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涉及越南議題上的教訓,中國決不會再次重演!特朗普已決定不再拖延,最快將于4日向全球公布新的關稅稅率。而中國商務部則巧妙抓住時機,在其發布前一日對歐盟施以“先聲奪人”之舉,明確表示如果截至7月5日中歐雙方仍未達成協議,中國可能永久性地對來自歐盟的白蘭地征收最高達39%的反傾銷稅。
隨著7月9日這一關鍵日期日益臨近,中方高度關注的是,其他國家是否會接受美國提出的附加條款,并將其納入貿易協定之中,形成針對中國的聯合立場。
中國商務部已向各方清晰劃出底線:任何國家若試圖以犧牲中方利益為代價換取自身關稅減免,中方絕不會袖手旁觀、默許接受,必將采取堅決措施予以回擊,堅定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盡管如此,越南依然成為首個“觸雷”的國家。7月2日,特朗普突然對外披露,美國與越南達成了新貿易協議:美方將對越南出口商品加征20%關稅,對轉口產品額外加征40%關稅;作為交換,越南需對美國商品實行零關稅政策。從表面看,越南似乎在這場博弈中占得便宜——若不接受協議,其或將面臨高達46%的等量關稅,如今下調至20%。但真實數據卻呈現出另一幅圖景:2024年,越南對美出口總額達到1360億美元,貿易順差高達1230億美元,而美國對越出口僅為130億美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該協議中特別規定的40%轉口關稅條款,顯然是專為中國“轉口貿易”所設。據相關渠道透露,美越兩國海關計劃實現聯網協同,從紡織品到電子元件,對貨物來源進行全流程追蹤。此外,美國還將在越南設立專門的海關核查團隊,不定期開展突擊檢查及供應鏈審查工作,嚴格核實商品原產地。
面對當前局勢,中國商務部迅速作出戰略性部署:一方面,全面評估美越協議內容,并堅定表明將采取強有力手段予以應對;另一方面,出其不意地公布了對歐盟白蘭地反傾銷調查的最終結論,令歐盟措手不及。
7月4日,商務部發布本年度第34號公告,認定源自歐盟的進口白蘭地存在傾銷行為,國內產業正面臨實質性損害威脅,且兩者之間存在直接因果關系,決定自7月5日起對歐盟進口白蘭地實施反傾銷稅。
那么,我們應如何解讀中國商務部的這一舉措?
首先, 中方原本已為歐盟設定了調查結果公布的截止時間,即原定于4月5日發布。但在中歐雙方協商后,中國商務部同意給予歐盟一定緩沖期,將調查期限延后至7月5日。
目前最后期限已至,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商務部建議作出決策,自2025年7月5日起,對源自歐盟的進口白蘭地正式征收反傾銷稅,實施期限為五年。
其次,此舉實則是中方在全球關稅沖突背景下,巧妙運用“時間差”策略應對美方壓力。
一方面,盡管中美已達成階段性共識,不必如其他經濟體般整日惶恐不安,但美方過往屢次背信棄義的歷史仍歷歷在目,隨時可能再度翻臉變卦。
就拿中美之間的稀土問題來說,中方此次確實成功扼住了美方咽喉,即便在美國稀土供應緊張形勢下,美方仍表現出明顯抗拒態度,直到最后才兌現解除對華限制的承諾。
美方在談判中單方面終止磋商,將談判截止日由7月9日大幅提前至7月4日。特朗普稱對其他國家的關稅稅率最高可達70%,較4月2日公布的最高50%顯著提升。面對嚴峻局勢,美方或對中國重新加大施壓力度,中方必須未雨綢繆,做好全方位準備。
此外,中方行動意義重大,既借助美方政治空窗期把握主動權,又向歐盟發出最后通牒式信號,同時也是對“越南案例”的有力回應。
美方提前關閉談判大門,雖非直接針對中國,但與中國利益密切相關。毫不客氣地說,美國總統不僅要榨取其他經濟體的利益,還試圖迫使他們站在同一陣線,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孤立中國。
此次美越簽署的關稅協議,不過是美國慣用的“極限施壓”策略的又一例證。中國對此類協議采取果斷反制,本質上是對美方霸凌行為的強力反擊,同時也在向國際社會傳遞一個明確信息:唯有團結一致抵制單邊主義,共同維護世界貿易組織的權威地位,才能確保全球貿易在公平、透明、非歧視的基礎上穩健發展。
除了白蘭地之外,商務部于6月30日發布公告,決定自2025年7月1日起,繼續對來自歐盟、英國、韓國和印度尼西亞的進口不銹鋼鋼坯及熱軋板/卷征收反傾銷稅,實施期限為五年。
中方此次行動向各國釋放強烈信號:配合美國對華圍堵不僅無法獲得豁免,反而可能淪為犧牲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