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公眾號,記憶承載3,方能閱讀正文《按照這七步做,回報率比你跳槽、轉行、深造都大得多》
那天講比跳槽,轉行,深造,更有效的七個步驟時,有讀者問我這么一個問題。
他說,該怎么做,他理解了,為什么必須那么做,他也理解了。
但是他在想一個問題:
他發現自己一到周一就不開心,一到周末就精神抖擻,這事兒怎么解?
或者說,能不能吃著火鍋,唱著歌就把那天的七步,給辦了。
我們首先來看你主要的問題,你說一上班就不開心,于是你以為不開心是上班引起的。
這個邏輯,體育老師都教不出來。
二戰時期,太平洋某島民,每每看到傍晚日落時分,天空中就有大鳥飛過,空投食物,于是以為食物和日落之間有必然的邏輯聯系,自此推出島民牛頓三定律,對著太陽祭祀。
但二戰結束后,就再也不靈驗了。
為什么?因為所謂的神鳥,只是美軍飛機。仗都打完了,干嘛還要空投食物。
所以我們要重新審視你的這個開心與工作之間的邏輯關系。
我年輕的時候看過一個刑事案的新聞,當時我還在讀研,零幾年的時候。
講的是一個農民工,叫王斌余,全家都是農民工。
不光是討薪難,還有長期的不如意,就是苦,累,不受尊重,還總被欠薪。
最后就跟工地上的管理人員發生了沖突,釀成了命案,上了那個年代的熱搜。
當然最后他被判了死刑。
但是他臨終前留下的一些心里話,在當年的網絡上引起很多人的討論。
他講,為什么自己這么難,說到底,那個工地上的管理者不欺負他到那份上,但凡有人對他好點,他也不會這么做。
反倒是進去了之后,到被執行之前的那幾個月,是他最快樂的。
我當年作為一個學生,就在思考一個問題:財富是誰創造的?
我想來想去,覺得答案就是兩個字:農民。
因為我們最初是農業國,而且又不是澳洲中東那種先天有礦的,咱也沒有技術,可能連管理經驗,商業基因都沒有。
更不要說像大航海時代那樣跑去美洲搶點金銀之類的啟動資金。
換言之,一個純粹的農業國,你要誕生自己的工業,那其實就是農民種地種出來的。
他種出來的地,打出來的糧食,肯定沒有全歸他,全歸了他,拿啥去作為開啟工業化的啟動資金呢?
而開啟工業化之后,無論是鄉鎮企業的輕工業,還是加入全球化之后的工廠里的工人,包括所有的基建,本質上最后都是農民在干活。
所以我說,創造財富的,其實就是農民,或者說是農民衍生出來的這些。
你包括后來城市化進程的過程中,買走房子的那些人,本質上也是農民。
農民進城,城市化了,他有了購房需求嘛。
那么我現在問一個很尖銳的問題,你愿不愿意做農民?或者說,你愿不愿意做當年的農民工呢?
我當年很誠實的回答,我是不愿意的。
因為回報率不高。
我零幾年的時候看到那個報道時,就在想,案件中的那個王斌余,其實比我大不了幾歲,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他說生活好苦,好累,不受尊重,他記憶中的片段都是工地,討薪。
但是我記憶中的片段是什么?
是90年代末開始接觸電腦,互聯網,是各種游戲,是各種音視頻作品。
你看,我們看到的是同一個世界的不同側面。
后來到了研二,我就去外企實習了,而后又跳槽待過民企,又去過甲方,又自己創業。
看著做過很多東西,但實際上,一直都是音視頻這個行業的。
我年輕時戲稱自己是AV男,A,audio,音頻,V,video,視頻。
其實無論是做AV領域里的服務器,還是芯片,還是甲方的體系結構,還是創業的平臺。
總的來說,都屬于AV,audio and video。
我為什么戲稱AV呢?因為我覺得這都屬于娛樂業,音視頻行業本質上依然屬于娛樂大行業。
郭德綱的相聲,最后不還是通過音視頻這個行業,傳遞給了全世界么?
