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二款國產五代機的殲-35系列,不僅將列裝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戰斗機部隊,還將成為中國沖擊國際高端戰斗機軍貿市場的拳頭產品,打破美國F-35系列在五代機國際市場上的壟斷地位,未來前景不容忽視。至于說殲-35的首個國外用戶,想必不少人都板上釘釘地認定,必然會是巴基斯坦空軍。
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從印度防長面前經過
畢竟,中巴兩國有著極其緊密的外交合作關系,多年來巴基斯坦更是在軍事領域尤為倚仗各類中國外貿型裝備。甚至自去年以來,隨著殲-35系列戰斗機的不斷成熟和空軍型殲-35A的服役,巴空軍高層已不止一次地放出“即將引進殲-35”的風聲。但如今看來,事情的發展恐遠沒有那么快。在巴基斯坦媒體于近期播出的專訪中,巴國防部長阿西夫證實,巴基斯坦并沒有與中國簽署引進殲-35隱身戰機的協議。顯然,這直接否定了此前由巴基斯坦廣播公司給出的“巴空軍將購買40架殲-35A”的報道。
巴基斯坦的殲-10CE
我們知道,就在前不久的印巴“5·7空戰”中,組建起中式外貿型制空作戰體系的巴基斯坦空軍,以中國外貿型四代半戰斗機殲-10CE和遠程空空導彈PL-15E,將體量大得多的印度空軍殺了個6:0,戰果極其亮眼。在這種情況下,加快引進更加先進的中國外貿型五代機殲-35,進而讓處于裝備數量劣勢的巴基斯坦空軍,建立起對印度空軍更加穩固的質量優勢,似乎是很多人所認為的“無比合情合理的選擇”。不過,事情其實遠沒有那么簡單。
殲-35A隱身戰機
每每提及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對南亞“世仇”,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兩個打過多次戰爭的國家,一直都處于地區軍備競賽之中,誰都想徹底力壓對面一頭”。然而,若我們冷靜且仔細地觀察一下,就不難發現一件事,那就是巴基斯坦其實從來都沒打算“在某些主戰裝備領域,徹徹底底地拉開對印度的代差”。
巴軍在人員和裝備規模上都要遜于印度軍隊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于,即便明知自家各軍兵種的主戰裝備數量,要顯著遜于印度一個量級,但巴基斯坦依舊沒有完全倒向“用質量優勢抵消數量劣勢”的軍備競賽思維。基本上,卡拉奇方面更像是在有意無意地維持著某種均勢,通過有計劃的自我建設,“不讓自己成為可被印度于短時間內輕松戰勝的對象”即可。很顯然,這與在很大程度上不惜代價且都想徹底置對方于死地的“真正的軍備競賽”,有著顯著的差異。
巴基斯坦空軍的殲-10CE
究其原因,一方面,巴基斯坦的綜合國力與身為南亞次大陸最強國家的印度,有著天然的巨大差距;另一方面,巴基斯坦的外部環境也遠不如印度來得優越,前者可尋求的外部幫助較為有限。可以說,在硬實力和軟實力都比潛在對手差得多的情況下,唯有“傻子”才會主動挑起危險的軍備競賽。與之相比,將自身軍備建設水平,維持在不對國家方方面面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太大負擔;不會被潛在強敵所輕易擊敗;同時也不至于刺激到潛在強敵的程度,其實才是巴基斯坦多年來所選擇的生存之道。
巴基斯坦空軍的殲-10CE
于是乎,我們便不難明白,為何現階段的巴政府和軍方高層,并不急于引進殲-35隱身戰機了。經過“5·7空戰”一役,列裝殲-10CE和PL-15E的巴基斯坦空軍,已經確立了一定的對印度空軍的裝備質量優勢,證明印度很難輕易戰勝巴基斯坦。未來一段時間,新德里方面或因感受到相關差距而尋求他國五代機,但這必定需要一個不短的周期才能實現,如需要投入相當多的時間成本去評估、下單、等待到貨、人員培養和生成戰斗力等。
巴基斯坦或只是現階段暫不需要殲-35
在不想真正開啟軍備競賽的情況下,對于巴基斯坦來說,正確的做法就是待印度有了相關動作后,自己再去同樣尋求五代機和生成戰力,從而打造起一番新的戰略平衡。如若真的刺激到了印度,以至于招致印方全面啟動軍備競賽,那對于實力明顯不夠強的巴基斯坦來說,才是真正難以挽回的決策失誤。所以說,巴基斯坦現在不著急買殲-35,不等于未來不會買,其只是在等待建立新平衡點的時機,我們等等看后續進展即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