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影視圈競爭越發激烈的當下,獎項角逐成了“照妖鏡”。
在本屆白玉蘭頒獎典禮中,宋佳憑著《山花爛漫時》拿了視后,現場氣氛挺和諧。
時隔6天,人民日報發文“銳評”宋佳獲獎,引起了不少網友粉絲的熱議。
更是有人直言:句句不提劉亦菲,句句都在提醒劉亦菲!
作者-水
官媒這波操作有點意思
這次人民日報的動作確實挺耐人尋味。
頒獎典禮當晚夸了一遍,過了快一周又專門發文點評。要知道,官媒一般不會為了某個藝人連續發聲,除非這事兒背后有更深的用意。
人民日報這次銳評的標題就很有門道,"真誠又動人"四個字看似簡單,實際上是在為整個娛樂圈樹立標桿。
宋佳那段獲獎感言確實說到了點子上,她強調演員要靠"創作能力"而不是靠顏值、背景或者所謂的平衡術。這話聽起來像是在說給所有人聽,但網友們卻敏銳地察覺到了弦外之音。
更有意思的是,官媒選擇的時間點。
如果說頒獎當晚的夸贊是禮貌性的,那么6天后的再度發聲就帶有明顯的引導意味了。而網友們之所以能"讀"出劉亦菲的影子,恰恰說明大家心里都有一桿秤,知道這話是在說給誰聽的。
現場那些細節
這次提名的幾位女演員,每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劉亦菲憑《玫瑰的故事》、楊紫靠《長相思》、馬伊琍帶著《我的阿勒泰》、閆妮拿出《小巷人家》,還有宋佳的《山花爛漫時》。
單從作品質量來看,確實是神仙打架的節奏。
挺有意思的是,當宋佳的名字被念出來時,現場的反應特別溫馨。
馬伊琍直接鼓起了掌,臉上的笑容看得出是發自內心的。
閆妮更絕,直接起身送花,那個擁抱的畫面溫暖得像春天的陽光。這種場面在以前的頒獎典禮上可不多見,要知道,女演員之間的競爭歷來比較激烈,能做到如此和諧真的不容易。
這種和諧的背后,其實反映了業內對宋佳這次獲獎的普遍認可。
《山花爛漫時》這部劇的分量確實不一般,講的是張桂梅老師的故事,這可是實實在在的當代英雄。
要演好這樣的角色,不僅需要演技,更需要對角色精神內核的深度理解。
宋佳為了這個角色,幾乎把張老師的人生路重走了一遍,那種沉浸式的創作態度,確實值得同行尊重。
相比之下,有些演員雖然作品也不錯,但在題材深度和社會價值上,確實還有差距。
劉亦菲這事兒其實挺復雜
咋說呢,劉亦菲缺席這件事確實讓人有點意外。
要知道,她前一天還特意出現在提名之夜的紅毯上,當時狀態特別好,一襲長裙盡顯"神仙姐姐"的風采。面對記者采訪時也是侃侃而談,還主動對其他提名者表達了敬意。這種表現讓很多人以為她對這個獎很重視,結果第二天卻直接缺席了,這個反差確實有點大。
你想想,她為了參加提名之夜,連LV的奢侈品大秀都推了。
這說明什么?說明她確實很看重這次機會。可是到了關鍵時刻卻沒出現,這就讓人琢磨不透了。網上的各種猜測滿天飛,有說天氣原因的,有說臨時有事的,但最離譜的是那些粉絲的反應。
一些鐵桿粉絲直接開啟了"護主模式",什么"巨星不需要獎項包裝"、"鐵骨錚錚不愿陪跑"之類的話都出來了。
更有甚者還要求主辦方公開投票數據,仿佛宋佳獲獎是什么天大的冤案。這種操作真的是給偶像添亂,好好一個事兒被搞得烏煙瘴氣的。
粉絲行為,明星買單,這話在娛樂圈可是鐵律,劉亦菲這次算是深刻體驗了一把。
說到底,劉亦菲的演技和敬業精神其實都沒什么可挑剔的。從15歲的"白秀珠"到后來的"趙靈兒"、"王語嫣",她的每個角色都很經典。
近幾年回歸電視劇市場后,《玫瑰的故事》中的"黃亦玫"也確實讓人眼前一亮。
但是吧,和宋佳比起來,在現實題材的深度挖掘和社會價值傳遞方面,確實還有提升空間。
娛樂圈可能真的要變天了
不得不說,人民日報的這次發聲透露出一個很重要的信號。
娛樂圈那種靠流量說話的時代,可能真的要過去了。你看宋佳這些年的發展軌跡就明白了,她從來不是那種刷臉刷熱度的類型,但每次出手都是硬核作品。
2012年的《懸崖》讓她從孫儷手里搶走了白玉蘭,2013年又從章子怡那里拿下了金雞獎影后,這次再度封后,靠的都是實打實的演技。
這種"只參加諸神之戰"的模式,其實就是對行業標準的一種堅持。
說不定,這就是未來娛樂圈的發展方向。實力派演員會越來越受到重視,那些只會炒作、只有話題沒有作品的所謂明星,日子可能會越來越難過。
官媒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過硬的創作能力會贏得大流量,好作品、好演員終不會被埋沒"。
當然了,這種轉變不可能一蹴而就。
流量文化在娛樂圈根深蒂固,要徹底改變需要時間。但是,張桂梅這樣的英雄人物能夠被搬上熒幕,并且得到官方的高度認可,這本身就說明了什么叫做正確的價值導向。
演員的社會責任不僅僅是娛樂大眾,更要傳遞正能量,用作品啟發人、感化人、激勵人。
也許有一天,當娛樂圈不再用"流量"劃分陣營,當獎項不再是"粉絲吵架"的根源,我們會看見更多像白玉蘭那晚一樣的動人場景。
對手們真心為實力鼓掌,那才是演藝界最美的煙火。
結語
網友們的"閱讀理解"其實反映了大家對真實價值的渴望。說白了,從流量至上到實力回歸,這可能真的是娛樂圈成熟的必經之路。
當然了,既要包容多元發展,也得堅持質量導向,這個平衡點確實不好把握。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真正的藝術作品永遠不會被時代拋棄,真正有實力的演員也終將獲得應有的認可。
在流量與實力這桿秤上,你更偏向哪一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