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念茲在茲的讓美國再度輝煌的法案,于7月3日獲得正式通過。但出人意料的是,該法案立即引發了輿論熱議,當天《紐約時報》便刊登了專家的評論。
托馬斯·弗里德曼指出,這項被特朗普稱為偉大的新政策,實際上卻讓中國再次崛起。他甚至提到,14億中國人都在對美國的舉措感到不解,這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
特朗普的法案讓中國再次偉大
在2025年7月4日的獨立日慶典上,特朗普總統于白宮簽署了他盛贊為“大而美”的稅收與支出法案。然而,這份法案所引發的爭議遠遠超過了節日煙花的喧囂。
知名專欄作家、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尖銳評論。他認為,這項法案實質上是在為中國提供助力,甚至調侃稱14億中國人正在對美國的新政策感到不可思議。
此番言論迅速在全球范圍內激起強烈反響。這項備受爭議的大而美法案,其核心內容涉及美國能源政策的重大調整。
它大幅削減了對太陽能、風能及電動汽車產業的稅收優惠,給這些代表未來趨勢的行業踩下了一記急剎車。
更值得關注的是,該法案還設置了復雜的限制條件,試圖阻止與中國有聯系的企業獲取相關補貼。這種做法在實際執行中可能使不少本土項目陷入合規難題,進退維谷。
法案同時廢除了甲烷排放的相關限制措施。要知道,甲烷是一種比二氧化碳更具溫室效應的氣體。
當全球都在收緊環保標準時,美國的這一松綁行為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弗里德曼毫不客氣地批評道,這不僅削弱了美國在人工智能時代至關重要的電力供應能力,更是戰略上的自我削弱。
支持者將可再生能源貼上了政治標簽,而這恰好與中國積極擁抱綠色能源的姿態形成了鮮明對比。
當美國在能源政策上猶豫不決時,中國正全力以赴地駛向清潔能源的未來賽道。這項法案所帶來的連鎖反應才剛剛開始顯現。
中國清潔能源的迅猛發展
正如弗里德曼所言,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強勢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真實且持續的驚人成就之上。
最新數據顯示,僅在2025年前五個月,中國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就達到了1.96億千瓦,同比增長57%。全國光伏總裝機容量歷史性地突破了10億千瓦,相當于48個三峽電站同時發電的規模!
如此龐大的裝機每年可產生約1.2萬億千瓦時的清潔電力,足以滿足近5億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風電同樣呈現強勁增長勢頭。
截至2025年4月,風電在全國總發電量中的占比達到12.78%,累計并網裝機容量占到15.5%。國際機構預測,到2030年,中國將在全球海上風電市場占據重要地位,預計將擁有超過230吉瓦的裝機容量。
難怪英國《衛報》驚嘆,中國的太陽能裝機容量已超過1000吉瓦,占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其擴張速度令人震撼。
英國研究機構Carbon Brief的分析師西蒙·埃文斯表示,中國在清潔能源技術上的巨大投入和產業鏈優勢,使其具備強大的國際競爭力。
核心技術的突破是推動成本下降的關鍵因素。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數據,過去十年間,全球風電與光伏發電項目的度電成本分別下降了超過60%和80%。中國在規模化生產和技術革新方面的貢獻功不可沒,直接降低了全球綠色電力的成本,使得可持續能源更加經濟可行。
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海量電力需求,中國通過大力發展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構建起面向未來的電力體系,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堅實的能源保障和戰略支撐。這種堅定的戰略方向,恰恰與美國當前的搖擺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的貢獻不僅僅體現在國內,更體現在全球范圍內的實際行動上。外交部發言人援引數據指出,2024年中國每發10度電,就有4度來自清潔能源。作為全球最大的清潔技術出口國,中國創造了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近半數的工作崗位。
去年全球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容量中,中國貢獻了高達60%的增量。聯合國方面也明確肯定了中國新能源發展對全球氣候治理的積極作用。
從技術普及到產業升級,中國已成為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當我們審視這場綠色變革的深遠影響,其意義早已超越能源本身。
美國內外的憂慮與震蕩
這項被稱為“大而美”的法案并未帶來預期的平靜,反而在美國國內及國際社會掀起了波瀾。最直接的擔憂來自專業機構發布的冰冷預測:研究公司Energy Innovation警告,該法案將導致美國批發電價在2035年前上漲約50%。
預計到2030年,美國消費者每年將額外支付超過160億美元的能源費用;更嚴重的是,大約83萬個本應創造的可再生能源就業崗位可能因此消失。
商界領袖的反對聲音同樣不容忽視。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曾公開批評該法案“令人作嘔”,甚至表示如果法案通過,他將考慮組建一個新的政黨。
他的擔憂直指問題核心——在人工智能主導的時代,一個國家是否能夠提供穩定、廉價且清潔的電力,直接關系到其能否開發出強大的AI系統,并在未來經濟格局中占據有利位置。
正如專家尼克·尼格羅所言,十年后回望今天,或許我們會意識到這是美國錯失清潔能源轉型的關鍵節點。
法案的爭議性還直觀地反映在美國街頭。就在特朗普簽署法案的7月4日,全美數十個城市爆發了以“解放美國”為主題的抗議活動。
從芝加哥、洛杉磯到弗吉尼亞、俄勒岡,成千上萬民眾走上街頭,高舉標語表達對包括該法案在內的多項政策的不滿。
這場貫穿假期的公民抗議浪潮,凸顯了該法案加劇社會分裂的現實。當美國在能源轉型的十字路口徘徊不定時,國際社會正密切關注其未來走向。
特朗普在2025年獨立日簽署的“大而美”法案,其命運已然與一場更宏大的時代變局緊密相連。而弗里德曼的警示并非空穴來風——在人工智能即將重塑全球秩序的前夜,穩定、充沛且清潔的電力供應已經成為大國競爭的重要籌碼。
反觀美國,圍繞“大而美”法案的激烈爭論與街頭抗議,暴露了其在能源轉型道路上的遲疑與內耗。這場關于能源未來的較量,早已超越單純的技術或產業之爭,它關乎一個國家在全球新格局中的戰略定位與發展根基。
主要信源
中國每10度電中有4度來自清潔能源 聯合國點贊中國新能源發展——新浪財經2025-04-02美“獨立日”特朗普簽署“大而美”法案,民眾卻在抗議——新華網2025-07-05《紐約時報》專欄作者弗里德曼: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讓14億中國人笑話美國——觀察者網2025-07-0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