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fā)消息:電影《穿Prada的惡魔》的原型、統(tǒng)治了時尚圈37年的女王——Anna Wintour,正式宣布卸任《Vogue》美國版主編。
她也沒有完全退:Anna Wintour將繼續(xù)擔(dān)任《Vogue》全球編輯總監(jiān)和Condé Nast首席內(nèi)容官。但卸任《Vogue》美國版主編,應(yīng)該就是改朝換代的信號了。
因為電影《穿Prada的惡魔》,Anna的“女魔頭”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冷面、控制欲極強、無情且高效。
跟她開會不能閑聊、不能跑題。有一次會議還不到5分鐘,她已經(jīng)拍完所有板。會議有人遲到1分鐘,她會直接取消或離場。
她鮮少微笑,厭惡閑聊。在康泰納仕大樓里流傳著一條“生存法則”:如果你看到Anna走進電梯,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別進了。否則你將面臨人生中最尷尬、最安靜的一分鐘。
當(dāng)編輯提交大片時,她常常一頁頁地劃掉她不喜歡的圖——哪怕這意味著需要重新組織一次價格高昂的補拍。
但就算她如此難以相處,仍然沒有人質(zhì)疑她的權(quán)威,她擁有毋庸置疑的工作能力。1988年剛接手《Vogue》美國版時,她就用一張清新大膽的封面打破了這本雜志9年間一成不變的視覺模板。
從超模到電影明星,從碧昂絲到奧巴馬夫人,再有聲望的名字都要敬她三分,因為她將決定誰有資格被世界看見。
《Vogue》2022年7月刊
《Vogue》2009年3月刊
而在她真正坐穩(wěn)這個位置之后,《Vogue》也就不再只是一本單純的時尚雜志了。
《Vogue》2016年5月刊
它變成了一個由她親手操盤的精密系統(tǒng):九月刊、Met Gala、每一張大片、每一張請柬,都是她塑造行業(yè)面貌時趁手的工具。
《Vogue》2024年9月刊
當(dāng)然,她的勢力范圍并不止于雜志。從Tom Ford到McQueen,再到一批又一批后起之秀,她的偏愛可以決定一整個品牌的命運走向。
當(dāng)這樣一個幕簾之后調(diào)度全局的女皇決定卸下皇冠,這個時尚圈是不是又要迎來新一輪的風(fēng)雨飄搖了?
-gogoboi-
一張封面,力挽狂瀾
如果用今天的眼光來看Anna Wintour出任《Vogue》美國版主編后的第一個封面,可能并不會覺得它有什么特別的。自然、大氣、舒展,這不就是最標(biāo)準(zhǔn)的《Vogue》審美嗎?但在當(dāng)時這張封面可以稱得上石破天驚。
《Vogue》1988年11月刊
要理解這張封面的意義,就一定要了解Anna Wintour上任前的《Vogue》美國版是什么樣的。
《Vogue》1985年2月刊
前任Grace Mirabella是一個以穩(wěn)妥、安全著稱的主編。她在位期間,《Vogue》的封面簡直就像復(fù)制黏貼一般,清一色的濃艷妝容+攝影棚直白光線+大頭特寫。
當(dāng)讀者的品味在光速進化的時候,這樣化石一樣沉悶的封面已經(jīng)完全無法激起人們的購買欲了。《Vogue》迫切地需要新鮮、入時的審美,而Anna Wintour就是這股新風(fēng)。
《Vogue》1968年12月刊
她上任后的這張封面,與此前的任何一張封面都不同。拍攝的場景是在室外,光線是柔和的自然光,攝影師也從萬年不變的Richard Avedon換成了Peter Lindbergh。
封面模特Michaela Bercu上身穿著一件極盡華麗之能的Christian Lacroix高級定制外套,配的卻是一條平價商場里隨處可見的Guess水洗牛仔褲,高級定制與平民時裝就這樣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
GIgi Hadid致敬《Vogue》1988年11月刊封面
說起來,這條如今被視作神來之筆的牛仔褲其實是個意外。當(dāng)時模特Michaela Bercu剛剛度假結(jié)束,胖了一些,原定的Christian Lacroix裙子拉不上去,所以才臨時換了這條牛仔褲。
事后Anna回憶起當(dāng)時的場景時說:“那反而更強化了我想做的事——把高高在上的高定逗趣地扔進現(xiàn)實生活里,看看會發(fā)生什么。”
有意思的是,這張封面的顛覆之徹底,甚至讓《Vogue》的印刷廠都打電話來問:“是不是寄錯圖了?”
