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字記錄者親歷曾筆下描摹的悲慟,那些關于失去與悔恨的注腳,便從紙頁間漫溢而出,成為生命無法磨滅的刻痕。
作家俊人,原名陳子雋,另有筆名萬人杰,是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香港最著名的言情小說家之一,劉以鬯在《香港文學作家傳略》記錄他創作出版言情小說超過二百三十種。一九七四年二月九日他的愛子陳孝昌病逝美國。陳孝昌不僅是俊人的獨子,而且即將完成碩士學業,卻被病魔奪去了生命,赍恨以終,年僅二十四歲??∪藗又?,在《星島晚報》他主持的“牛馬集”專欄,用了二十多期,寫了長篇懷念文章《悼亡兒》,回顧了愛子的一生,字字血淚。
金庸寫了一段話給俊人表示安慰:“連日閱讀尊作,甚感傷悼。天下父母愛憐子女之心,俱是一般,弟深體吾兄之悲,‘節哀’之勸,殊不足以減傷痛于萬一。惟念世事倏忽,人生修短亦一時事耳,數十年后你我盡皆物化,俱為塵土,還祈達觀。”
此時的金庸,萬萬沒有想到,他深體他人之悲,卻未能預料切身之痛。一九七六年十月,金庸寄予厚望最是喜歡的長子查傳俠在美國自縊,年僅十九歲。金庸得知噩耗,當即悲不能言。時隔多年,金庸回憶說:“當他想找我談心事時,我卻說要寫稿,拒絕了他,我為此后悔,沒機會跟他多談,他想談論人生問題……”
多年以后,金庸依然無法治愈這個永遠不會愈合的傷口,他把多年的思念和傷痛寫到修訂版的《倚天屠龍記》后記里,他說:“然而,張三豐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也太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