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箭軍干了件大事!9月25日,一枚東風-31AG洲際導彈從中國本土呼嘯升空,橫跨12000公里直撲南太平洋,20分鐘精準命中目標海域。這是44年來中國首次向太平洋公海試射洲際導彈,全程實戰化檢驗,用的還是模擬彈頭——不惹事卻不怕事,中國核威懾的底牌又一次亮得明明白白。
東風-31AG強在哪?
這枚導彈可不是“新面孔”,但本事一點不含糊。它扛著9個分導式核彈頭,飛起來速度高達25馬赫(音速的25倍),從海南打到美國西海岸就一杯咖啡的工夫。為啥難攔截?它走的是“錢學森彈道”——飛出大氣層后滑翔變軌,軌跡像打水漂似的飄忽不定,反導系統連影子都摸不著。更絕的是,這次發射直接玩“野外隨地打”:導彈車開進草地,不靠預設陣地,停車就點火,打了就跑,生存能力拉滿。
為何選在太平洋試射?
簡單說,中國國土不夠大!想測1.2萬公里射程,只能往公海打。但這事兒風險不?。?4年前試射東風-5,中國拼湊18艘軍艦護航數據艙,美澳直升機還差點搶走染綠海水的靶標。如今呢?一艘“遠望5號”測量船搞定數據回收,連彈頭都不用撈——技術碾壓背后,是中國海軍從“近海看家”到“遠洋掌控”的逆襲。
國際對比:五常導彈,只有中國沒掉鏈子
去年至今,聯合國五常導彈試射成了“翻車現場”:美國民兵3空中自毀,俄羅斯薩爾馬特炸出60米大坑,英國三叉戟剛起飛就栽回海里,只有法國成功。東風-31AG這一發完美命中,等于告訴世界:中國核力量不玩虛的,值班部隊隨時能戰。更關鍵的是,中國提前給美法澳新通報了落點——光明正大搞威懾,連對手都不得不認“專業”。
44年跨越:從“追著跑”到“領著跑”
1980年東風-5打8000公里,用了全國一半的驅逐艦護航;2024年東風-31AG射程漲50%,精度卻高得嚇人,圓誤差僅100米,相當于從北京扔飛鏢扎中上海一個井蓋。背后是中國軍工的生死突圍:固體燃料讓導彈隨時能發,分導彈頭讓攔截成廢鐵,無依托發射讓敵人找不著北。各位想想,若沒這些硬貨,咱們能安心搞經濟?
東風-31AG這一飛,飛出了中國核威懾的底氣,也飛出了44年咬牙追趕的韌勁。射程12000公里不是炫技,而是告訴某些人:中國不挑事,但誰敢動核按鈕,火箭軍的“快遞”必達無誤。更難得的是,中國至今仍是五常中唯一承諾“不首先用核”的國家——手里有劍不用,和手里無劍,從來不是一回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