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6、殲-15、殲-20三款王牌戰機輪番上演攔截大戲,從南海到西太,中國飛行員用行動劃出紅線——這哪是簡單驅離,分明是給某些國家上的空中禮儀課!
看看殲-16的表演:兩架戰機包夾驅離,30米貼身飛行,還玩出"紅外誘餌彈"警告。這種操作看著危險,實則拿捏精準。
要知道殲-16雖脫胎于蘇霍伊,但航電和武器早就青出于藍。對比美軍F-15EX,咱們的霹靂-15導彈射程多出50公里,這就是敢近距離"陪練"的底氣。
澳大利亞P-8機組怕是沒想到,當年他們用雷達照我們殲-16,現在反被當教材拍成紀錄片。
更刺激的是殲-15的航母對決。2022年遼寧艦在菲律賓海訓練時,兩艘外軍航母居然組團圍觀。艦載機掛著實彈緊急升空,從8000米高空追到2000米,這戰術明顯沖著打破對方偵察節奏去的。
想想看,能逼得外軍F/A-18掉頭就跑,說明咱們艦載航空兵已摸透"航母對航母"的博弈門道。日本最近抱怨殲-15攔截P-3C,卻絕口不提他們的偵察機當時在搞什么小動作。
最值得玩味的是殲-20出場。五代機日常巡邏本是賠本買賣,但東海那次與F-35"偶遇"后,美軍將領那句"指揮控制令人印象深刻"暴露真相——隱身戰機對壘拼的不是狗斗,是整個作戰體系的反應速度。
現在殲-20能接到警報就立即升空,說明空情預警和地導部隊已經織成天網,而這,恰恰是美國最擔心的問題。
這些攔截事件串起來看,中國正在下一盤大棋。以前是"你來了我才攔",現在是"你剛動我就盯"。從殲-16的電子戰吊艙到殲-20的分布式孔徑系統,裝備升級讓攔截從體力活變成技術活。
更關鍵的是指揮體系進化,東海防空識別區建成十年,現在能同時調度岸基、艦載和隱身戰機,這才是讓對手頭疼的"軟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