大家不吃飯,會餓,不穿衣,會冷,不住進房子里,會淋雨。
沒有了音視頻,會怎么樣?其實不會怎么樣的。
但不會怎么樣的行業分到的蛋糕,也許比必要的行業反而多。
娛樂業的整體市值,肯定比農業高,盡管我們都覺得這挺搞笑,因為沒有了娛樂業,人類照樣過日子,沒有了農業,就沒法過日子。
這是個很重要的思考與觀察,這影響了我后來很多時候的行事風格。
你比如2012年,我負責產品部門的時候,我們的平臺難以得到甲方的認可。
研發部門的人總在跟我講,要怎么升級技術,然后給我一個遙遙無期的deadline。
我懷疑等他們實現的那天,市場的周期都結束了。
于是我就找了個美院的學生,去把我們的演示系統里展示的那些商品圖片,全都換成了奢侈品。
好比說咱倆都是做電商平臺的,你是淘寶,我是京東,我技術上沒法超越你。
那我怎么辦呢?我在演示系統里面,我掛上去的商品都是奢侈品,豪宅,名車,名表,模特展示珠寶。
然后就大獲成功。
這個道理就像同樣倆屌絲,都只有3000塊的預算,一個買了條項鏈送給女神。
另一個呢?花1000塊租了輛豪車,花1990定了一晚豪華酒店的房間,然后花10塊錢買了一朵玫瑰,載著女神直接開去酒店表白。
女神快樂的投入后者的懷抱,脖子上還戴著前者的項鏈。
我知道大家看不起后者,覺得這就是渣男。
可我們想想看,不渣的另一個極端是什么?或者說,你愿意成為那個樣子么?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是告訴你,你要把一件事做到極致,才會得到回報。
如果3000的項鏈女神看不上,那一定是你不夠努力,你要努力攢錢買6000的。
咱們接受的都是這類教育。
可這個思路真的是對的么?
李佳琦的那句話,那句你究竟有沒有努力,真的是對的么?
如果李佳琦的這句話是對的,你來給我解釋下,我年輕時,我讀研時看過的那則報道。
零幾年上熱搜的那個民工,他除了最后腦子發熱過激是不對的,此前他老老實實干活的時候,他難道是因為不夠努力才拿不到薪水么?
換言之,這里面一定有比努力更重要的事情,難道不是么?
或者我這么說,一定有比努力更重要的,更能夠左右你回報率的事,難道不對么?
這就是我們重新思考這件事的意義。
當年上熱搜的那個案件的當事人王斌余,他說這個世界讓他痛苦,但實際上痛苦和世界并不掛鉤。
因為和他同時期,并不是所有人都痛苦。
換言之,痛苦是處境帶來的,不是世界帶來的。
那么同樣,到底是工作這件事本身讓所有人都不爽,還是說,你的工作,讓你這個具體的人,不爽?
是你的幾百萬同行各個都不爽,還是說,有人爽,有人不爽?
努力很有用,但它永遠排第二,排第一的是努力什么?是怎么努力?
遍身羅綺者,從來不會是養蠶人。穩定盈利的,又怎么可能是金融消費者?
我們很多人,沒有跳出小時候老師給的思維陷阱。
老師總是說,你還不夠努力,就像女神總是說,你討好她的誠意還不夠大。
但實際上,你沿著這條路,可能最后就是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鉆牛角尖,乃至上班的心情像上墳一樣。
而且漸漸迷茫,俗稱越努力,越找不到出路。
而我那天,告訴你們的那七步,你還沒有開始做。
明白我這句話么?
你還沒有開始做。
你過往的不開心,是你過往的工作方式帶來的,不見得是工作本身帶來的。
當年的王斌余,如果有人給他指條明路,他一做就有回報,越做回報越大。他還會厭惡這個世界么?
也許他就會很享受,樂在其中。
也就是說,讓他厭惡的,是沒回報的方法,而不是這個世界本身。
你覺得,是改造世界容易呢?還是稍微改改工作方法容易呢?
當然是后者嘛。
就像當年我負責產品時跟兄弟們說的,我們無需改硬件,也不需要改軟件,我們或許改改界面就能大獲成功了。
那咱們為啥非要繞遠路呢?
同樣,你從來沒有按照那七個步驟執行過一天,你對工作的不滿,是你以前的方法論帶來的意識殘余。
那你為啥不試試新的呢?
就我這么多年帶隊伍的觀察,絕大多數人,厭惡的從來不是工作,而是沒回報。
一旦他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一旦他收入翻了十倍,幾乎各個都賴在辦公室不愿回家。
有回報,乃至高回報才是最大的癮,那東西比嗑藥,比美色的勁兒,都大得多。
關注公眾號,記憶承載3,方能閱讀正文《按照這七步做,回報率比你跳槽、轉行、深造都大得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