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垃圾焚燒過濾出140斤硬幣,上海男子裝麻袋存銀行遭拒收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據陸先生介紹,這些硬幣來自生活垃圾焚燒廠的爐灰篩選,因高溫熏烤導致表面發黑,但仍可識別面額,總金額超10萬元。
自去年底起,他分批次前往農行、建行等10余家銀行兌換,多數銀行在警方核實來源合法后順利辦理,唯有上海農商銀行始終拒絕兌換。
7月3日,陸先生攜帶一麻袋2萬余枚1角硬幣(重140余斤,金額約2000元)前往上海農商銀行總行營業部交涉,工作人員仍以“系統故障”“需總行審批”等理由推諉,甚至曾報警質疑硬幣來源非法。
盡管警方多次確認硬幣合法,且《中國人民銀行殘缺污損人民幣兌換辦法》明確規定銀行不得拒收能識別面額的污損硬幣,但該行仍拒絕履行兌換義務,被指違反金融管理規定。
三刀認為,銀行以清點成本高為由拒收,實質是將運營成本轉嫁給客戶,與普惠金融理念相悖。
這一事件,折射出的不僅是硬幣流通領域的深層矛盾,更引發了對金融機構服務責任與監管力度的反思。
其實,陸先生這事兒最讓人窩火的,是銀行那股子“店大欺客”的勁兒。
我們總說銀行是“錢袋子”,可當老百姓真抱著錢來存錢時,如今卻變成了“燙手山芋”。
除此之外,明明《人民幣管理條例》白紙黑字寫著“任何單位不得拒收人民幣”,可上海農商銀行楞是把法規當空氣。
更絕的是,他們先是質疑硬幣來源非法,等警察都蓋章說沒問題了,又搬出“系統故障”,“總行審批”等理由。
如此一來,就會很容易讓我們誤解為:
銀行不是服務機構,此番行為更是妥妥的“衙門作風”。
那么問題來了,銀行拒收硬幣真的是嫌麻煩嗎?
有人說銀行拒收是因為數硬幣麻煩,可你看廣西那位李師傅,存2萬枚硬幣時,銀行雖然一開始推諉,但最終還是組織員工清點,甚至后來還增設了自助兌換機。
同樣是銀行,差距為什么就這么大?
還是那句話,不是硬幣難數,是某些銀行把“嫌麻煩”當成了懶政的遮羞布。
當柜員對著140斤硬幣皺眉頭時,他們皺的不是工作量,而是服務意識的匱乏。
更諷刺的是,硬幣本身是法定貨幣,卻在流通中被“邊緣化”。
想當初推行硬幣時,本意也是提升貨幣使用壽命和流通效率,可配套服務沒跟上,反而讓硬幣成了“燙手山芋”。
就像陸先生的硬幣,明明能識別面額,卻因為被爐火燒黑就遭嫌棄,這不是“以貌取幣”嗎?
我們常說普惠金融,可普惠的前提是“普”——讓所有人都能平等享受金融服務。
上海農商銀行的做法,恰恰暴露了普惠金融的短板。
那些習慣用現金的老年人、小商戶,他們的需求不該被數字化浪潮淹沒,銀行在追求效率的同時,更應該守住服務的底線。
就像網友說的:“銀行是嫌麻煩,可老百姓的麻煩誰來管?”
文章最后,我們期待的,不是銀行機械地執行規定,而是真正把客戶放在心上。
畢竟,金融的本質是服務,而服務的靈魂,是溫度。
請【 點贊 】,點【 在看 】,把文章【 轉發 】給您身邊的人,謝謝!
微信最近更新規則啦,只有星標這個公眾號的讀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內容更新。記得:點公眾號頭像圖標—點右上角“...”—點“設為星標”,這樣就不會錯過更新啦~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謹防失聯,可關注下面小號
鄭重聲明:
文章素材來自官方媒體,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始終本著客觀、理性的態度進行時事的相關評論,無不良輿論引導。
此外,對于事件的真實性,自媒體創作者很難把控,所以也請大家理性閱讀。
另,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