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天天跟鄉村打交道的從業人員,昨天無意間刷到一個視頻,看完比較有感觸,想說幾句。
視頻的內容是一湖北種植大戶種植的大豆,現在真處在生長旺盛期,這博主聽信了一網紅專家的話,給大豆撒了專家推介的一款水溶葉面肥,撒完兩天后,出現了大面積燒苗現象,放眼望去毛豆一片枯黃,而一邊沒撒的區域毛豆一片翠綠,長勢喜人。
這枯黃的毛豆苗與青翠的毛豆綠葉形成了刺眼的對比,這是在農村搞生產的人一年多痛。博主在評論區曝光這專家想花五萬塊錢私了,想讓博主下架視頻,博主說為了避免更多的人受騙,不接受私了,這世道還是有很正義之士的。
在我寫這文章的時候,點贊數近5萬了,評論也都上千條,翻看了一下評論區,發現無數類似的受害經歷。
這一事件真的是在撕開鄉村振興中的一道暗瘡:所有人都在告訴你要利用好互聯網,用它獲取信息、用它宣傳營銷、直播賣貨等等,卻沒有人教育這些才接觸互聯網的農村和農民,讓他們怎么去分辨和處理信息。剛接觸互聯網的廣大農村,他們像極了一群被時代浪潮沖上岸的魚,會被趕海的人撿走還是被鳥叼走,真的只是時間問題。
對于熟悉互聯網的年輕人來說,互聯網是工具,對于農村和年紀稍微大一點的人群來說,互聯網它就是一把鋒利的鐮刀,被割時是刀刀見血。
1
作為一個小鎮做題家,出生在80年代末的我,2001年上高一,縣城那時出現了網吧,還是撥號上網的那種,經常爬圍墻逃課去打網吧打游戲。如果不是當年網吧的電腦故意要加害于我,我輩子絕對是非清華北大不上的好苗子,一不小心吹了個牛皮。
我算是接觸互聯網時間比較早的那一批年輕人,記得我自己在2001年申請的第一個QQ還是個五位數的,后面在瀏覽不該瀏覽的網站后,被盜了。哈哈,好像跑題了。
想說的是,二十多年的網絡生涯,從我高中玩游戲開始,練個女角色號,為獲取游戲等級高的男玩家的信任,希望他帶我打怪升級,還曾約了某個時間點跟男玩家視頻語音,我記得當時找了我班上一個非常漂亮的女生幫忙,說好跟幫我跟別人視頻半小時,我請她周末上網一天。
之后那個游戲玩家給了我很多裝備和幫助,雖然那些東西也不是很值錢,但對于一個為了省錢去網吧包通宵,一天只吃一頓飯的高中生來說,可以說是游戲玩的飛起。
我這算是互聯網騙人的祖師爺了嗎?那可是在2002年哦,那年我才16歲,在懷化溆浦讀高二。
可能是自己的互聯網沖浪經驗,到2006年左右出現的安利、完美、天獅等直銷,到2008年長沙酒吧街出現的酒托和飯托,再到前幾年網上出現的幫爺爺賣茶葉的小妹等等,只要網上出現的各種美女帥哥,只要說幾句話,我大概能猜到對方目的是想干嘛。
2
但是,但是,對于現在剛接觸互聯網的農村群體和年紀稍大的群體來說,互聯網的鐮刀無時無刻都在收割每一個使用它的人。
我媽1966年生人,作為六零年代的農村阿姨,接觸互聯網也算比較早的。
2012年1月蘋果4S上市,我們兄妹趕時髦買新的,就把閑置的蘋果4給了我媽用,那個時候開始教她用智能手機上網、申請微信、教她網購、綁定銀行支付寶等等。
之后每一次我們兄妹換新手機了,舊的就給我媽用,我媽就把她的給我爸,不知大伙你們家是不是一樣這么傳承的?
每一次換手機我們都會跟我媽開玩笑說:你看別人還在用功能機的時候,老媽你蘋果手機都換幾臺了。我媽總是笑得靦腆像個小姑娘似的。
我媽13年網齡,我們兄妹每次跟父母打電話,掛電話之前都不忘要念叨幾句:不要相信網上所有發財的門道,不要相信網上吹噓的任何東西,有什么想買的想了解的,打電話問一下我們。
可結果呢?
我們子女不在身邊,每次回去,發現家里多出了好多好多沒見過,甚至所疑匪思的玩意,像什么節電器、省電寶家里好多,每個房間插板上都插好幾個。
還有神奇凈水器,我媽說這凈水器含各種微量元素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我滴個神呢,我家屋后面大山里流出來的山泉水,甘甜甘甜,直接搭根水管接回家,一年四季水龍頭都不需要考慮關,要啥凈水器?這凈水器還能給人體提供微量元素?
還有什么量子科技肥、什么包治百病的各種偏方、還有永不生銹的多功能廚具,還有各種沒吃過沒見到過的神奇玩意.......
這都還不算啥,畢竟只是花點小錢買個開心。2020年開始,我媽她老人家最終還是沉迷了從互聯網短視頻獲悉來的投資門道,那種投100萬,第二個月開始每一月領5萬塊分紅,以后月月領,年年領,領到死為止,結局大家應該都猜到了。
真是防不勝防啊,說我們做子女的沒科普到位?我們是千叮嚀萬囑咐,天天念叨都念叨幾十年了。關鍵我媽還覺得自己很聰明,說掙一點就跑,跟我們子女說是她提前跑出來了,村里的其他阿姨那誰誰借錢投進去最后沒跑出來,其實她不知道的是,我們作為子女都明白,那些錢只要進去就只是個賬面數字而已。
現在我媽老人家在玩啥呢?沒錯,直播。我媽她老人家玩的很時髦吧?
是那種從網上教了錢買課程,說有大網紅老師親自帶的那種。
問花了多少錢學的?我媽說,不多,才1999塊,還有3999和8999不同檔次的,還有關門帶徒弟29999還送直播設備,我媽她說舍不得。是剛開播沒幾天,被我們兄妹刷視頻看到了,互聯網的鐮刀才剛開始揮舞。
3
啰嗦了這么多,我媽她老人家還只是廣大農村的一個縮影,在我們日常的工作中也是,各種鄉村振興偽專家在網上大行其道。聊到這,突然想起之前碰到的一個省內的學院派專家,在一個鄉村規劃調研時,韭菜和麥苗都分不清,他的身份居然是省里的農業產業專家。
我甚至經常碰到有粉絲追問:你說的跟那網上誰說的不一樣?
這暴露出鄉村振興深層次的危機是三農領域信息權力失衡,互聯網的虛偽信息正在系統性瓦解社會信任根基。
任何一種市場都是從大城市慢慢向農村蔓延,城市里的所有行業都收割不動了,最近碰到幾家工程施工、活動策劃公司主動找我希望幫聯系鄉村振興板塊業務。
快遞市場下沉到農村最后一公里的同時,那批在互聯網上揮舞著鐮刀的人也早就盯上了,希望有人該出面整頓整頓互聯網風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