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3日,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耕夢阡陌,百鏈成金”——鄉研會赴沅陵縣百合村暑期社會實踐團(以下簡稱“耕夢者聯盟”)調研組對涼水井鎮百合村優秀返鄉創業人才進行走訪和訪談,訪談對象包括養殖“走地雞”、“大白豬”和羊群的三位養殖戶和實現草莓、西瓜輪種的兩位種植戶。湖南師范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教授瞿理銅協助訪談的開展。
果蔬種植和小規模養殖是百合村獨特的產業發展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是百合村重要的營收產業和發展路徑,但是農業發展的道路極度依賴每年溫度的變化和雨水量的多少,創業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西瓜、草莓種植戶段先生和周先生表示,他們是“靠天吃飯的”,氣溫的變化直接影響西瓜、草莓的成熟時節,這將直接影響產品的上市和銷售。極端氣溫會擴大瓜苗、草莓的虧損率,從而直接影響當年的收益。同樣,在養殖業,養豬戶呂先生和養羊戶鄭先生也表示,養殖豬、羊可能遭受疫病困擾,行業價格波動大,造就“虧一年賺一年”的盈虧情況。即使存在這些風險與挑戰,幾位種植戶和養殖戶不約而同地都堅持長期經營,無論前方的路途如何,他們堅守長達幾個月至幾年的種植、養殖周期,在瓜田里施好每一次肥、飼養好每一頭豬、羊,最忙的時候保持“24小時隨時待命”。
在訪談調研過程中,談及回鄉創業的契機和前期準備,實踐團成員們聽到幾位種植戶和養殖戶說得最多的就是“學習”、“技術”。養羊戶鄭先生專程赴河北衡水學習先進養羊技術,認為“技術是關鍵”;養豬戶呂先生通過村委組織的培訓掌握養殖技能,自學品種雜交、豬瘟防治等技能;養雞戶歐女士通過參觀其他養殖場和培訓優化品種選擇,養殖高質量的“走地雞”; 西瓜種植戶段先生通過輪作和肥料調理土地,體現技術對生產效率的提升。在不斷學習、培訓的過程中,種植戶和養殖戶逐步積累經驗、提升自身技術、把握種植和養殖的種種要素,落實“創新養殖”、“科學養殖”。此外,養雞戶歐女士順應時代潮流,通過創立抖音號和視頻號,線上擴大宣傳,確定物流合作,打開銷路,積累了一批穩定的客源,開發更多元的銷售渠道。
百合村的種植戶和養殖戶堅持“小規模、高品質、高價格”的種植和養殖理念,以質量為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養雞戶歐女士的“走地雞”主打“精品”路線,8個月精心養殖,拒絕“速成雞”和低價競爭,以高品質的產品贏得高單價的肯定;養豬戶呂先生堅持探索私人訂制模式,瞄準追求高品質的消費群體,掙脫市場同質化的發展困境;養羊戶鄭先生“自繁自養”,不在未了解土地流轉政策的情況下盲目擴大養殖規模,始終堅持“少而精”的養殖理念;西瓜種植戶段先生和周先生保證果實大小均勻、果肉香甜、水分充足的核心競爭力,打造自己的品牌特點。
實踐團隊成員表示,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百合村的這些種植大戶和養殖大戶是產業發展和農村新業態探索的領跑者,他們的創業經歷與實踐為全村產業鏈的擴大提供寶貴的經驗。發展農業需要韌性精神、技術賦能、始終堅持品質為王。
瀟湘晨報記者鐘錦涵 通訊員周涵韻 劉敏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