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俄羅斯軍方首次對外公布自家研制的S-70“獵人-B”隱身無人機,它一亮相,就創造了一個第一,它是全球最大的隱身無人機。
起初S-70驗證機的做工其實非常糙,鉚釘看的清清楚楚,發動機噴口也沒有經過任何處理,讓人懷疑它是否具備隱身能力。后來俄羅斯對其進行了進一步優化,發動機不再使用AL-31,而是重新研制了一款。發動機噴口做了處理,表面蒙皮更加精致,背部的進氣道也做了優化,這時的S-70看起來倒是很像一架量產機型了,遠看與我國的攻擊-11很像,但是它遠比攻擊-11大。
S-70翼展接近19米,長度差不多是14米,最大起飛重量足足有20多噸,滿載燃油,掛上導彈的話航程約為6000公里,作戰半徑2000公里。腹部有兩個彈倉,可以掛載2.8噸彈藥,包括空空導彈、Kh-53mk2巡航導彈,還有KAB-500制導炸彈。由此可見,S-70是一個多面手,這也符合這類飛機的定位。
S-70的隱身是如何實現的?
飛翼式氣動外形,沒有垂直尾翼,發動機進氣口都放在上面,這種氣動外形非常經典,雷達很難探測到。它利用尾部開裂式的機舵使飛機轉向和抬升,機身再加一層涂料的話,隱身效果不會很差。
這種氣動布局也有一個缺點,就是飛機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所以蘇霍伊設計局換裝了動力更小、壽命更長的發動機,推力只有5.4噸,沒有加力。這已經足夠了,S-70的最高速度可以達到0.9馬赫,實現亞音速巡航。
S-70在2024年之前的定位非常尷尬,按俄軍方的觀點,它是一架無人僚機。無人僚機的概念在六代機出來前,一直伴隨著五代機,是五代機揮之不去的陰影。為了兼顧隱身,五代機必須使用內置彈倉,但是內置彈倉很小,只能放格斗彈和空空導彈,這樣一來它的對地攻擊能力就會很差,所以目前世界上所有五代機都是空優戰機。
美國的F-35搞多用途必須有三個型號,而且F-35還非常“胖”,機腹部位也麻麻賴賴的不太美觀。即便如此,它的掛彈量也太少了,達不到四代機的對地打擊能力。
為了改變這個局面,各國都不約而同的選擇給五代機加一個隨行的跟班,負責馱對地攻擊的彈藥。攻擊-11、“神經元”、X-47B這些無人機一開始都是為了這個目的而研制的,后來又被當作僚機用。總之,這類飛機就是給五代機打輔助的。
但是,俄羅斯媒體和一些專家不這么認為,他們把S-70看成六代機的驗證機。理由很簡單,你看它多大啊,比很多國家的戰斗機都大,隱身性能又這么好,六代機的無尾翼它也具備,這就是妥妥的六代機啊!為此,外網不少歐美軍迷還認真反駁俄羅斯民間媒體,說它只是一架僚機。
這一切爭論在去年10月份卻戛然而止,俄網民光速變臉,對對對,它就是一架無人僚機。怎么會這樣呢?
原來,一架編號S-70-4的原型機在頓涅茨克州康斯坦丁諾夫卡上空遭導彈擊落。更令俄方無語的是,它居然是被蘇-57發射的格斗彈打下來的,真是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得一家人。要命的是,這架S-70殘骸還墜落到烏軍一方,俄軍沒有搶到,光速被帶走研究了。
此次事件暴露了一個問題,S-70與蘇-57之間的協同很差,而且蘇-57的敵我識別能力不靠譜,自家的僚機也打。
即便如此,俄軍方還是不斷下單,年下單量大約在24架左右,生產完就直接上戰場。相比于中美,俄羅斯更加需要隱身僚機,因為蘇-57產量嚴重不足。對俄羅斯來講,S-70屬于五代機放大器,可以將蘇-57的優勢發揮到最大。蘇-30、蘇-35都不具備隱身能力,給蘇-57當僚機行不通,現在只能上S-70。
S-70的航電系統、雷達都還有很大改進空間,抗干擾能力也不夠。如果俄羅斯一年能生產100架蘇-57,S-70也不會這么趕鴨子上架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