這張封面是一個開端,也是一個征兆,Anna Wintour的身上有一個雜志主編最重要的天賦——感受新風(fēng)向的能力。
Anna Wintour的另一大創(chuàng)舉,在于她沒有被“模特才配登封”這樣的行業(yè)共識困住,反而比任何人都更早察覺到:在文化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發(fā)生位移的年代,明星的臉,比模特的完美的身形更能賣出一本雜志。
《Vogue》2019年11月刊
有一次Anna Wintour在飛機上跟一位陌生人聊天,對方得知她的職業(yè)之后恭維道:《Vogue》很美,很優(yōu)雅,它是格蕾絲凱麗、奧黛麗赫本——但永遠不會是麥當(dāng)娜。
《Vogue》1962年4月刊
《Vogue》1959年2月刊
正是這種外界對Vogue“高貴優(yōu)雅”的刻板印象激起了Anna Wintour的逆反心態(tài)——《Vogue》為什么就不能是麥當(dāng)娜呢?
于是麥當(dāng)娜這張清新雋永的泳池封面應(yīng)運而生。這個叛逆的流行文化巨星,讓這期《Vogue》的銷量比上一年同期高出20萬本,增長了40%。
《Vogue》1989年5月刊
上任時間不到一年,Anna Wintour已經(jīng)證明了自己的商業(yè)嗅覺。之后她更加自如地在名人與時尚之間來回游走。1992年她大膽啟用Richard Gere出鏡,成為美國版《Vogue》第一位“封面男主角”。
《Vogue》1992年11月刊
到了2000年代,她已經(jīng)把電影明星與流行歌手變成了封面常客:Nicole Kidman、Gwyneth Paltrow、Lady Gaga、Beyoncé……話題、關(guān)注度,和最為實際的銷量都得到了穩(wěn)健的增長。
《Vogue》2004年5月刊
《Vogue》2024年5月刊
在那部著名的時尚紀(jì)錄片《九月刊》里,藝術(shù)家性格的傳奇時尚編輯Grace Coddington就曾經(jīng)說過:
“雖然她不在乎明星上不上封面,但是Anna Wintour的這個舉動讓《Vogue》的商業(yè)價值得到了增長,而商業(yè)上的成功是她這樣的編輯能繼續(xù)創(chuàng)作的前提。”
但真正能證明Anna Wintour有多長袖善舞的,不是明星,而是她邀來登封的政治人物。1998年,她出人意料地讓希拉里·克林頓登上《Vogue》封面。
《Vogue》1998年12月刊
當(dāng)時的希拉里正深陷丑聞陰影之中:她的丈夫、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比爾·克林頓,因“萊溫斯基事件”正面臨彈劾危機。幾個月前,希拉里在公眾面前經(jīng)歷了所有人都知道卻無法公開討論的羞辱。
而此刻,她身穿Oscar de la Renta的黑色天鵝絨長裙,妝容柔和,神情堅定,出現(xiàn)在時尚雜志的封面上。
Anna Wintour只用一張封面,把希拉里從“緋聞中的總統(tǒng)妻子”轉(zhuǎn)化為“有尊嚴(yán)、有能力掌握主動的女性角色”。
時尚時常背負膚淺無用的罵名,但Anna Wintour卻總能用它撬動深刻的變化。
-gogoboi-
她不是人
是人機
開頭講過,時尚圈以外的人,第一次真正“認(rèn)識”Anna Wintour,大多是通過電影《穿Prada的惡魔》。
雖然沒有直說,但所有人都知道,Meryl Streep飾演的冷酷主編Miranda Priestly,幾乎就是Anna Wintour的鏡像:
精致考究的穿著、冰冷的語調(diào),一句不動聲色的話足以讓整個辦公室陷入死寂,是一個既有魅力又讓人畏懼的“反派角色”。
而現(xiàn)實中的Anna,確實也不是什么溫柔的人。在人人自由散漫的時尚圈,Anna Wintour卻有一種罕見的“人機感”:
她每天五點起床,打網(wǎng)球、讀報、處理日程,8點就穿著考究地出現(xiàn)在辦公室。開不超過十分鐘,只聽結(jié)果;審稿只需兩眼,立刻能判斷封面能不能大賣。
觥籌交錯的時尚聚會里,她從來都是早走的那一個,天王老子來了她十點多也要回家躺。
正是這種節(jié)奏感和絕對控制,讓她能幾十年如一日主導(dǎo)全世界時尚行業(yè)最復(fù)雜的項目——Met Gala。
