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兩姐妹“共嫁”一夫這樣的“戲劇情節(jié)”不少人都認為只會在電視、古時會發(fā)生,然而在民國時期也曾出現(xiàn)過這樣的婚姻。
胡璉作為國民黨中的高級將領,他的婚姻就非常“特殊”,娶了姐姐又娶了妹妹,并且兩姐妹還為他生下了八個孩子。
在國民黨軍中他是“常勝將軍”,在家中他又是“兩姐妹”的丈夫,胡璉的生活用完美和安逸來形容都非常貼切,那么對于他的婚姻你又會有何感想呢?
胡璉的一生戰(zhàn)績顯赫但世人對他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的,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胡璉帶領著國民軍與日軍奮戰(zhàn)廝殺。
他先后參與了淞滬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湘西會戰(zhàn)等多個戰(zhàn)役,作為軍事參謀長,胡璉的頭腦是非常厲害的,日軍在他的打擊下也損失慘重。
尤其是在石牌保衛(wèi)戰(zhàn)中胡璉率領軍隊對日寇發(fā)動攻擊,最終取得了勝利,他也因為戰(zhàn)役的勝利榮獲了青天白日勛章。
這張照片就是胡璉授勛章時所頒發(fā)的證書,或許許多人會好奇這個勛章到底有怎樣的厲害之處。
這枚勛章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時期的軍職專用勛章,而主要頒發(fā)的對象就是保家衛(wèi)國有功,并且抵御外悔的有功軍職人員。
截止到2020年在國民軍的眾多將領中也只有211人獲得了這枚勛章,胡璉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說這份勛章就代表著他的“無上榮譽”。
從1929年5月15日就正式公布了此章的頒發(fā)條例,哪怕是在國民黨敗退臺灣后,這枚勛章也一直被繼續(xù)使用,對于國民黨內部來說,這枚勛章所代表的意義是非常重的。
這張照片拍攝于1958年,此時正值于右任80大壽,兩位陜西的老鄉(xiāng)都前來為于右任祝壽賀禮,站在左邊的就是胡璉,右邊的則是劉玉章。
胡璉和于右任的關系屬于亦師亦友,兩人都效命于國民政府,又在國民黨戰(zhàn)敗后選擇一同前往臺灣地區(qū),而在此之前,于右任還曾擔任過胡璉的書法老師。
因此胡璉對他也十分尊重,哪怕是后來他身居高位,也沒有忘記“恩師”曾經的教導,他之所以與劉玉章一同前往,也是因為兩人本就是黃埔四期的同學,關系一直非常好。
胡璉的一生都仿佛有“幸運之神”眷顧,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哪怕與日寇周旋卻也保住了性命,而在他加入“反共”內戰(zhàn)之后,也曾經歷過幾次“生死劫”,卻都死里逃生。
在1948年第十二兵團戰(zhàn)敗淮海戰(zhàn)役時,胡璉已經面臨著重重包圍,并且自己還身負重傷,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成功突出重圍的概率可謂是微乎其微的。
可令人沒想到的是胡璉卻做到了,他帶著傷逃出了包圍圈,也因此保住了一條命,回到國民軍中后次年他就被任命為“金門防衛(wèi)司令官”,開始著手指揮金門戰(zhàn)役。
隨后的時間里胡璉更是接連晉升,在1964年就任職于臺當局“駐南越大使”,這張照片就是那時所拍攝的,照片中他穿著西服,打著領帶,看上去風光不已。
這張照片是胡璉和蔣介石在一起拍攝的,照片中他穿著軍裝,站在蔣介石身邊非常精神,他對于蔣介石來說也是一員大將。
一直深受蔣介石的器重,尤其是在軍事作戰(zhàn)部署方面,蔣介石也非常信任他,一直都稱他是“常勝將軍”,由此可見,在作戰(zhàn)方面胡璉的確非常出色。
在1972年還被任命成為了“總統(tǒng)府”的戰(zhàn)略顧問,他所統(tǒng)領的十八軍,更是國民黨軍中的五大王牌部隊之一。
只可惜,在抗日戰(zhàn)爭中他表現(xiàn)英勇,但在國共內戰(zhàn)中,依然充當國民軍的“急先鋒”,也正因如此,世人對他的評價一直都是充滿了許多爭議性的。
和蔣介石合影后還能與宋美齡合影的國民黨將領并不多,大多也都是高級將領,這張照片就是宋美齡和國軍官兵們合影的照片。
站在宋美齡身后的就是胡璉,此時的他被別處的事情所吸引,從而望向了鏡頭以外的方向,在與宋美齡合影時都能如此放松的在國民軍中恐怕也找不出幾個。
