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鎮西瓜的儀式感
作者: 冰溪洋
三伏天的日頭像是要把人烤化,柏油路蒸騰著熱浪,蟬鳴聲一陣緊似一陣。街邊的老槐樹耷拉著葉子,連巷口的流浪貓都躲在陰涼處,肚皮貼地,懶洋洋地甩著尾巴。在這樣的酷暑里,沒有什么比一塊冰鎮西瓜更能撫慰人心了,那可不只是塊水果,簡直是對抗暑氣的“秘密武器”,是夏日里最讓人惦記的甜蜜期待。
要說這吃冰鎮西瓜的儀式,還得從挑瓜開始。傍晚的菜市場,瓜攤前永遠最熱鬧。深綠淺綠的西瓜堆得像小山,瓜販扯著嗓子吆喝:“來瞧瞧嘞!咱這瓜,沙得能淌蜜,咬一口‘咔嚓’脆,不甜不要錢!”那帶著鄉音的調調,把整條街都喊得冒起了甜絲絲的水汽。人們在攤前轉悠,眼神里滿是挑剔。挑瓜可是門大學問,會挑的人,先蹲下身子,像給西瓜“相面”似的,瞅瞅瓜蒂,要是新鮮翠綠,那說明西瓜摘下來還沒多久;再看看瓜皮,紋路清晰舒展,底色均勻深沉,這樣的西瓜準錯不了。接著上手,指尖輕輕摩挲,感受瓜皮的硬挺光滑,要是摸到凹陷軟點,那可就直接淘汰了。最關鍵的,還得聽聽聲兒。屈指叩擊瓜身,側耳細聽,“嘭嘭”的渾厚回響,就像在說“選我選我”,心里立馬篤定:這是個好瓜!要是聽到“噗噗”的悶響,或者“當當”的清脆聲,那準得搖搖頭,繼續尋覓下一個。好不容易挑中滿意的,抱著沉甸甸的西瓜往家走,心里的期待就像夏天的太陽,越升越高。
回到家,先給西瓜痛痛快快洗個澡,水流沖刷著表皮,洗去塵土,也像是在做吃西瓜前的準備。老輩人講究,會把西瓜浸在冰涼的井水里,井水“咕嘟咕嘟”冒著寒氣,西瓜就像在里面“泡冷水澡”。現在沒了井水,冰箱就成了西瓜的“專屬冰窖”。把西瓜鄭重地放進冷藏室最深處,仿佛在進行一場神秘的儀式。等待的時光,真是又焦灼又甜蜜。隔一會兒就去打開冰箱瞅瞅,摸摸西瓜的溫度,想象著冰涼的因子正一點點鉆進瓜皮,把里面的甜意都“凍”得透透的。這等待,可不只是為了讓西瓜變涼,更是在給期待“加碼”,時間越久,那份渴望就越濃烈。
終于到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切瓜。把西瓜穩穩放在干凈的案板上,刀刃寒光一閃,刀尖抵住瓜臍,稍一用力,“咔嚓”!清脆的聲響劃破寂靜,瓜皮裂開一道縫隙,像是夏天的秘密要被揭曉。順著裂縫,刀刃順勢而下,“嚓嚓”聲不斷,西瓜被一分為二。刀刃分離的瞬間,細密的水珠“唰”地迸濺在案板上,混著西瓜特有的草木清香直往鼻腔里鉆。鮮紅的瓜瓤顫巍巍地袒露出來,像被驚醒的晚霞,烏黑的籽粒嵌在沙瓤里,拿刀尖輕輕一挑,“啵”地彈進掌心。清甜的汁水順著刀鋒流淌,在案板上匯成一條“小河”,空氣里瞬間飄滿了西瓜的香氣,光是這味兒,就讓人直咽口水。牙齒剛觸到沙瓤,“噗”地破開一道脆響,涼意混著清甜像突然漫過舌尖的溪水,連后槽牙都浸在沁人的冰甜里,頭頂仿佛“嗡”地炸開一朵冰花。
切開的西瓜還在案板上冒著絲絲涼氣,目光早就黏在那抹鮮紅上了。有人喜歡切成彎彎的月牙,方便拿著啃;有人偏愛切成規整的方塊,用叉子叉著吃。不管哪種切法,拿起第一塊西瓜的瞬間,指尖先觸到冰涼的瓜皮,那種微微的刺痛感,都在提醒著這口清涼來之不易。咬下第一口,牙齒“陷”進冰涼沙瓤,“噗”的一聲,冰涼的汁水在口腔里炸開,清甜瞬間蔓延,從舌尖一路涼到心底,五臟六腑的燥熱一下子全被澆滅。耳邊是“吧唧吧唧”的吮吸聲,“咯吱咯吱”的咀嚼聲,低頭看看,手指被汁水染得通紅,嘴角也沾滿了瓜瓤,可誰在乎呢?
等吃完,案板上滿是粉紅的汁水,瓜皮堆成小山,黑籽散落一地,手指黏糊糊的,可心里卻無比暢快。暑氣消散,煩躁全無,只剩下滿滿的幸福。在這個什么都求快的時代,我們總忙著追趕下一個目標,卻忘了生活的滋味往往藏在這些“無用”的儀式里。挑瓜時的較真、等待時的煎熬、分享時的喧鬧,何嘗不是在對抗時間的洪流?原來把尋常日子過得鄭重,就是對抗歲月最溫柔的力量——它讓我們在快與慢的縫隙里,握住了生活的溫度。
作者簡介:冰溪洋(系筆名),原名楊錫冰,河南信陽商城人,娛評人、資深博主,河南省微電影協會會員,中國詩歌網藍V詩人。曾榮獲責任中國——人民網2011年度、2012年度十大社會責任博客,人民網2014年度十大微博網友;央視網2011年度最具影響力精英博主獎、2012年度十大人氣草根博主獎、2013年度十大草根名博;河南日報社頂端新聞2024年度頂端文學十佳散文創作者、2024頂端人氣創作者TOP100;入圍“博客十年——影響中國百名博客評選”200名單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