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人打交道時間長了,就慢慢琢磨出點門道來,這社會啊,好像真有點利益至上的意思。
那些混得風生水起的強者,他們腦袋里裝的大多是利益思維。
在他們眼里,人和人之間相處,價值交換才是核心。
就像做生意似的,你給我提供啥好處,我能回饋你啥價值,大家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這種相處方式,雖然聽起來有點冷冰冰,但不得不說,效率高,目標明確,能快速達成合作,實現雙贏。
可你再看看那些相對弱一點的人,他們就不太一樣了。
他們特別喜歡談感情,動不動就扯上情分,覺得咱倆關系好,你就得幫我這個,幫我那個。
要是別人沒順著他們的心意來,就開始道德綁架,說什么“咱們這么多年的交情,你就這么對我”“你不幫我,就是不夠朋友”。
可他們沒想過,感情這東西,雖然珍貴,但不能當飯吃啊。
老是拿感情說事兒,時間長了,別人也會煩,也會覺得累。
其實啊,這社會就是這么現實。
強者之所以強,就是因為他們懂得遵循利益規則,知道怎么用價值交換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而弱者呢,要是一直沉浸在感情和道德綁架里,就很難真正成長起來。
一定得明白,感情可以有,但不能成為綁架別人的工具;利益思維也不是啥壞東西,它能讓我們更清醒地看待人際關系,更高效地達成合作。
1、欲成大事,必須早點看透這3個真相。
第一,小事妥協,大事兇狠。
老張這人平時脾氣好得很,跟誰都能聊得來。
有一次,公司接了個大項目,老張負責一個重要環節。
團隊里有個刺頭,仗著自己有點資歷,總是偷懶耍滑,還時不時給老張使絆子。
老張一開始想著都是同事,沒必要鬧得太僵,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一些小事上妥協了。
有一次開會,那刺頭又故意挑刺,說老張的方案不行,還提出一堆無理要求。
老張當時就火了,站起來拍著桌子說:“我平時讓著你,是覺得大家同事一場,不想把關系搞僵。但你要是一直這么得寸進尺,別怪我不客氣!這項目要是黃了,大家都別想好過!”
那刺頭被老張的氣勢嚇住了,從此再也不敢造次。
老張后來跟我說:“小事上可以妥協,吃點虧沒啥,但大事上絕對不能含糊。你要是一直軟弱,別人就會覺得你好欺負,啥事兒都往你頭上推。該下狠手的時候就得下,你敢,他就不敢;你不敢,他就敢。吃虧是福?那也得看怎么個吃法,明著讓你,那是咱大度,暗地里陰你,那咱可不能當傻子!”
想想也是,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無理取鬧的人。
要是一味地忍讓,只會讓他們更加囂張。
就像老張說的,小事上妥協,是咱的修養;大事上兇狠,是咱的底線。
只有守住了底線,才能在這個復雜的社會里站穩腳跟。
第二,取悅別人不如取悅自己。
讀者小李,他這人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總是想方設法地去取悅別人。
為了跟同事搞好關系,他經常幫別人買早餐、拿快遞,還時不時請大家吃飯。
可他發現,自己付出了這么多,別人并沒有把他當回事兒。
有一次,公司有個晉升機會,小李覺得自己平時表現不錯,應該能輪上自己。
可最后,領導卻把這個機會給了另一個同事。
小李心里特別委屈,跑去問領導為什么。
領導說:“你平時是挺熱心腸的,但工作能力還有待提高。公司需要的是能創造價值的人,而不是只會討好別人的人。”
小李這才明白,原來自己一直以來的努力都白費了。
他跟我說:“我以前總覺得,只要我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我好。現在我才知道,取悅別人是沒有盡頭的,那些為了留住對方而付出的一切,在對方眼里也許不值一提,最后感動的只有自己。”
確實,在這個現實的社會里,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對你好。
只有當你有了價值,別人才會愿意跟你交往。
與其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取悅別人上,不如好好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
就像那句話說的:“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當你足夠優秀的時候,自然會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別高估人脈。
李舟以前也特別看重人脈,覺得多認識幾個人,以后辦事兒就方便了。
于是,我參加各種聚會,加了好多人,以為這些人都是我的人脈。
有一次,我遇到了點困難,想找那些所謂的人脈幫忙。
我給他們發短信、打電話,可回應我的人寥寥無幾。
那一刻,我才明白,原來自己一直高估了自己的人脈圈。
我跟一個前輩說起這件事,前輩笑著說:“人脈這東西,虛得很。你以為你認識的人多,就是人脈廣了?其實不然。真正的人脈,是建立在相互利用的基礎上的。當你沒有價值的時候,別人憑什么幫你?該離開你的,一個都留不住,畢竟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過客。”
是啊,人脈不是靠認識多少人,而是靠自己有多少價值。
與其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不如靠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自己最可靠。
2、構建利益共同體。
李舟之前看到一張圖,一查資料發現,好多快遞公司老板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彼此間不是親戚就是同學。
其實啊,這種抱團現象在各行業都挺常見。
就像我老家市里,做建材生意的大多是福建人。
為啥會這樣呢?
說到底,想和別人形成利益共同體,信任和利益這兩個因素缺一不可。
信任就像一座橋梁,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要是沒有信任,誰敢輕易把身家性命交到對方手里?
就像那些快遞老板,親戚同學的關系讓他們天然就有了一層信任基礎。
彼此知根知底,知道對方不會輕易坑自己,才愿意一起打拼事業。
李舟老家做建材生意的福建人,也是靠著同鄉之間的信任,互相扶持,共同開拓市場。
要是沒有信任,大家各自為戰,很難形成規模效應。
利益則是合作的驅動力。
光有信任,沒有利益,合作也難以長久。
那些快遞老板們聚在一起,肯定是為了賺錢,為了把事業做大做強。
福建人在建材行業抱團,也是看到了其中的商機,通過合作能實現資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從而獲取更多的利益。
所以啊,不管是創業還是工作,都要學會建立信任,尋找共同的利益點。
只有讓別人信任你,覺得和你合作能帶來好處,才會愿意和你攜手共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