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特朗普宣布了一項震撼全球的決定:從第二天開始,美國將陸續向全球170多個國家發送加稅信函,在7月9日完成這場全球性“關稅清算”。這場源自“對等關稅”政策的博弈,仿佛一場現代版的“大清算”,讓無數國家措手不及。
就在這場外交風暴的中心,中國卻成為唯一的“例外”,并在中美近期的互動中悄然占據了優勢地位。那么,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戰略較量?特朗普又為何對中國“網開一面”?
特朗普公開表態稱,與170多個國家逐一談判過于復雜,美國將直接設定關稅稅率,每天發出大約10封信函,逐步通知各國所需承擔的關稅額度。這番話不僅令全球市場神經緊繃,也讓許多國家的外交部陷入緊急狀態。
英國和越南成為最早“投誠”的國家。英國同意了10%的進口關稅,而越南則接受了高達20%的關稅,換取美國對其商品零關稅的市場待遇。
這種高度“不對等”的協議,恰恰是特朗普最滿意的結果。在他看來,只有不對等,才能讓美國“占盡便宜”,也才能在選民面前展示其“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政績。
這場關稅戰的核心并不在于結果,而在于過程中的“壓迫感”。特朗普擅長制造緊張氛圍來倒逼對方讓步。
他不希望冗長談判拖慢節奏,而是更愿意通過“一紙通知”直接設定規則。對特朗普而言,談判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目的,是讓各國在壓力中自我妥協。
日本的遭遇便是一個典型例子。特朗普在7月1日公開批評日本“被慣壞了”,聲稱如果日本不愿意進口美國產品,如大米與汽車,美國將考慮對其商品征收高達35%的關稅。
實際上,美國早在4月2日就為日本規劃好了24%的“對等關稅”稅率,只是遲遲未能談成。特朗普甚至私下表示,愿意將該稅率砍至10%,但前提是保留對日本汽車25%的高額關稅。
歐洲國家的處境也不容樂觀。歐盟內部對特朗普的加稅威脅早已怨聲載道,卻因在安全和能源方面對美國的深度依賴,始終未能強硬回擊。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雖在輿論上表達不滿,實際行動卻保持克制。
印度、韓國等國的態度則更為軟弱。在整個過程中幾乎未發出任何激烈言論,外交部的回應更是模棱兩可。顯然,這些國家并未準備好與美國硬碰硬,甚至連象征性的反制都未能提出。
讓人意外的是,中國并未出現在特朗普“最后通牒”的名單中。中美之間的“關稅緩征期”是從5月12日開始計算,90天的時間意味著到8月初才會到期,自然不在這次7月9日的全球加稅計劃中。
更關鍵的是,中美之間此前已經爆發過一輪激烈的關稅攻防戰,中國是唯一一個在“對等關稅”政策出臺后,進行了明確反制的國家。
中國不僅在第一時間對美方關稅進行回擊,還在國際舞臺上大聲捍衛了自身立場,贏得了輿論支持。正是這種不妥協的態度,讓中方獲得了“特殊待遇”——不僅暫時免于這輪關稅風暴,還換來了美國主動釋放善意。
7月初,美國商務部突然宣布,取消對中國出口EDA芯片設計軟件、乙烷和C919發動機的禁令。這一連串松綁舉動,背后正是中美在倫敦閉門會談中所達成的一攬子框架協議的結果。根據協議內容,中美雙方將逐步互相取消制裁和關稅,并在多個敏感領域恢復正常貿易。
這次美國的讓步并非出于好心,而是基于現實考量。特朗普政府非常清楚,與中國的貿易戰一旦再次升級,將對美國國內經濟帶來災難性打擊。尤其在當前美國通脹高企、財政赤字擴大的背景下,貿然激化中美矛盾無異于自掘墳墓。
中方則在這場博弈中展現出高度的戰略定力。不僅堅定維護自身利益,還通過合法合規的手段繼續推進對美出口審批。例如,商務部已依法審核對美國出口的管制物項許可申請,確保中美貿易在可控范圍內恢復。
與此同時,特朗普還在悄悄籌備自己的“訪華計劃”。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政府已開始與多家大型企業CEO接洽,征詢他們是否愿意陪同特朗普于10月下旬訪華。
這一時間點,既避開了中國9月的抗戰勝利紀念活動,又能借APEC與東盟峰會的機會,順勢展開外交突圍。支撐特朗普“加稅大旗”的另一根支柱,正是被他稱為“偉大勝利”的“大而美法案”。
這項法案于7月3日以218票對214票的微弱優勢在眾議院通過,內容涵蓋減稅、擴大財政支出以及提高債務上限。
特朗普計劃在7月4日下午5點正式簽署該法案,并在簽署儀式上上演一場“空軍秀”——B-2、F-22、F-35戰機將從他頭頂呼嘯而過。
這場“政治秀”不僅是對內的動員儀式,也代表著特朗普對外政策將進入新階段。法案的通過意味著他在財政上獲得了更大空間,可以通過加征關稅來填補減稅帶來的財政缺口,也讓他在面對歐盟、日本等盟友時態度更趨強硬。
特朗普深知,如果不能在短期內取得關稅戰的“戰果”,不僅會影響其連任聲勢,也會讓盟友看破其虛張聲勢的底牌。因此,他才會不斷放出“加稅通知即將發出”的信號,并將7月9日設為最后期限。
從目前披露的情況來看,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透露,美國已準備對約100個國家設定10%的基本關稅稅率。而部分“問題國家”可能要面對高達30%的懲罰性稅率。第一批加稅信函將于7月5日發出,涉及的國家數量不少于10個。
這場“全球加稅風暴”已然來臨。各國政府正焦頭爛額地評估可能遭遇的貿易打擊。而越南,雖然已接受20%的關稅,依舊無法避免美國繼續在轉運貨物等方面施加壓力。據悉,越南的轉運比例已達40%,特朗普對此仍表示“不滿意”。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7月9日的臨近,越來越多的國家將面臨“談與不談”“讓與不讓”的艱難抉擇。而中國,早已通過一次次戰略主動與精準反制,走在了這場博弈的前列。
中方的堅定立場,既為自己贏得了喘息空間,也為全球樹立了一個可以借鑒的榜樣。在面對強權時,唯有堅守原則、敢于亮劍,才能不被隨意擺布。
如今,特朗普的“最后通牒”已下,除了中國以外,全球170多個國家都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壓力測試。與其說這是一場貿易戰,不如說是一場關于主權與尊嚴的競賽。
中方的選擇,已為世人提供了清晰答案。特朗普此次全球關稅行動雖聲勢浩大,但中國憑借堅定立場與高超策略,成功贏得了“特例”地位。
面對全球博弈,中國展示了大國風范,也讓世界看到,真正的勝利不是妥協,而是堅持自我、捍衛尊嚴。
信息來源:
[1]試圖打破談判僵局,各方保持高度警惕,美預告將確定多國關稅稅率 環球網
[2]特朗普威脅:“可能周五”會開始通知各國新的關稅稅率 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