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鐵束激光防御系統性價比有多高?打一架無人機只需花費1000美元。
雖然中東戰區的強度,沒有俄烏戰區那么大,雙方都在玩回合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打的要比俄烏高級一些。比如,以色列為了防范伊朗的天竺葵無人機,竟然上了激光武器,讓不少網友感嘆,終于有點像21世紀戰爭的樣子了。
鐵束激光防御系統由以色列拉斐爾和埃爾比特公司共同研制,問世的比較早,在2014年的新加坡航展上它就被展示過,當時的技術并不成熟且不具備實戰能力,本來以色列是想著慢慢研究的。
但是時間不等人,今年5月份,以色列對外宣稱首次使用激光武器對火箭彈及無人機等目標進行攔截。
鐵束激光系統其實并不復雜,一個防空雷達、一輛指揮控制車,一至兩臺激光發射器,外加一個供電裝置。
目前網上只能看到測試版本,很簡陋,許多設備都裝在集裝箱里用卡車拉,沒有整合到一起。這也就是說,它還沒有正式裝備和批量化生產。
鐵束系統使用的100千瓦級光纖激光器,以色列官方宣稱5秒內可完成從目標探測到摧毀的全流程。注意,不是每發射一個激光束都是100千瓦的功率,它的激光功率是可調的,有效射在7-10公里之間。
該系統的技術突破是“疊陣合束”。簡單來講就是把多束激光精確合成單一的高能光束,這樣能減少大氣散射損耗,思路不錯就是精度有待提高。目前它的能量聚焦直徑為10厘米,誤差不算小了,因為這個點是越小越好。
即便如此,它也可以產生3000℃高溫,短時間照射就能熔穿3毫米厚的鋼板。達到這個效果不稀奇,畢竟功率在那里擺著。據說巴以沖突期間,鐵束已實戰攔截超過40架真主黨無人機。整個中東,其實都挺適合使用激光武器的,干旱少雨,基本沒有雨霧的散射。
網上有人說以色列的這個激光防御系統,是激光武器的首次實戰。其實這并不準確,首次實戰激光武器應該是寂靜獵手,這個防空系統是我國研制的,戰果相當不錯。
這幾年世界各國都在測試激光武器,英國在搞,印度也在搞,中美是領頭羊,可以說,我國在激光武器上的技術儲備是最多的。
激光武器到底有什么好處?
主要是成本低,鐵束單次攔截成本只算電能的話不超過4美元,算上鏡頭折損和設備啟動,大概在1000美元左右。即便如此,也比鐵穹系統動輒數萬美元的攔截彈費用低。
另外,激光炮的反應速度快,光速30多萬公里每秒,先別管能不能燒穿,照到目標上的速度,任何防空導彈都趕不上,攔截時間是毫秒級的,準確度還非常高,只要雷達能鎖定,它就能照上去。
激光武器的彈藥還多,它只耗能,不耗材。其實激光炮的耗電量也很少,100千瓦的激光炮,開1個小時不關它也只不過消耗100度電。
激光武器的難點在于大氣散射和設備散熱,這兩點做不好,它也只能打一打低速無人機,能攔截迫擊炮彈就是它的天花板了。
道理很簡單,彈道導彈5馬赫以上的速度,一秒鐘就能飛1700米,10公里它只用6秒鐘就飛完了。按照鐵束的最理想狀態,5秒鐘燒穿3毫米,被導彈擊中時它只燒穿了3.6毫米,農用的紅頭拖拉機外殼都比這個厚,基本沒有任何意義。
美國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想攔截末端突防速度3馬赫以上的巡航導彈,激光炮的功率要達到600千瓦以上,射程要有100公里。
當然了,激光武器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而中國在這方面一直保持領先地位。
我國的激光武器研發很早就開始了,上世紀60年代,“640工程”中激光被視為未來反導的一個重要手段。也就是人類造出第一束激光后的第3年,中國國防科技人員就意識到這玩意不得了,以后有大用,那時它還叫“死光”。
在軍用領域,目前我國的激光武器已經達到戰略級,而戰術級裝備都開始對外出售了。2.2兆瓦級固體激光器可以燒穿東風-4彈道導彈的彈頭,同時具備反衛星能力,在3000公里外,光束能量密度依舊有35千焦/平方厘米。35千焦其實不算多,也就比巴雷特M82A1的槍口動能高一些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