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23集的不斷失望后,終于看到了曙光。
雖然這一切看起來是如此的刻意,但終究還是因為省人大常委副主任江旭東的兒子,不僅和禹天成是老相識,還因為他的出現讓敵人內部陷入內訌。
雖然這一切看起來是如此的不符合邏輯,但還是因為萬潮接過了萬氏集團法人代表后,在不求財、不聽勸的極端狀態下頂住了各種壓力,無論是誰出面就是不肯把這個銅鎳礦給賣掉。
因為江遠的出現,讓陳勝龍和禹天成反目成仇,因為陳勝龍對所謂的老師心寒,才有了熊磊親手促成了礦難的發生。
最終,被迫逃亡中的萬潮,竟然拿到了父親老部下偷拍的視頻,一段可以證明礦難是有人刻意為之的視頻,一段讓張放、孫向群之流肯為鄭雅萍背書的視頻。
雖然《以法之名》中大多數的所謂官都不讓人喜歡或舒服,但畢竟這是筆者所看政法劇中最敢于直面各種內部問題的。
無論對我李人駿、洪亮等幾乎所有大小官員有多么厭惡,但終究張放等省一級領導看到視頻后,還是做出了堅決打擊貪腐等一系列的問題。
或許是我太過武斷了,或許是我太過年輕了,或許是我們太過理想主義了,或許這就是我為什么成不了他們中任何一個的原因。
無論洪亮、鄭雅萍向張放、李向群提出了多少關于“萬海案”的疑點與證據,都無法動搖他們聽從江旭東指示的決心。
因為那些所謂的證據不足以讓他們冒險,因為那些所謂的證據很可能會讓他們從此止步不前。
看似是虛職的王旭東,實際上手中握有一個會讓許多官員會投鼠忌器的權力,那就是可以任免許多重要職務的權力。
這樣一個看似只會出現在家中的老人,這樣一個只需幾句話就足以施壓到讓指導小組解散的老人,幾乎能牢牢掌控所有高級官員的升遷,也是讓張放、孫向群面對洪亮與鄭雅萍質問時惱羞成怒的重要原因。
或許《以法之名》還是不太敢說、敢寫、敢演,因為張放與孫向群這一次突然支持鄭雅萍的態度多讓人有些措手不及。
雖然有了這樣一段疑似是刑警隊長姜紅軍破壞證據的視頻,可難道萬海案中那無數的無法解釋,真就能讓他們眼看著萬海案被辦成鐵案嗎?
還是說,在張放與孫向群這種級別人的眼中,洪亮與鄭雅萍查到的東西,在江旭東這種級別人物的壓力下,都是不值一提的小瑕疵。
雖然最后由省政法委書記嚴立誠拍板決定要重查萬海案,雖然在第24集終于有了正面且有希望的發展,但為什么作為一個旁觀者我卻高興不起來呢?
從某種角度來說,無論是陳勝龍這種的黑惡勢力,還是孫飛這種的保護傘,雖然會讓人感到氣憤,但卻不會讓人感到堵得慌。
即便是李人駿和柳韻這一對夫妻,也只不過是因為自己個人的某種需求,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黑惡勢力手中心甘情愿的工具。
反觀洪亮這個毋庸置疑的男主角,他那種多少有點慫的人物性格,不斷在妻子、岳父、好友、正義等各種維度左右搖擺不定的為人處世,才是《以法之名》中雖不是反派卻總能比反派更讓人抓狂的角色。
一個會給人以希望的洪亮,一個會在希望被點燃后悄然后退的洪亮,一個會在黑暗中看著希望被澆滅卻默不作聲的洪亮,一個這世間有太多像他這種人的洪亮。
明哲保身是洪亮的座右銘,遇事不決是洪亮的人格魅力,小心謹慎是洪亮的處事風格,絕不做出頭鳥是洪亮的做人底線。
這就是洪亮,一個被影帝張譯徹底演活的男主角,一個無論怎么看都讓人氣不打一處來的男主角,一個直叫人感嘆洪亮太多、鄭雅萍太少的男主角。
或許《以法之名》的故事在“最高檢”背書之下,真就將掃黑除傘的真實現狀演了出來,或許《以法之名》中的故事真就是由現實中曾經發生的故事改編而來。
如果不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段視頻,也許所有的人和事不會再有任何改變;如果不是因為有了少之又少的鄭雅萍,也許大多數的洪亮只會選擇視而不見。
關于《以法之名》的解讀暫時先寫到這里,更多精彩解讀且聽下回分解。
若覺得文章不錯,希望您可以點贊、分享與關注哦,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