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的結尾,三聯版和新修版的區別比較大。
在三聯版中,其想象的空間更為豐富。
張無忌在辭去了教主之位后,就帶著趙敏遠赴海外,而周芷若也是若即若離地跟了來。
這更為符合張無忌的性格,因為他自己也說不清,究竟是想和趙敏在一起還是和周芷若在一起。
新修版的結局,則明確地講了張無忌會跟隨趙敏一起去蒙古,而周芷若,在留下了一段話之后,就消失了。
那么,從那之后,劇情會怎么發展呢?
1.
在這之前,不妨先來看看,金庸先生對倚天的修改思路是什么?
金庸先生在新修版中,增加了很多要貫穿不同作品的前因后果,試圖按照歷史時間線,把不同作品中的人物做一個貫通。
而且,他還要修改之前三聯版中,某些自相矛盾的情節,并且試圖讓人物更加栩栩如生。
對于張無忌而言,金庸對其在倚天末尾的修改,實際上是讓他的教主形象更加豐滿。
原文道:
“應天府大多數兵將出自明教,徐達、常遇春等大將,楊逍、范遙、韋一笑、彭和尚等教中首腦人物,對張無忌向來尊崇信服,一致贊同,只朱元璋、李文忠、胡廷瑞等不愿將大好基業奉之于張無忌,然見大勢所趨,也不敢示意反對。只因當時局面之下,一表反對,就是'作反',立時有殺身之禍?!?/p>
三聯版中,張無忌就是個空名教主,雖然得到楊逍、范遙等人的認可,但是,所謂的光明頂總壇也沒有多少人,而且,這些人之所以對張無忌死心塌地,根源還是因為他在光明頂上對戰六大門派,對這些人有救命之恩。
之后的張無忌,一直忙的都是私事,明教義軍的壯大,本就是在朱元璋、徐達、常遇春等人領導之下發展壯大的。
所以說,張無忌在明教基層將士心目中,不會有多高的地位。
而新修版為了拔高張無忌,非要把徐達、常遇春也說成是他的鼎力支持者,自然是為了維護他的主角光環。
然而,這樣一來,無疑注定了他悲劇的結局。
雖然張無忌沒有指定明教教主,但是,依照明教教主武功通常要到陽頂天、張無忌這種水平的慣例,明教一時之間是不可能出教主了。
而楊逍等人,其實并不具備統領明教百萬之眾的威望和能力,明教總壇勢必會被架空。
后來,包括周顛和五行旗都去幫助朱元璋作戰了。
朱元璋勢力自然是越來越強大,一直到后來北伐,推翻蒙元。
而實際上,在那之前,朱元璋已經登基稱帝,與其說是他不再承認自己是明教中人,倒不如說是他徹底改變了明教。
而在那之后,大明和北元的沖突還在繼續,徐達、藍玉還在繼續北伐,爭取徹底打敗蒙古的殘余勢力。
2.
這個時候的張無忌,已經在蒙古草原過了數年悠閑的時光。
此時的王保保,已經成為北元僅存的強大武裝勢力,他一直試圖拉攏張無忌來對抗明軍北伐。
張無忌本身也是有家國大義的人,更是被張三豐教誨過,怎么可能同意與王保保合作,自然是嚴詞拒絕。
王保保知道有趙敏在,自己不可能給張無忌來硬的,只能來軟的。
而隨著朱元璋相繼掃平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割據勢力,也有不少這些人的追隨者,都來到了北元,試圖尋求庇護,其中不乏武林高手。
王保保召集這些人,每天與張無忌談天說地。
因為身處蒙古,身邊缺少朋友,張無忌與這些人倒也相得益彰。
春去冬來,朱元璋的大明鞏固下來之后,對百姓輕徭薄賦,恢復生產,但對于貪官污吏和之前不服管束的武林人士則是堅決鎮壓。
激戰之后,五散人全部陣亡,五行旗被徹底收編,明教僅剩余少數高手在光明頂苦苦維持。
楊逍和范遙則是逃到蒙古大漠,找到張無忌,詢問對策。他們還帶來了一個,足以讓張無忌震撼的消息,就是周芷若率領峨眉派弟子,與前來圍剿的官軍對抗中,慘烈戰死。
這一消息徹底激怒了張無忌,他要率領楊逍和范遙,以及塞北武林人士一起去向朱元璋討還血債。
正在此時,藍玉率領的大軍,直達張無忌和蒙古王廷所在的捕魚兒海,一場大戰,蒙古軍大敗。
張無忌為了掩護趙敏和子女們撤退,并為周芷若報仇,在對抗明軍鐵騎和集群火器“一窩蜂”時,戰死沙場,楊逍和范遙等武林高手也都全軍覆沒。
至此,一代絕頂高手黯然謝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