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烏克蘭外交部長安德烈·西比哈表示,俄羅斯導彈、戰術無人機襲擊了敖德薩,中國總領事館遭遇輕微損失。此外,在此次襲擊中發現一架俄羅斯和伊朗聯合生產的“沙赫德-136”無人機部件,并發現該部件是由中國所生產的,而且部件很新,懷疑是最近才交付的。而在此之前,2023年7月中國駐敖德薩總領事館也曾遭遇過襲擊。而此次襲擊事件中,已經造成兩人死亡,六人受傷。
根據烏克蘭此前記錄顯示,俄軍襲擊烏克蘭城市使用最多的就是“沙赫德-136”無人機,該無人機部件來自全球,并在俄羅斯進行組裝。根據烏克蘭情報顯示,中國相關公司向俄羅斯提供了用于生產這些無人機的電子設備和材料。所以,西方以及烏克蘭方面還是一致認為,在俄烏沖突期間,北京仍然是俄羅斯戰時主要戰略合作伙伴之一,并幫助莫斯科逃避西方制裁,并成為俄羅斯國防工業兩用產品的主要供應國。
事實上,對于西方對中國的污蔑行為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那么,中國到底有沒有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支援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從國家安全角度來看,中國軍事援助俄羅斯不符合中國利益。強大的美國距離中國超過1萬公里,而俄羅斯卻與中國邊境相連,一個強大的鄰居是不符合中國國家利益的,所以中國不應該軍事援助俄羅斯。其次,軍事援助俄羅斯還會引發西方國家向中國發起經濟制裁,這也不符合國家利益。
另外,中國在國際社會中一直秉持不干涉他國內部事務,就如同他國不得干涉我國內部事務一樣,臺灣問題不容外部勢力干涉。所以,中國也不會干涉他國內部事務,并秉持中立立場。還有,中國與俄羅斯是全面戰略合作伙伴,主要是在經濟領域展開合作,并未涉及軍事領域。而俄羅斯的糧食、能源以及經貿方面是中國所看重的,其中并未涉及軍事領域。雖然中國在此前非常依賴蘇式、俄式武器裝備,但是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如今中國已經有了一套只屬于自己的完整進攻體系,軍事合作也會引發我軍尖端裝備核心技術的泄漏,這也不符合國家利益。由此可以看出,中國軍事援助俄羅斯是弊大于利,所以不援助才是正確選擇。
然而,西方勢力在污蔑中國的道路上卻是越走越遠。澤連斯基曾多次表示,北京自始至終站在莫斯科一邊。隨著中俄關系的不斷發展,普京預計將在9月訪華,屆時兩國領導層將會進行會晤,俄烏沖突依舊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另根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一名俄羅斯石油高管被發現其死在莫斯科家中的窗戶下,當局認為這是自殺行為。62歲的安德烈·巴達洛夫的尸體在公路旁的一所房屋窗下被發現,疑似從窗戶墜落。而近些年來,隨著俄烏沖突的爆發以及俄羅斯眾多行業遭受西方制裁,其中就包括俄羅斯支柱行業—能源。俄羅斯眾多知名富豪不幸身亡,有些是遭遇意外,但也有一些被認為是遭遇謀殺,這一切或許都與西方制裁存在著一定聯系。
此外,根據荷蘭軍事情報局、德國對外情報機構BND最新報告顯示,俄羅斯正在加大力度對烏克蘭軍隊使用化學武器,并使用無人機投擲毒氣彈迫使烏克蘭士兵從掩體和戰壕中逃出,以方便俄軍通過無人機、火炮等方式襲擊烏軍。同時,俄軍使用化學武器可以達到恐嚇烏軍的效果,使其削弱戰斗意志。而根據美國國務院5月報告顯示,俄軍確實在烏克蘭使用了催淚瓦斯和化學毒劑氯化苦(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廣泛用作“催吐劑”武器)。烏克蘭國防部則表示稱,自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羅斯已經在烏克蘭境內發動超過9000次化學武器襲擊,其中至少有三名烏克蘭士兵因直接接觸有毒物質而直接死亡。
最后,俄羅斯方面否認了西方情報機構的說法,并指責烏克蘭才是這樣做的。扎哈羅娃為此表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在俄羅斯東部發現了烏克蘭一座武器庫,這些武器中就包括化學毒劑氯化苦。同時,西方國家總是在用“根據我們的情報部門”這些說法作為掩飾,實際上西方國家就是在幫助基輔宣傳其所提供的“虛假數據”。如果可以仔細推敲的話,可以發現基輔所提供的所謂情報根本沒有“任何證據”來佐證,完全都是虛假、杜撰的。就好比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每日所發布的俄軍戰損數據來看,每日傷亡人數總是固定在1000至1200人左右,這符合實際情況嗎?傷亡數據會如此穩定?戰時總有激烈和相對安靜的時候,怎么傷亡人數就沒有波動呢?作假也要認真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