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我感覺現在的大學錄取通知書簡直像街邊發傳單一樣隨便!
來咨詢我的家長里面,不管他家的孩子考分有多低,最后都有大學上。
就算是低于專科分數線,只要你敢報、敢填調劑,學校都會錄取你。
前段時間老家,聽到鄰居嬸子炫耀:"咱村十個高考生全考上大學啦!"
細問才知道,有個考 289 分的娃都被某民辦學院的招生辦老師提前“內定”,家長激動得要賣兩頭牛湊學費。
可回頭看看那些畢業后蹲家里打游戲的年輕人,我突然悟了 —— 現在的大學,怕是成了 GDP 的 "永動機" 吧?
一、只要敢考就敢錄!錄取通知書比外賣還準時
今年高考分數線剛出,一個親戚家的女兒考了 317 分(滿分 750),居然收到了三個學校招生辦的電話。
其中一家民辦院校的招生老師打電話說:"同學你這分數報我們學校穩錄,現在交 3000 元預定金還能減免住宿費!"
嚇得我直嘀咕:"這錄取比拼多多砍一刀還容易!"
現在的錄取規則真是迷:某專科院校招生辦老師私下說,只要檔案投進來,哪怕數學考 18 分,只要服從調劑就能錄。
去年還有個單科個位數的考生,被某 "技術學院" 錄取后,家長擺了十桌升學宴,結果孩子入學后發現,班里一半人高考總分不到 300 分,上課不是睡覺就是打游戲。
二、四年 20 萬喂飽 GDP!家長砸鍋賣鐵養大學
隔壁王叔為了兒子上民辦本科,把家里三畝果園都抵押了。
算筆賬嚇一跳:學費 2.6 萬 / 年,住宿費 4000,加上生活費、考證費,四年下來妥妥 20 萬。
這錢都去哪了?
30% 給了民辦學校的天價師資(很多兼職老師一節課 500 塊);
25% 貢獻給學校周邊:奶茶店月入 10 萬、打印店靠論文裝訂賺翻;
15% 花在 "儀式感消費":新生開學買電腦手機必花 1.5 萬 +;
20% 貢獻給旅游業:大學生占五一游客量的 37%,窮游攻略養活了多少自媒體。
最魔幻的是,某三線城市大學城周邊,靠大學生消費撐起了整條商業街。
賣雜糧煎餅的阿姨說:"一到開學季,我每天能賣 800 個餅,比白領掙得都多!"
三、畢業即失業?20 萬換張 "失業許可證"
王叔兒子去年畢業,簡歷投了 50 家公司,面試時 HR 直接問:"你大學四年除了打游戲還會啥?"
現在在家蹲了 8 個月,每天抱著 "電子商務" 畢業證發呆。
數據更扎心:
2023 屆專科畢業生就業率僅 41%,民辦院校更低至 35%;
某求職平臺顯示,"大專學歷" 崗位平均月薪 4500,僅夠還校園貸;
38% 的畢業生承認:大學四年沒去過圖書館,專業課作業靠百度。
最諷刺的是,很多學生為了 "逃避就業" 選擇考研,又砸進去 6-8 萬培訓費,結果呢?2024 年考研報錄比 4:1,落榜生只能繼續啃老,家長還得繼續 "消費拉動 GDP"。
四、普通家庭的孩子,還要不要上大學?
上周參加同學聚會,發現混得最好的居然是沒上大學的小李。
他高中畢業后學了數控技術,現在在車企拿 1.2 萬 / 月,去年還全款買了房。反觀那些花 20 萬上民辦的同學,不少還在做 3000 元的客服。
給家長的良心建議:
1.分數低于 400 分,就沖定向軍士,入伍當兵,吃喝不愁。還有就是優先選能就業的高職,和企業有深度合作的高職院校,很多專業畢業即就業。
2.民辦院校學費超過 1.5 萬 / 年,果斷放棄。這錢用來學門技術(如電工、挖掘機),回報率更高
3.別信 "學歷改變命運" 的毒雞湯。現在藍領工資超白領的崗位越來越多,焊工、月嫂、寵物醫生都是香餑餑。
最后想說:大學不是人生的必選項,尤其是普通家庭的孩子。
如果孩子不是讀書的料,與其花 20 萬買張 "失業證",不如早點學門真本事。
畢竟,能養活自己的手藝,比啥畢業證都靠譜!
本文不針對所有大學,985/211 等優質院校、就業有保障的高職院校依然值得讀,但請理性評估個別民辦 / 專科的性價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