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著有美國撐腰,菲律賓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就在咱們的山東艦前往香港的時候。美國的華盛頓航母經過近一個月的航行,晃晃悠悠地來到了南海耀武揚威。
在7月2日上午,華盛頓航母抵達了黃巖島東北部大約200公里的海域內,并且特意邀請了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多國使館人員登船參觀。
特地還安排大批的艦載機在航母上來回起飛。想用這樣的方式為菲律賓壯膽。
針對于這樣的機會,菲律賓自然不會放棄,豁出了老命的配合美方,在7月3日,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特雷莎·馬格巴努亞”號開始了他的表演,來到了離黃巖島30公里處,直逼24海里毗連區。打算強闖黃巖島。
面對此情況,解放軍當然不會坐視不管。7月3日當天,南部戰區派遣海空兵力,在黃巖島的領海、領空以及周邊區域執行了戰備警巡任務。
從公開的畫面資料中可以看到,我方海軍出動了054A型護衛艦大理艦,以及056A型護衛艦遂寧艦和阿壩艦等艦艇。
空軍方面,則派出了殲16戰斗機和轟6K轟炸機,其中轟6K轟炸機還掛載了鷹擊12反艦導彈。
我軍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地做出反應,解放軍已經依托南海三大島礁,建立起了覆蓋整個南海的遠洋預警偵察體系、島礁機場和補給網絡。
讓海軍、海警艦船以及空軍戰機,能夠常態化巡航南海島礁、及時應對突發事件。
面對美國航母戰斗群的挑釁,我國此次派遣轟-6K轟炸機掛載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亮相,讓美國航母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威脅,從而緊急撤離。
轟-6K轟炸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遠程戰略轟炸機,具有航程遠、載彈量大、作戰半徑廣的特點。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具備超音速飛行、隱蔽性強、打擊精度高的特點,
是中國最先進的反艦導彈之一,其突防能力強,能夠有效打擊敵方水面艦艇和潛艇,對美國航母形成有效威懾。這種組合的出現,意味著中國在南海地區具備了強大的反制能力。
一旦發生沖突,轟-6K轟炸機可以在遠離航母戰斗群的安全距離內發射鷹擊-12導彈,對美軍航母構成嚴重威脅。美國航母戰斗群深知這種威脅,因此選擇緊急撤離,避免不必要的沖突。
而如果是一個轟-6K機群發起飽和攻擊,數十枚這樣的導彈從不同方向、以超音速突防,對于“華盛頓”號這樣一艘剛剛“病愈”、戰斗力尚未完全恢復的航母而言,無疑是一場必須精確計算,卻令人不寒而栗的噩夢。
中方的這種回應方式,堪稱教科書般的“非對稱作戰”藝術。它傳遞的信息清晰且不容誤讀:在這片中國家門口的海域,對抗你一艘航母,并不需要我同樣擺出一艘航母來跟你“一對一單挑”。
當轟-6K抵近至40公里距離時,美軍艦載機本可前出攔截。
但護航的殲-16掛載的霹靂-17空空導彈射程達400公里,完全壓制F-35C的100公里作戰半徑。
“超級大黃蜂”飛行員面臨兩難選擇。
衛星圖像顯示,永暑礁機場此時已有六架殲-11B掛彈待命。
西沙永興島導彈陣地的紅旗-9防空系統完成供電自檢。
下午三點十七分,華盛頓號突然轉向東北。
這艘十萬噸級航母以最大舵角急轉彎,尾流在海面劃出巨大的白色弧線。
五角大樓事后解釋是“規避熱帶低壓”,但氣象記錄顯示當時海況僅為3級風浪。
真正的撤退信號來自空中。
原本在黃巖島上空盤旋的F-35C機群收到返航指令,四架戰機依次降落在搖擺的甲板上。
南部戰區空中監控視頻記錄下美軍回收戰機的全過程,其中兩架F-35C掛載的導彈數量比出動時少了四枚。
寂靜的對峙,勝負在點火之前
我始終掛在轟-6K的翼下,引信沉默,發動機冰冷。
但我的存在,本身就是最響亮的聲音。
“華盛頓”號航母的指揮官顯然聽懂了這種語言。他們的無線電開始變得繁忙,用英文徒勞地呼叫,要求我方停止靠近。回應他們的,只有我們戰機引擎均勻而沉穩的轟鳴。
巨大的航母戰斗群,第一次在這片海域感受到了真實的、致命的威脅。他們緊急聯系后方的克拉克空軍基地請求支援,并不斷起降艦載機,試圖靠近偵察我們的意圖。
這些動作,在我的指揮官看來,不是示威,而是緊張和心虛。
隔了11年,華盛頓號航母又晃蕩到了南海這片海域,至于美軍對解放軍送的這份“久別重逢的見面禮”滿意不滿意,咱也不曉得。
中方這波操作就是在給美菲雙方亮明態度,別以為派艘航母過來就能在南海橫行無忌,菲律賓也甭想著靠美軍航母撐腰就敢跑來惹事黃巖島。
中方這一次直接展現實力,美菲那點小算盤壓根沒得逞。
菲律賓這回還是啥便宜都沒撈到,只能乖乖縮在距離黃巖島28海里的地方,美軍那邊也壓根沒打算幫忙。
菲律賓就只能拿“華盛頓號航母進南海,這是在強調對咱的安全保證”這種話哄哄自家,嘴上說得響,實際情況還是解放軍早就穩穩拿捏了南海的局勢,這點拍拍胸脯都沒跑。
黃巖島歸誰,這次解放軍的行動不是擺得一清二楚嘛。其實啊,別說黃巖島了,咱們守護南海上這些島礁的信心和本事,那也是不用多說的,妥妥地。
棋子與棋手,皆為這片舞臺的過客
我們對峙的這片舞臺,叫黃巖島。
它不只是一座島礁,它是扼守南海關鍵航道的咽喉,是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前哨。在它平靜的海面下,還沉睡著足以改變地區格局的石油、天然氣和漁業資源。
而這場對峙,也遠不只是一次簡單的海空摩擦。
它是美國“印太戰略”這盤大棋中的一次落子,目的是攪動地區局勢,為自己的軍事介入制造借口。而馬科斯政府領導下的菲律賓,則心甘情愿地扮演了那個被推到前臺的“棋子”角色。
棋子與棋手,都想在這片舞臺上導演自己想要的劇情。
舞臺的劇本在變,但我的使命不會。只要這片蔚藍之上,還有陰影徘徊,我和我的同伴們,就永遠在等待下一次升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