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嚴格依據權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結合最新動態及歷史數據,最終觀點保持中立。結尾附有參考資料
美國國會眾議院表決大廳,電子屏上的數字定格在218票贊成、214票反對。總統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以最小優勢闖關成功。
眾議院民主黨領袖杰弗里斯剛剛結束一場創紀錄的8小時46分鐘演講反對該法案,卻未能扭轉結局。幾個小時后,特朗普將在獨立日慶典上簽署這份法案,把煙花表演變成政治勝利的慶典。
這份長達869頁的法案核心很直白:永久延續特朗普2017年的減稅政策,新增小費和加班工資免稅條款;同時大幅削減醫療補助和食品援助支出。
國會預算辦公室測算,未來十年它將給美國增加3.4萬億美元赤字,同時讓1180萬美國人失去醫保,320萬人失去食品券。
白宮宣稱經濟增長和關稅收入能填補窟窿,但經濟學家們集體搖頭。
耶魯大學報告戳破幻想:到2054年,美國實際GDP增幅將比未實施該法案時萎縮近3%,10年期美債收益率高出1.2個百分點,債務與GDP之比飆升至183%。
表面看,“大而美”法案像份全民禮物——中產減稅、工人小費免稅、企業稅率鎖定。但魔鬼藏在869頁文本的細節里。
最富有的美國人成了最大贏家,遺產稅免征額翻倍,州地稅抵扣上限從1萬提升到4萬美元。
代價則由底層民眾背負。醫療補助計劃被削去近1萬億美元,各州被禁止用創造性融資填補缺口。帶強制工作要求的食品券計劃,直接把320萬弱勢群體推出安全網。
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報告揭示冰冷現實:收入最低的20%美國人,十年內稅后收入平均下降2.3%;而收入最高的20%群體,收入反增2.3%。這種逆向財富轉移被《紐約時報》直接稱為“劫貧濟富”。
法案的“甜點”設計充滿選舉算計。共和黨領袖毫不掩飾:減稅紅利將在2026年中期選舉前釋放,而福利削減的劇痛延遲到選后才發作。
“大而美”法案剛通過,財政部立刻亮出融資計劃:下半年增發1萬億美元國債,其中7000億密集砸向8、9月的短期債券市場。
這個數字讓華爾街倒吸涼氣——美債堰塞湖已達36.2萬億美元,債務/GDP比率高達124%。
五月份,穆迪摘下美國最后的AAA評級桂冠。至此,全球三大評級機構全部剝奪了美國的最高信用評級810。
降級理由直指病灶:財政赤字結構性惡化,預計2035年赤字達GDP的9%;利息支出將從GDP的1.6%飆升至6.7%。
外國買家正用腳投票。貝萊德發出警告:“外國買家已經開始厭惡美國國債”。中國連續減持美債,2025年3月單月拋售189億美元,持倉降至7654億美元,從第二大持有國滑落至第三位。
黃金市場印證著信用遷徙。2024年全球央行搶購1136噸黃金,創歷史紀錄。中國央行單年增持280噸,黃金儲備占比從3.3%躍升至7.8%。當黃金而非美債成為避風港,美元根基已悄然松動。
美國債務危機像部重復播放的老電影。1940至2013年間,國會91次調整債務上限,平均不到10個月就調整一次。
兩黨把債務上限變成政治肉搏場——2011年債務危機導致標普首次降級;2023年政府停擺16天,損失240億美元GDP。
特朗普一面簽署制造3.4萬億赤字的法案,一面將債務上限提高5萬億。這個操作暴露了美國財政管理的荒誕邏輯:先制造火藥桶,再延長引信。
“負責任聯邦預算委員會”主席Maya MacGuineas的批評一針見血:“我們剛剛目睹了立法者對國家財政狀況的漠視,這是失敗的國家治理。”
彼得·彼得森基金會則算了一筆殘酷的時間賬:“距離大選不到100天了,但即使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我們的債務預計還會增加1萬億美元。”
美國長期依賴美元特權轉嫁危機。康奈爾大學教授在《美元陷阱》中直言:美元成了美國在國際經濟循環中的“收割機”。但如今收割機正在反噬主人。
美聯儲陷入兩難困境:維持高利率?政府每年需多付3500億美元利息(相比2020年低利率時期)。降息刺激經濟?
可能引爆美元貶值(2025年美元指數較2021年高點下跌12%),加速外資逃離美債。
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格曼看得透徹:美國正走向“財政主導”時代,貨幣政策獨立性讓位于債務可持續性。
IMF的警告更直白:“美國寬松的財政政策對全球利率和美元構成上行壓力,推高世界其他地區的融資成本,從而加劇經濟脆弱性和風險。”
貿易戰加劇了困境。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引發多國反制——中國將美國商品關稅調至84%,加拿大對美汽車征25%關稅,歐盟也啟動報復性征稅。
瑞銀測算,這些關稅可能拖累全球經濟50-100個基點。
結構性絕境,灰犀牛已到眼前
美國債務危機的真正恐怖在于無解。老齡化海嘯襲來:65歲以上人口占比從2010年13%升至2025年17%,社保與醫療占聯邦預算43%。移民凈流入較2019年降40%,勞動力池萎縮加劇負擔。
利息支出如巨蟒纏身。到2030年代,美國22%稅收將用于支付國債利息,成為聯邦支出的最大單項。這相當于每五元稅收就有一元還債,還不算本金。
特拉斯式崩盤若隱若現。英國前首相特拉斯2022年推出赤字占GDP3.9%的小預算,立即引發英鎊崩盤。而美國當前赤字達GDP的7%。
雖然美國有更深的國債市場緩沖,但國家信用透支的臨界點可能比想象中更近。
面對36萬億債務大山,最富有的10%美國人握有113萬億財富。但向富豪征稅的選項在華盛頓無人討論——兩黨默契地選擇繼續刷美元的“信用卡”,直到刷爆那一天。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國債波動率指數(MOVE)曾單日暴漲25%,數字背后是債券交易員們對美債信心的劇烈搖擺。
當特朗普在獨立日煙花下簽署法案時,財政部正緊急籌備8月發行7000億美元新債——這相當于一個月內向市場傾倒半個俄羅斯的GDP。
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在法案通過后悄悄越過4.5%關口,市場用冰冷的數字投下不信任票。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債務時鐘仍在加速,而這次,暫停按鈕已經失靈。
參考信源:國會通過“大而美”法案,為美國債臺進一步高筑埋下隱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