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逐漸攀升
邯鄲市創新實踐“農業+文旅”
開辟出夏日納涼的“生態涼島”!
深度整合
千年村落文化基因
智慧農業科技場景
與山水生態資源
重磅推出
4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為您的夏日旅游增加生態圈
永年區
在永年區仁糧家庭農場,智慧農業解碼“田間課堂”的納涼哲學,500畝生態綜合體以“四季農事”為脈絡,構建起“可觸摸的農業教科書”。
走進農場,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果園。此時正值桃子、杏成熟的季節,桃樹與杏樹在智能滴灌系統滋養下結出碩果,紅彤彤的油桃掛枝如燈籠,黃杏沁香襲人。農場創新“產教研一體化”模式,并專門聘請河北工程大學與邯鄲學院的老師為前來研學的學生進行介紹與科普。“花生生長在地下還是樹上?”像這樣的童趣疑問,在田間課堂上轉化為作物生長周期的實景教學。
農場負責人楊現海介紹,該基地已開發“二十四節氣農事體驗”“小雜糧種植實驗室”等12個互動項目,節假日單日游客接待量峰值達980人,實現“科普+采摘+餐飲”的全鏈條體驗閉環。
大名縣
大名縣科技農業與民俗文化的立體納涼矩陣別具一格。在大名縣215省道東側的鐵窗口“南果北種”基地,130畝鋼結構玻璃溫室構成“農業空調房”,游客可參與“水果消消大作戰”“水果配對大冒險”“鮮果DIY榨汁工坊”等活動。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引進數字傳感器將室溫恒定在25℃-28℃,讓香蕉、木瓜等熱帶果樹在北緯37°的土地上結出碩果。
復興區
在復興區,生態廊道串聯“三十里風景畫廊”,復興區旅游線路以“生態修復+農旅融合”為內核,構建起占地4242畝的園博園、685米南水北調綠道、沁河郊野公園與觀嶺山“花海綠廊”的立體景觀體系。
魏縣
人到魏縣,可以在梨鄉水韻中開啟一段人文納涼之旅。魏縣線路以“自然+人文”雙輪驅動為主導,梨花小鎮綠色涼蔭,墨池·禮賢臺景區依托魏文侯禮賢典故構建歷史文化場域,民有湖濕地棲息10余種水鳥,魏祠公園千年古槐與石刻相映成趣,新建的魏州文化藝術中心引入沉浸式光影展……各個清涼場館呈現梨鄉文化脈絡。
在4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中,人們近距離感受到因深度踐行“農業+”而被激活的鄉村旅游新動能,通過智慧農業場景、文化IP轉化、生態價值挖掘而構建起的“產-游-購”閉環。當城市游客在仁糧農場的風車田埂間重拾“采菊東籬”的田園詩意,在大名溫室見證“南果北種”的科技奇觀,我市正以鄉村旅游為支點,撬動傳統農業向體驗經濟、文化經濟的價值躍升。
邯鄲——成語之都
曲盡其妙
【詞源】唐·鄭處誨《明皇雜錄》:時塞外亦有善馬來貢者,上俾之教習,無不曲盡其妙。
【釋義】曲,委婉細致。盡,全部。意思是細致入微地把妙處充分表現出來。
來源:邯鄲文旅
責編:游偉偉
初審:孫樹英
審核:趙江輝
監制:王進領
愛永年的你
每個贊和在看,我們都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