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戶余額:-5988085.63元,這是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鎮太平村村民王喜民銀行卡上的可用余額。沒凍結前,他的銀行卡上只有11914.37元。這是怎么回事?讓我慢慢給您嘮。
王喜民這輩子都沒想過,自己會因為一頓20塊的盒飯,被卷進一場八竿子打不著的官司里。
那是去年8月,53歲的他坐火車從青島去沈陽,一路上餓了,想點份盒飯。掏出手機準備付錢,卻發現微信支付不管用,轉錢給別人也不行。他平時習慣了手機支付,身上一分現金沒有,急得在車廂里團團轉。最后還是找了個熟人借了20塊,才沒讓列車員真請他吃這頓。
到了沈陽,他才發現不光微信,銀行卡也動不了了。去銀行一問,說是被凍結了。他心里咯噔一下,尋思自己沒犯啥事啊,跑去派出所問,也說沒他的案底。后來在微信上聯系騰訊客服,才知道是新疆哈密市伊州區法院凍的,還給了個文書編號和電話。
可他這輩子都沒去過哈密,哪來的官司?他多次聯系伊州區法院及當地12345服務熱線,也沒問出個所以然,他也曾想自己專門去一趟哈密弄個明白,但路途遙遠涉及的方面很多,一路無法使用電子支付最終擱淺。他一個小學文化的農民工,常年在外打工,工資、補貼全靠銀行卡和微信,這一凍,等于斷了生計。出遠門打工掙的錢要往銀行卡上打,一打就被凍,所以也不敢出門掙錢了。連搶個紅包幾分幾毛的,也是剛搶到手,就被凍起來了。就這么著,他出門只能揣現金,他咽不下這口氣:"我沒犯法,憑啥受這罪?"
更讓他懵的是,銀行告訴他,凍結金額是600萬。可他卡上實際就一萬多塊,這負數的可用余額,看得他直犯暈:"我這輩子都掙不到600萬,這是把我當財神爺凍了?"
折騰了大半年,才弄明白是咋回事。原來有個和他同名同姓的王喜民,在吉林輝南縣,跟一個姓陳的有生意糾紛,人家把輝南的王喜民告了,結果法院愣是把他的信息填上去了。
輝南的王喜民也冤,說自己根本沒收到開庭通知,就稀里糊涂收到了判決書,上面寫的年齡、戶籍地全不對,"我1966年的,快60了,判決書上寫的哪是我?"他趕緊上訴,這才把事兒鬧到了二審。
今年7月15號,哈密中院開庭,德惠的王喜民線上出庭。法官讓原告陳先生對著屏幕認人,陳先生瞅了半天,說:"不是他,我告的不是這個人。"法官休庭十分鐘,回來就宣布,一審判的那個王喜民,跟這案子沒關系。至于賬戶解封,說庭后處理。
這事兒一出來,網友們炸開了鍋。
有人說:"這也太冤了吧?同名同姓就活該被凍一年?農民工掙點錢容易嗎?"
還有人吐槽:"法院辦事能不能走點心?年齡、戶籍地都對不上,也能把人家給凍了?這效率,還不如小區門口門崗查的仔細。"
"最絕的是凍結600萬,人家卡上就一萬多,這是提前給人定了個小目標?"
"想起我上次去銀行,柜員都能看出來身份證照片跟我不像,多問了兩句,法院辦案居然連這都不核對?"
"那個輝南的王喜民也夠冤,沒收到通知就被判決,這程序走的,怕不是隔著屏幕盲判?"
“這真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人家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呀!”
"可憐這農民工,一年沒收入,出門帶現金跟帶金條似的,口袋捂不緊,說不定就遭了賊了,現在誰還隨身揣現金啊?"
"希望趕緊解封,再賠點誤工費吧,這一年耽誤多少事?"
也有人說:"還好最后認出來了,要是沒上訴,這人豈不是要背一輩子黑鍋?"
“強烈要求經辦方公開賠禮道歉,給以經濟賠償!”
其實這事說起來,荒唐里透著無奈。兩個王喜民,因為一個名字被卷進同一場風波,一個賬戶被凍斷了生計,一個稀里糊涂成了被告。說到底,還是程序上出了岔子。辦案子講究的是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連當事人的身份都沒核實清楚就凍結賬戶、下判決,傷的不光是兩個王喜民的心,更是普通人對公平的信任。
好在二審總算理清了是非,希望法院能趕緊把賬戶解封,別再讓老實人受委屈。畢竟,對農民工來說,一張能正常使用的銀行卡,比啥都重要。
#農民工與被告同名,銀行卡被凍結600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