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長王毅日前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舉行了戰略對話。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場會談的更多細節被披露了出來。
這次中歐外長之間的對話,可以嗅到一些火藥味。
據報道,在這場長達4個小時的會談中,中國外長將一些話說得非常直白,特別是在事關俄烏沖突的問題上,這讓不少在場的歐洲外交官感到吃驚。
中方告訴卡拉斯,中國沒有在軍事和財政上為俄羅斯提供與沖突有關的支持,并且直言,如果中國真的這么做了,沖突早就結束了。
相關表態中方在聯合國安理會也作出過,當時的原話是,如果中國真的向俄羅斯提供軍事補給,戰場的局勢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不難想象,當西方聽到這些話,心中是怎么樣的一種震驚和難以置信。
然而,無論歐洲人怎么想,中國顯然是有資格說這話的。一場俄烏沖突,打碎了不少濾鏡,俄羅斯固然沒有想象中強大,但北約也沒有這么唬人。
特別是其中的歐洲國家,早就開始為了軍援烏克蘭的彈藥而發愁。法國之前還抱怨稱,在中國停止出口硝化棉后,他們無法為自家的武裝部隊提供足夠的彈藥。
在此前,中國還嚴格限制了無人機的出口,就是為了盡量避免俄烏雙方將之用于戰場上。
如今,中國外長當面跟歐盟說出這個話,并不是要威脅歐盟,而是希望歐盟能認清現實,不要整天炒作所謂中國對俄羅斯軍工產業的“支持”。
歐盟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既不利于中歐關系,也不利于俄烏沖突的政治解決。
說到底,中方此前在外交場合,一向是比較客氣的,很多話也是點到為止,希望對方能好自為之。
但既然這個方式的效果不好,中方也就只好把話說得直白一些,給對方帶來一點小小的“震撼”了。
事實上,中國外長這次給歐洲人帶來的“震撼”還不止上面這個。
按照知情人士的說法,在會談中,中國外長還跟卡拉斯分析了一下中美俄三個大國格局的一些基本情況,包括中俄關系、中美關系等,并介紹了一下中國的國家利益。
在一些歐盟外交官看來,中國外長正在當面給卡拉斯上“好幾堂歷史課”,以及“一堂現實政治課”。
歐盟外交方面的負責人,被當眾“上課”,對于外界來說倒是算得上一則茶余飯后的談資。然而,讓我們從更加嚴肅的角度來解讀,歐盟應該是笑不出來的。
外交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這份工作不一定是死板的,但一定是極為專業的。換而言之,即便立場有所不同,但對于基本的常識和情況,參與方應該都要有所了解。
只有滿足了這個最基本的要求,對話才能順利地進行下去,并最終取得參與各方希望看到的結果。說一句不好聽的話,如果連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一些事情只能是浪費時間。
如果消息人士的話屬實,那么身為“歐盟外長”的卡拉斯,恐怕連一些最基礎的工作都沒有做好。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中國外長會在這一場合,給她“上課”。因為不把一些基礎的東西講清楚,雙方的對話就沒法進行下去。
事實上,報道這則消息的媒體,看起來也意有所指地提到,卡拉斯從去年底才開始擔任歐盟實際上的外交事務負責人。
這似乎是在暗示,卡拉斯在外交領域的工作經驗并不豐富。
應該說,這倒也是有跡可循的。卡拉斯于1977年出生在愛沙尼亞,成長在“反蘇”“反俄”的大環境中。她之后呈現出的強烈反俄情緒,大概率也與此有關。
一旦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問題,就難免會產生傲慢和偏見,甚至是牽扯到其他國家,而這對于外交工作無疑是大忌。
除了個人的立場外,卡拉斯似乎也缺乏外交實績。在她的履歷上,出現較多的關鍵詞是“法律”“工商管理”等。在擔任歐盟議員期間,她的工作則與數字市場、能源、消費者政策有關。
而在擔任愛沙尼亞總理期間,卡拉斯曾公開與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對峙,反對普京參加歐洲領導人峰會。
這么一個人,坐上了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的位置,并站上了與大國接觸的第一線,到底靠不靠譜,也就見仁見智了。
至少從她與中國外長的對話來看,卡拉斯之后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
雖說會談中的小插曲不會對中歐關系,帶來太大的負面影響,但這一情況最好還是要引起歐盟的重視。專業的事情必須交給專業的人去辦,不然的話,到時候處于不利位置的只能是歐盟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