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注:跟此前發的“阿塞拜疆“三連擊”:排俄、拒伊、親土!俄羅斯高加索霸權崩塌?”是同一篇文章,忘記標原創了,再發一次看過的就不要看了。
烏克蘭苦戰三年,俄羅斯國力大衰,眾多的地緣敵人,對原屬俄羅斯勢力范圍,不是虎視眈眈就是已經動手。
導致俄羅斯的盟國與原勢力范圍,不是烽煙四起就是被驅趕出去:完全失去敘利亞;為了支持俄烏戰爭,瓦格納部隊全面撤出非洲,回歸本土;
中亞地區的戰略態勢亦岌岌可危。
但俄羅斯南境,柔軟的下腹部,在2025年7月風云突變,有可能對俄羅斯造成重擊。
2025年7月,冷戰后從蘇聯獨立出去的阿塞拜疆共和國突然宣布,計劃在三年內關閉阿塞拜疆境內所有的俄語學校,并全國禁止教授俄語。
這是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霸權全面衰退的標志性事件。
那么,為何原屬伊朗,獨立后親俄的阿塞拜疆,會突然轉向,改為親土、拒伊、排俄?
且看下文分析:
一,阿塞拜疆原屬伊朗,民族同源,但文化宗教分化,存在地緣博弈,有限合作,互信不足。
1,歷史與民族紐帶。
阿塞拜疆屬波斯帝國,19世紀被沙俄割占。
冷戰后蘇聯解體,阿塞拜疆獨立。
如今伊朗西北部聚居約2500萬阿塞拜疆族(占伊朗人口30%),遠超阿本國人口(1000萬),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就是阿塞拜疆族。
但兩國因世俗化差異(阿受蘇聯及俄羅斯影響)和宗教政策(伊朗政教合一且輸出伊斯蘭革命)存在隔閡。
2,沖突大于合作。
首先,伊朗擔憂阿塞拜疆的“大阿塞拜疆主義”煽動其西北部族群分裂,而阿塞拜疆也擔憂伊朗輸出革命吞并阿塞拜疆。
其次,阿塞拜疆與以色列有密切合作(供應40%石油),默許以軍借道空襲伊朗核設施,引發伊強烈抗議。
3,經濟聯系緊密。
由于地緣和利益,兩國之間經濟聯系緊密:
2024年雙邊貿易額增長30%,共建鐵路和水利項目(如阿拉斯河水電站),推動“北南國際運輸走廊”以連接印度-歐洲貨運。
總的來說,阿塞拜疆對伊朗是抗拒的。
二,阿塞拜疆與俄羅斯:從沙俄殖民地、到盟友再到對立。
歷史積怨。
首先,阿塞拜疆是蘇聯接收的沙俄殖民遺產:19世紀初,沙俄通過《古利斯坦條約》(1813年)和《土庫曼恰伊條約》(1828年)從波斯手中奪取阿塞拜疆,并推行文化同化政策,導致當地突厥-伊斯蘭傳統被壓制。
其次,在納卡沖突中(1988-1994年),俄羅斯支持亞美尼亞,導致阿塞拜疆戰敗并失去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埋下仇恨種子,只是懾于俄羅斯的強大,隱忍不發。
關系急劇惡化。
隨著俄羅斯衰弱,2025年阿塞拜疆公開加入反俄陣營,退出獨聯體,允許北約駐軍,并逮捕俄記者,關閉親俄機構。
俄羅斯以打壓在俄阿僑(約100萬人)作為報復,雙方互控“種族迫害”。
此外,俄羅斯長期低價收購阿油氣資源轉售歐洲,被阿視為經濟壓榨。
阿塞拜疆的對策是修建直通歐洲的“南方天然氣走廊”,打破俄羅斯對歐能源壟斷,2022年阿塞拜疆成為意大利、波蘭等國的主要能源供應國。
在高加索地區,阿塞拜疆選擇主動接近并依靠土耳其——俄羅斯和伊朗的主要地緣競爭對手——來對抗俄伊兩國。
三,阿塞拜疆同土耳其:從民族共同體到軍事戰略同盟。
1,民族與文化紐帶。
土耳其也曾短暫控制阿塞拜疆西部,對阿塞拜疆有著巨大影響。
土阿兩國共享突厥語族根源,土耳其國父凱末爾棺槨銘文將阿塞拜疆視為“第82個省”,主張“兩個國家,一個民族”。
阿塞拜疆公共場所懸掛土耳其國旗,民眾認同泛突厥主義。
2,戰略同盟深化。
俄羅斯的衰弱為土耳其強化同阿塞拜疆的戰略同盟提供了契機。
兩國共筑巴庫-第比利斯-杰伊漢輸油管,繞過俄羅斯直通歐洲;土耳其低價購入阿天然氣(低于國際價30%)。
土耳其提供無人機、情報支持,助阿贏得2020年及2023年納卡戰爭;2025年計劃聯合建立軍事基地。土外長宣稱“武力保衛阿塞拜疆”,威懾伊朗和俄羅斯。
四,土耳其蠶食俄羅斯勢力范圍。
1,土耳其在敘利亞獲利。
與土耳其隱性結盟的朱拉尼獲得了敘利亞,土耳其成了敘利亞內戰中最大的獲利方。
2,推動高加索重構。
土耳其正在推動高加索地區格局的重構,蠶食俄羅斯的勢力范圍。
阿塞拜疆的“疏俄、謹慎對伊、親土”戰略,結合土耳其的區域影響力,正推動高加索地緣政治格局變化:
削弱俄羅斯影響力: 推動“贊格祖爾走廊”計劃旨在建立連接里海與地中海的運輸通道,可能進一步邊緣化俄羅斯在該地區的交通網絡角色。
俄羅斯因烏克蘭戰爭牽制,難以在高加索投入足夠資源。
利用戰略窗口期: 俄羅斯深陷烏克蘭戰場,伊朗面臨以色列軍事壓力和國際制裁,為阿塞拜疆實施其戰略調整提供了時機。
多維度平衡外交: 阿塞拜疆的核心策略是:經濟上深化與歐洲(尤其能源市場)聯系;軍事安全上依托土耳其;對伊朗維持必要經濟合作以規避直接對抗。
其豐富的油氣資源(探明石油儲量約40億噸,天然氣儲量約2.6萬億立方米)和土耳其的軍事支持是其關鍵杠桿。
結論
阿塞拜疆的戰略轉向正實質性改變高加索地區的力量對比,俄羅斯在該地區長期的主導地位面臨嚴峻挑戰。
巴庫通過能源自主權和與土耳其的緊密聯盟,正推動該地區的地緣政治重組。
俄羅斯在高加索苦心經營兩百年的霸權,似乎正隨著巴庫的轉向而加速崩塌。
當然,未來格局的穩定性取決于多重因素,包括烏克蘭沖突的結局、伊朗內部及外部壓力的演變,以及大國在該地區的博弈態勢。
但整個大勢,對俄伊不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