但長期來看,新規將為市場注入公平基因。不過,真正實現市場公平,仍需持續推進配套改革,在制度設計、技術監測與投資者保護等方面不斷創新,如此方能實現 “活躍資本市場” 與 “保護中小投資者” 的雙重目標,推動 A 股向兼具活力與韌性的成熟市場邁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