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一直對外聲勢,釋放訪華信號,但中方對此并未確切回應,反而,已經正式通過外交渠道,詢問韓國總統李在明能否出席93閱兵。
對此李在明回應了“9個字”,沒說不來,也沒說一定來,畢竟特朗普的態度也很重要。
但要知道,李在明態度上,看得出是”親華“,卻為何不趁著邀請一鼓作氣與咱們打好關系,與特朗普又有啥關系?
李在明收到中方閱兵邀請
再有不久,中方的93閱兵就要舉行,這也算是國際上的一個大事兒,除了能看到亮相的中國實力以外,受到邀請的人,也都是中方重要合作伙伴。
目前,已經確認的是,俄總統普京,將會在這天出席,而美國方面,雖然釋放出訪華的意愿,但并不確定什么時候,當然截至目前,還沒有正式收到我們邀請。
不過在七月初,咱們已經通過正式渠道,向韓國總統李在明,傳達了是否出席閱兵儀式的詢問,實際上也就是一份潛在的邀請函。
韓國與中國的外交互動,尤其是李在明是否接受這一邀請,成為了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
就在7月3日的記者會上,李在明面對記者關于是否會參與此次閱兵的提問,在此表示:“將盡快改善韓中關系。”
對于李在明的回應,可以說是“心機滿滿”,這句話不僅顯得非常慎重,似乎也透露出他在此問題上的兩難境地。
李在明在上臺前后,多次表達出想要對華的善意,改善中韓關系,似乎成了他任期內的一個方向,但是要知道的是,并不是這么簡單的事情,美國的態度至關重要。
即便說李在明本人想要親華,但是也要考慮一下穩固,也不難看出,這是想要在中美之間找一個平衡點。
他雖然是韓國的新總統,且言辭間不乏對中國的善意,但現實情況卻很復雜,盡管尹錫悅已經下臺,但他在位期間推行的“親美疏華”政策并沒有完全改變,這也導致韓國國內的反華情緒依然不小。
因此李在明若過于偏向中國,尤其是在此敏感時期,恐怕會遭遇美國的強烈反彈,甚至影響他自己的總統地位。
這也不是李在明一人面臨的問題,歷任總統上,都有有過類似的選擇,礙于美國的壓力與現實的選擇。
歷史包袱與機遇
還記得曾來出席中國抗戰70周年閱兵,還是2015年,當時任韓國總統的樸槿惠頂著壓力參加,之后中韓關系也迎來了一個“蜜月期”。
但隨后美國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直接觸動了我們戰略安全底線,雙方關系驟降,之后文在寅執政期間,有想過努力修復,但礙于美國的“中美競爭”戰略的影響,一直在左右逢源。
美國在東亞的戰略布局讓韓國面臨著來自外交上的壓力,特別是在“薩德”事件的后續影響下,韓國不得不在中美之間做出艱難的選擇。
文在寅政府雖然做出了一些積極的外交努力,但始終未能讓中韓關系回到“薩德”事件之前的狀態。
隨著尹錫悅政府的上臺,直接擺明態度,傾向于親美疏華,尹錫悅加強了與美國的合作,也加劇了中韓關系的緊張。
如今李在明上臺,提出了“實用外交”的理念,試圖打破僵局,推動中韓關系的改善,美國近些年來在國際上的做派,也越發的叫盟友們,看清心思,李在明正是在轉向中韓、韓朝以及俄韓等大號關系。
2025年中國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是李在明面對的一個重要外交機遇,普京的出席,為此次閱兵增添了更多的國際關注。
不過特朗普的關稅大棒,也懸在韓國的頭上,李在明對此的回應,正是有所顧慮,畢竟在實力上,韓國還沒有多大的底牌對抗美國,為此才有了要“顧全大局”“考慮多重因素”等托詞。
如今顯然,面對中方邀請,李在明在打太極,一方面說要盡快改善中韓關系,但要基于美韓同盟的基礎上,看特朗普的態度。
美國態度的左右
美國在東北亞地區的戰略布局,始終以維護自身的霸權地位和戰略利益為核心目標,韓國則是美國在東北亞地區的一個“重要盟友”。
美國通過與韓國的緊密軍事合作,在韓國部署大量的軍事力量,試圖對中國和俄羅斯形成戰略威懾,以及用自身來影響韓國的政治以及外交等,將其納入自己的戰略軌道,成為在東北亞的一個“工具”。
這也就導致了,韓國有時候的外交決策上,在考慮自己利益的當下,也得考慮老大高不高興。
美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壓力,使得韓國在很多情況下不得不跟隨美國的步伐,在國際事務中采取與美國一致的立場,即便是在一些國際問題上,有自己的利益訴求,但由于擔心得罪美國,往往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真實立場。
而對于李在明而言,此次閱兵更是要受到美國的態度,如今特朗普確認并沒有收到邀請,反而韓國收到了。
如果說特朗普敲定訪華行程,那么李在明幾乎必然會跟隨出席,這不僅是因為韓國在外交上對美國的依賴,還因為李在明希望通過跟隨美國的步伐,在國際舞臺上展示韓國的外交姿態,同時也為韓國爭取更多的利益和資源。
跟隨美國出席閱兵,也可以減少李在明在國內面臨的政治壓力,避免被保守派指責為“背離韓美同盟”。
但如果美國代表團缺席此次閱兵,韓國政府可能會選擇派遣總理或外長級官員出席,這樣的安排,既可以回應中方的善意邀請,表達韓國對中韓關系的重視,又可以給美國留足面子,避免因為出席閱兵而引發美國的不滿。
這種折中的做法,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韓國在外交上的困境,但也反映出韓國在中美之間的艱難處境,以及韓國外交政策的無奈和被動。
結語
李在明這一招打太極,也是最好的既不得罪美國,又不拂了中國的情面,這也正是當下國際上,很多小國在大國之間斡旋的真實寫照。從歷史上看,韓國在外交決策上一直試圖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這種平衡的難度越來越大,隨著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日益激烈,韓國面臨的外交壓力也越來越大。韓國需要在維護與美國的同盟關系和發展與中國的友好合作關系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對于韓國的外交智慧和決策能力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