就連局外人也能想象,籌備一場Met Gala這樣名流匯聚的時尚盛會,會是一項多么精密復(fù)雜的工作。
Anna Wintour會在每年的12月就開始準(zhǔn)備人名表,來年四月再用“魔術(shù)貼板”調(diào)整座位,為的是確保品牌、明星、設(shè)計師、文化代表如何錯落有致地坐在一起,
誰和誰不能挨著、誰必須出現(xiàn)在攝影機可捕捉的范圍內(nèi),每一張桌子上的人最好“能像老朋友一樣聊得來”。
而每年的Met Gala主題從確立到執(zhí)行更是困難重重。
比如2018年的主題——Heavenly Bodies: Fashion and the Catholic Imagination(天賜之體:時尚與天主教想象 )——就是一個極其高難度的主題。宗教挪用一向是文化最敏感的領(lǐng)域,稍有處理不慎,就會被指褻瀆信仰。
但她沒有回避,而是直接與梵蒂岡合作,由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與天主教主教會議主席、紐約紅衣主教Dolan聯(lián)合策展。她不是繞過反對聲音,而是提前把最有可能的反對者拉進游戲。
而結(jié)果也非常出彩。這一年的Met Gala貢獻了很多名垂時裝史的經(jīng)典造型,一直到今天都有很多時裝愛好者將那一屆Met Gala稱為“諸神交戰(zhàn)”的一屆。
-gogoboi-
女魔頭一句話
就能決定品牌的生死
Anna Wintour的能量也體現(xiàn)在她對設(shè)計師的影響力上。只要擁有她的支持,就相當(dāng)于走上了通往職業(yè)巔峰的快車道。
2010年,Tom Ford在離開Gucci六年之后“殺回”時裝圈。這場僅限100人卻名流云集的小型走秀本身已經(jīng)足夠引人注目;
《Vogue》2010年12月刊
而更關(guān)鍵的是,Anna為了這場秀親自策劃了專題大片,由Steven?Meisel掌鏡,Carolyn Murphy、Anja Rubik、Stella Tennant等一眾超模出鏡。
走秀和大片同步發(fā)力,Tom Ford瞬間重回輿論的正中心。Anna Wintour只用一期雜志就重塑了Tom Ford的榮光。
另一個很好的例子是Alexander?McQueen。早年他被標(biāo)簽為“怪才”,常被批評過于極端,也正因此,他得到的商業(yè)成績和資源并未與他的才華相符。
Alexander?McQueen Fall 2009
Anna沒有讓他淪為地下傳說,而是通過CFDA/Vogue Fashion Fund為他引入資金,并為他爭取商業(yè)指導(dǎo)。
Alexander?McQueen Fall 2009
與此同時,Anna安排他頻繁亮相《Vogue》大片、專訪和專題,把焦點從“怪異美學(xué)”引導(dǎo)到“天賦與靈魂”上。那些舞臺劇般宏偉綺麗的秀場因為她的支持而獲得了正向的曝光。
Alexander?McQueen Fall 2013
如果沒有Anna Wintour,Alexander?McQueen這顆珍珠或許也難逃蒙塵的命運。
Alexander?McQueen Spring 1999
Anna Wintour也是極少數(shù)能將品位與權(quán)力合二為一的人物。在她的統(tǒng)治下,《Vogue》不僅記錄時尚,更決定時尚該如何被記錄。
《Vogue》2001年11月刊
《Vogue》2024年11月刊
然而,哪怕是教皇也終有卸任之日。在社交媒體和算法驅(qū)動的審美更迭面前,Anna的控制力早已不像往昔那樣牢不可破。
《Vogue》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正悄然下滑,九月刊再難復(fù)制當(dāng)年那種“一聲令下,全城為之改色”的神跡。
《Vogue》2012年9月刊
后Anna Wintour時代還會涌現(xiàn)出這樣牢牢掌握時尚話語權(quán)的人物嗎?這個問題只有時間能夠解答了。(當(dāng)然也歡迎家人們?nèi)ピu論區(qū)發(fā)表你的看法~
文字:tt、宇博
編輯:宇博
圖片:tt、Kristen???
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文字原創(chuà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