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在我國,人民明顯是第一位的,公民則很少被提及。
可美國似乎卻反著來,直接標榜以公民為中心,那他們為何不以人民為中心呢?
公民是法律上的概念,而人民是政治上的,擁有所在國國籍就可以獲得該國公民身份,但想成為人民,還要看是否站在絕大多數人的立場上,也就是常說的集體主義。
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的以公民為中心就很好理解了。
他們強調公民的個體價值,一直鼓吹個人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常常用財富來衡量公民的地位。
比如,在美國打官司,往往看的不是誰更正義,而是誰手里的錢更多,找的律師更知名,窮人甚至連打官司的資格都沒有。
此前,美國舉行總統大選,也是具有美國公民身份的人可以投票,其他的一些移民,不管是合法還是非法的,沒有拿到綠卡一律被排除在外。
很顯然,這種過于強調個體的舉動無疑會增加社會的割裂程度,會不斷激化社會矛盾。
只是,美國人或許能看到弊端所在,但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因為早在美國立國之初,就強調了個體的價值,說白了就是美國無法把大多數人緊緊團結在一個旗幟之下,這也是兩黨斗爭一直難分勝負的重要原因所在。
而在這種環境下,國家認同感無疑大大衰弱,美國公民更看重的是自己賺了多少,在遇到一些災難時,往往不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而是事不關己、安心圍觀。
這就導致美國政府很難集中力量辦大事,往往一個政策下來,會有大量的美國公民表達反對意見,于是,政策會被不停地商議、修改,哪怕是對大多數人有利的法案,也可能因為不符合少數富人公民的利益而夭折。
這在美國實在是司空見慣,過度的標榜自由讓美國缺乏了擰成一股繩的發展潛力,個人單打獨斗固然可以出現馬斯克、扎克伯格這樣的頂級富豪,但卻很難有真正造福民眾的大型國有企業。
一旦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這些個體企業是很難幫助底層百姓兜底的,反而只會索取資源,囤居積奇,這對社會的發展來說存在諸多弊端。
相反,我們則一直強調為人民服務,強調人民的中心地位,強調集體的力量,在這種氛圍下,大家可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可以不斷攻克各種艱難險阻,這種強大的向心力也支撐著國家不斷取得高速發展。
前不久,貴州榕江爆發特大洪水災害,一時間,全國各地紛紛捐款捐物,社會上涌現了一大批愛心人士,解放軍戰士也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救援,受災群眾也及時得到妥善安置,把損失降到了最低。
這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強大力量所在,也是美國永遠無法理解和學習的地方。
只有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為人民服務,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