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進入七月盛夏時節,全國南北一片飄紅,直接快熱死人了,氣溫居高不下,天熱開空調,空調用電量達到了30%以上,以至于全國電網用電負荷破紀錄,主要是東部平原地區的山東、江蘇、河南、浙江等十幾個東部沿海省區。
中國總體上是一個山國,中西部地區大都是崇山峻嶺,世界最高峰珠峰和青藏高原就在我國,平原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一帶的北方地區。然而,即便是沿海地區,南方依然丘陵起伏,山巒跌宕,這些高溫區域都是我國工農業比較發達的地方,是我國的精華地帶。
適合人類生存的溫度不一定適合動植物生存,像俄羅斯很多地方冰天雪地生活艱難;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一般物產豐富,是熱帶水果的樂園,但說句實話,一年四季炎熱潮濕,確實不太適宜人類生存。最適合人類生存的是溫帶地區,尤其是暖溫帶,四季分明,現在全世界的發達國家主要位于溫帶地區。
所以世界上最適合人類思考生活的應該是溫帶地區,但是中國主要的發達地區大都集中在土地缺乏的江南,這可能和北方地區傳統思想嚴重有關,很多人抱殘守缺,腦子轉不過彎來。
氣溫適宜,人們才能有精力思考問題,發展生產,腦子好使了,什么事都好辦了。就像印度常年高溫,去年甚至達到驚人的52度,熱死了2000多人,腦子也時常犯糊涂,經常在國際上笑話不斷。這可能跟他們天氣太熱有很大關系吧。
按道理說夏天都是一年最熱的時候,似乎也無可厚非,但問題是現在的全球升溫嚴重,我國東部地區地勢較為低平,而且還有很多山區河谷,也屬高溫地區。如果最適合我們生存發展的平地因為氣溫太高不適合生存了,那14億人該怎么辦呢?
應該說,現在的氣溫已經遠遠超過了以前1000年的平均速度,就以華北平原為例。我老家在山東濟南長清,上世紀八十年代夏天最高溫度一般也就36度左右,由于晝夜溫差大,晚上還很涼爽,那個時候我們的工業不發達。天氣熱了扇一下蒲扇就過去了??墒乾F在不得了了,短短幾十年時間,濟南夏天溫度時常會超過40度,而且春秋時節很容易發生霧霾 和沙塵暴,華北平原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人類生存了。
現在的夏天如果沒有風扇和空調簡直就沒法活了!
但這很可能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工業革命帶來的副產品。
然而,我們引以為自豪的現代工業革命,在這四十多年的時間里確實取得了突飛猛進的變化,我們由一個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然而,在工業化過程當中,由于中國人多地少,只能不斷開荒向大自然索??;中國的工業格局北方主要是能源鋼鐵礦產化工等傳統工業,這些本身就會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南方發展了新興電子高科技產業,成了著名的世界工廠。經濟高度繁榮,國際貿易興盛,城鎮化建設日新月異,長三角珠三角到處都是嶄新的城市群。
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我國南方雖然氣候濕潤、降雨豐沛,但是山多地少,有限的耕地又拿出一部分蓋了樓房、修建了大量鐵路公路。
比如湖南平江一帶農村,很多地方每個村民只有三分地,連口糧都種不出來。
比如珠三角,以前是蔗基魚塘的農業區域,現在已經群補改成了高樓大廈,不種莊稼中大樓,家家戶戶忙致富。最典型的就是深圳,已經沒有一村耕地,200米以上的高樓全世界第一,這些大城市肯定會對自然環境產生深遠的影響。
整個地球都發燒了,而且高燒不退,奄奄一息,每個人都苦苦煎熬。
其實不只是中國,現在整個歐洲也是高溫不斷,歷史上的歐洲曾經是溫暖濕潤、冷熱適中的海洋性氣候,沒想到今天也高燒不止。以至于法國的埃菲爾鐵塔因為高溫炙烤都變形了,當然了,氣溫下降以后會自然反彈回去。意大利甚至有工人熱死,北美洲中北部高溫也很嚴重。
曾幾何時,人們為現代工業文明歡呼雀躍,可是現代工業文明也給全球帶來了嚴重污染,最近這200年以來,整個地球溫度是上升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的幾千年。
現代工業文明除了讓整個社會生產力飛速發展,社會經濟繁榮之外,更重要的是產生了很多后遺癥。尤其是核武器的發現,更是開啟了一個魔盒。世界各國競相制造核武器,大量的核試驗以及世界各地爆發的局部戰爭,已經讓地球越來越吃不消了。
不要認為俄烏沖突的炮火影響不到我們,我們姑且不論誰對誰錯,這些巨大的戰爭消耗,對世界能源和糧食供應會產生重大影響,俄羅斯盛產石油和天然氣,烏克蘭是歐洲糧倉。不僅僅如此,持續數年的高烈度戰爭讓成千上萬人死亡,讓整個地球的環境越來越糟糕。
地球就是一個大村莊,我們的陸地和天空有國界,但大氣環境沒有國界,全球溫度上升,氣候變化是一致的,對每一個人都會帶來重大影響。
覆巢之下 豈有完卵?
西方工業國家在18和19世紀工業化達到高潮,美國人為什么會把大量的污染企業和能源工業,以及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亞洲呢?他們很可能已經意識到工業對環境帶來嚴重問題,他們企圖將一些低端產業轉移,自己只做高科技、技術創新和輸出文化。所以本世界八九十年代,亞洲誕生了幾個發達國家,而中國也接著這股風潮完成了工業化。
不過,美國最新發明的人工智能確實又給人類帶來了一個新的風口!
對于中國,我們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那就是人多地少的現實,競爭壓力巨大,我們之所以發展起來,開始靠的是口紅利,廉價的勞動力。只有你生產的東西便宜,美國才會購買,如果我們的人工成本很高,和美國不相上下的話,人家肯定是不會買我們東西的,世界工廠也就無法打造。
但是,如果我們的人工永遠廉價的話,我們可能永遠也實現不了發達國家。然而,14億人口要成為發達國家,過上富裕生活,這是西方國家不愿意看到的,地球資源是有限的,現在整個西方發達國家的總人口還不如我國人口多,如果我們成了他們的競爭對手,他們擔心地球資源會崩潰。
如果不發展現代工業,不與時俱進的話,我們這個民族就可能被淘汰掉,中國近代因為閉關鎖國的百年恥辱記憶猶新!如果全力發展現代工業的話,我們有14億人口,在帶來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必然會對環境帶來一系列破壞。
工業文明帶來了資源短缺與環境惡化,同時也使社會貧富差距拉大,社會人際關系脆弱化。
如果社會空前繁榮,經濟高速發達,到處高樓大廈,但可悲的是地球環境惡化,不適應人類生存了,那我們的發展還有什么價值和意義呢?
保護環境,愛護地球也就是愛護自己,人的一生離不開大自然的饋贈,陽光空氣水、土壤和動植物,我們人類離開了大自然根本無法生存。也可以說,我們也是大自然的孩子,但問題是我們應該如何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人類是與自然資源一體的,應該都是這個世界的道德主體,人類不應該凌駕于自然資源之上,而是要尊重、保護自然資源,在合理利用資源的同時,要賦能自然資源,盡可能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可再生性,要逐漸減少直到停止對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的開采和使用。
因此,人類要樹立友好的、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觀,尊重資源的主體性,加大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保護不可再生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廢棄物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比如,推廣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建立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加強對廢舊物資的回收和再利用。從經濟學視角看,這可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同時也有利于環境保護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