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結(jié)束的關鍵時期,
有不法分子利用家長焦慮心理,
炮制“內(nèi)部改分”“特招名額”等騙局,
以“捷徑”為誘餌實施詐騙。
這些精心設計的陷阱不僅會造成經(jīng)濟損失,
更可能耽誤考生前程,
考生和家長們務必提高警惕。
(圖為民警開展反詐宣傳)
家住漢旺鎮(zhèn)的藝考生小劉高考剛結(jié)束,就接到自稱某藝術院校“招生辦”的電話。對方聲稱學校正在提前招生,但需預繳學費。“學校確實不錯,我差點就心動了。”小劉說,就在她準備和家人商量報名事宜時,對方不斷以“名額緊張”為由催促轉(zhuǎn)賬,這才讓她警覺起來,識破了這場騙局。
民警介紹
高考結(jié)束后,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辦工作人員,謊稱掌握“內(nèi)部指標”“特殊名額”“定向招生計劃”等,只要繳納一定費用,就能“低分錄取”甚至“保送”進入名校。考生和家長接到這些以招生為由的電話和短信時,不要輕信。考生可通過教育考試院官網(wǎng)查詢錄取信息,切不可相信一些電腦短信里所謂“提前錄取”,以免上當受騙。
近日
考生小楊接到一通陌生來電,對方自稱某培訓機構(gòu)的工作人員,聲稱因“大量學員投訴”,可以幫她申請退還之前繳納的學費。信以為真的小楊添加了對方QQ后,對方以“退款到賬”為由,要求她提供銀行卡號并索要驗證碼。這時,聯(lián)想到身邊親友遭遇過的電信詐騙案例,小楊警覺地掛斷了電話。事后,她向父母說明情況并咨詢相關部門,這才確認遭遇了典型的“學費退款”詐騙。
民警介紹
當接到“培訓機構(gòu)”工作人員聲稱可辦理課程退費的電話或信息時,一定要保持警惕,務必第一時間通過官方培訓機構(gòu)進行核實查證;正規(guī)退費流程會原路返還給個人繳費賬號;任何以所謂“認購證券抵退款”“預存金額獲返利”引誘投資的“退款方案”都是詐騙。
(圖為民警進校開展反詐知識講座)
“除了以上騙局,常見的還有花錢更改高考成績、申領助學金需先交押金、 虛假網(wǎng)站提前查分等。”
民警提醒廣大家長、學生
遇到此類騙局,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輕易將考生及家人的身份信息、準考證號、銀行賬戶等信息泄露給他人,要牢記“不聽不信不轉(zhuǎn)賬,陌生鏈接不點擊”,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其次,希望大家及時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并開啟“來電預警”功能,使APP真正發(fā)揮反詐防騙作用,守好自己的“錢袋子”。
如果家長或考生發(fā)現(xiàn)被騙,一定要及時報警。
【來源:今日綿竹】
編輯|楊峻輝
主編|張玉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