胡璉的一生功過參半,而和他的功績一樣頗受爭議的還有他的婚姻生活,你能想象他的兩位夫人竟是“堂姐妹”,并且還為他生下了八個孩子。
其中最“離奇”的就是,姐姐生了三個兒子,妹妹則是生了五個女兒,這樣看去仿佛就像是“分工”好了的一般。
這張照片就是胡璉的結婚照,此時的他看上去還非常年輕,雖說新娘頭戴著西式的白色頭紗,但身上卻是穿著中式的旗袍,這樣的搭配看上去也有些“怪異”。
胡璉從小就希望能夠成為一名軍人,因為小時候常常看到父親在外做工以此來養(yǎng)家糊口,母親則是在家相夫教子。
所以他非常厭倦這樣的生活,希望能夠憑借自己的努力出人頭地,這也是他為何加入國民黨的原因之一。
胡璉在與曾廣瑜、曾廣仙結婚前還曾有過一位原配夫人,并且兩人一直都沒有離婚,只不過因為胡璉并不喜歡她所以從未將她視作妻子。
胡璉的原配夫人名叫吳秀娃,她就和胡璉的母親一樣是個非常淳樸的農村婦女,沒有文化,一心撲在家庭和丈夫身上。
胡璉在14歲時就聽從父母的安排和吳秀娃結為了夫妻,不過這段夫妻生活并沒有維持多久,因為胡璉心中一直有著“雄心壯志”,所以不甘心永遠呆在村里過著貧窮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機會,遠在廣州行醫(yī)的表兄高尚杰給他捎來了消息稱黃埔軍官學校正在招學生,這對于胡璉來說簡直就是最好的機會。
小時候就因為家境貧寒不得不放棄學習的機會,現(xiàn)如今機會就擺在眼前他當然不愿錯過,他不顧家中人的勸阻執(zhí)意要前往開封黃埔學校報名。
此時吳秀娃盡管心中不忍與丈夫別離,可對于她來說自己沒有文化,作為妻子也只能聽從丈夫的安排,所以吳秀娃也只能選擇放手。
不過對于她來說,丈夫就是未來,為了解決胡璉的盤纏問題,她甘愿將自己新婚時打造的首飾全部賣掉。
不僅如此,她還將娘家即將成熟的青苗也都一并賣了,只為多湊一些錢財好讓胡璉在路上不至于挨餓受凍,單從這一點看,吳秀娃對胡璉的情誼就非常深厚。
只是令吳秀娃沒想到的是,自己傾其所有幫丈夫鋪路,最終等到的卻是丈夫想要她離開的消息。
1949年胡璉給遠在家中的吳秀娃捎去了話,讓她離開胡家,并表示離開之后她的生活會更好,雖然在胡璉看來這是他勸告吳秀娃去追逐新生活,但對于吳秀娃來說卻宛如“晴天霹靂”。
兩人此時的身份早已有了不同,胡璉有了開拓的眼界,因此他認為吳秀娃離開他能夠獲得更好的生活,可在吳秀娃看來,這無疑就是被丈夫拋棄。
在村中她也會被別人指指點點,甚至可以說離開了胡家她早已無處可去,因此吳秀娃并沒有答應胡璉,反而是一直守在胡家,這一守就是將近40年的歲月。
相較于吳秀娃的孤寂,胡璉的生活卻是十分滋潤,在功成名就后他的姻緣也隨之而來,同為國民黨軍官的曾伯熹將自己的妹妹曾廣瑜介紹給了胡璉。
曾廣瑜和吳秀娃是兩種不同的性格,并且曾廣瑜還曾讀過書,這對于胡璉來說就是非常不錯的妻子人選。
兩人在相處以后也結為了夫妻,婚后曾廣瑜還生下了三個兒子,不過因為戰(zhàn)亂原因曾廣瑜和孩子留在了江西,胡璉則是奔赴于抗戰(zhàn)前線。
因為內戰(zhàn)爆發(fā)加之曾廣瑜那時需要照顧孩子,擔心丈夫在前線無人照料,因此將自己的妹妹曾廣仙介紹給了胡璉,兩人在不久后也結為了夫妻。
從那之后姐姐就留在老家照顧孩子,妹妹則是一直陪在胡璉的身邊,后來曾廣仙也生下了五個孩子,不過都是女兒。
兩姐妹本就十分親昵,因此家中的氛圍也非常好,哪怕是曾廣瑜在戰(zhàn)爭結束后和胡璉生活在一起,曾廣仙也沒有因此爭風吃醋,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和諧美滿。
這張照片拍攝于1974年,也是胡璉和兩位夫人為數不多的合影之一,照片中曾廣仙和曾廣瑜并排坐在胡璉的身邊,身邊圍繞著的都是三人的子孫后代。
兩姐妹都將彼此的孩子視若己出,家庭氛圍的和諧讓胡璉在國民軍中也備受矚目,不少人都非常羨慕他,胡璉每次回到家中的心情也非常好。
不過晚年時期的胡璉卻也有屬于自己難以言說的遺憾,那就是無法重回故鄉(xiāng),在前往臺灣后,胡璉的生活雖說沒受影響,但是卻只能永遠的留在那里。
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胡璉還曾拿出一幅畫,上面畫著老家華縣的位置,并且告訴了自己的后人們稱自己回不去了,希望他們有一天能夠回到老家看一看。
這或許也是胡璉內心深處最大的期許,在1977年,這位堪稱是國民軍中的傳奇人物因病于臺北逝世,終年70歲。
在他離世后他的后人也收到邀請回到了大陸,參加石牌保衛(wèi)戰(zhàn)的紀念活動,胡璉未曾完成的心愿后人們做到了,這或許也是一種遺憾的填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