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所有內容均有可靠信息來源,詳述在文章末尾
實戰始終是對武器性能最有力的檢驗!
印度長期對中國軍事裝備持輕視態度,國內彌漫著“陣風戰機壓制殲-20”的狂熱情緒,然而一場真實對抗徹底打破幻想,陣風被殲-10擊落,猶如一盆冰水潑醒了整個國家。
殲10
7月5日,《歐亞時報》一改往日高姿態,認真分析中國殲-20、殲-16、殲-15三型主力戰機在實戰中的表現。
更令人意外的是,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威爾斯·巴赫也坦承:“殲-20的表現確實令人震撼?!?/p>
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威爾斯·巴赫
空中三劍客
首先介紹我們的“全能空中戰將”殲-16,這是一款實力強勁的機型。早在2022年,它就曾讓澳大利亞飛行員產生強烈心理沖擊。
當時澳軍派出P-8A偵察機意圖窺探南海動態,殲-16迅速升空應對,攜帶電子戰吊艙實施攔截,最終導致對方飛行員返回后不得不接受心理干預,從此不敢輕易靠近。
殲16
尤為突出的是,殲-16可掛載射程達500公里的遠程導彈,專門打擊敵方預警機目標,這一能力令美軍高度警惕。
再來看“隱形殺手”殲-20,這款五代機絕非虛有其表。2022年3月,在東??沼蚺c美軍F-35展開直接交鋒。
事后威爾斯·巴赫將軍坦言:“中方的指揮調度能力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因為殲-20配備的氮化鎵雷達具備同時追蹤上百個目標的能力。
霹靂-15導彈有效射程超過200公里,比美軍AIM-120D導彈遠出40公里!今年上半年,殲-20多次成功驅離美軍偵察力量,每次都迫使對方倉皇撤退。
第三位是“航母護衛利刃”殲-15,盡管已服役多年,但2022年在菲律賓海域展現出強大戰力,面對“林肯”號與“里根”號雙航母企圖夾擊遼寧艦時,殲-15攜帶實彈從8000米高空俯沖出擊,迫使美軍F/A-18E緊急撤離。即便新型殲-35即將列裝,殲-15憑借大載彈量和遠航程,依然是山東艦的重要作戰支柱。
殲-15死死咬住外軍機,從高度8000米一直纏斗至2000米,最終外軍機被成功驅離
從“忽視”到“重視”
印度此次態度轉變,本質源于現實打擊。過去一直鼓吹“陣風碾壓殲-20”,結果5月7日對陣巴基斯坦殲-10CE時遭遇0:6慘敗。
《歐亞時報》不得不承認:“中國戰機在捍衛國家主權方面展現出了強大的攻擊能力”。這種局面下,印度網友恐怕都想找個地縫藏起來。
美軍同樣感到焦慮,4月印太司令帕帕羅在聽證會上抱怨:“中國每年生產40至50架殲-20,數量是美國的1.2倍,PL-17導彈射程突破300公里,而我們的AIM-260還在研發階段?!?/p>
更加令人不安的是,中國兩款六代機原型已經完成試飛,而美軍F-47仍停留在圖紙設計階段,難怪美方決定退役33架F-22以節省經費投入新項目,若不加快進度,西太平洋的空中格局恐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相比較于殲-20、殲-16和殲-15,現在的美軍更應該擔心的是我國的兩款第六代戰斗機
東亞新格局:中國戰機重塑游戲規則
這三款戰機并非各自為戰,而是構建起“隱身突破+火力壓制+航母護航”的完美組合。殲-20負責“破門突防”,殲-16執行“戰場清理”,殲-15保障航母安全。
這套協同體系使美軍在第一島鏈完全喪失空中主導權。今年4月臺海演習期間,山東艦帶領殲-15在臺灣東部海域行動,僅需10分鐘即可抵達東岸,這就是真正的威懾力!
有人指責中國軍力建設是“威脅”,但看看美軍在南海的動作:今年部署中程導彈,出動偵察機累計超過千架次。
中國戰機每次起飛,都是為了保衛國土安全,正如國防部發言人吳謙所言:“人民軍隊始終保持戰斗準備,隨時應戰、戰必勝!”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
結語
從印度媒體的立場轉變到美軍高層的擔憂,中國戰機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價值,這不是偶然現象,而是中國軍工數十年默默耕耘的成果。
隨著殲-35正式入列,我國空中作戰能力將進一步增強,但我們必須銘記,中國追求的目標不是霸權地位,而是和平發展的正當權利。唯有自身強大,才能守護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家庭。
信源:光明網2025-06-28——遼寧艦遭外軍雙航母夾擊,殲-15掛彈起飛,將其驅離!影像公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