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對于中國來說,是值得慶祝的一年,因為這一年內不僅打敗了蔣氏集團,而且新中國的成立,還洗刷了百年恥辱,但這一年對國民黨高級將領宋希濂來說,過得實在是太慘了,
“在這一年里,我死了父親,死了妻子,打了敗仗,弄得身敗名裂,家破人亡,雖說這一年我只有42歲,但頭發已脫落了不少,兩鬢也開始花白了.......”這是宋希濂在后來回憶錄中的描述。
雖然宋希濂是國民黨的高級將領,但鮮為人知的是,他還是我軍陳賡大將在黃埔學校關系最好的同學。
1923年,宋希濂與陳賡在長沙育才中學,一同聽聞孫中山先生長沙招考后,便決定一同前往,同是湘鄉人,兩人一見面,頗有一種“相見恨晚”的老鄉情誼。
不久后,他們兩人同時收到了錄取的消息,兩人更為高興了,不過校方也告訴他們,路費需要他們自己籌措,陳賡與宋希濂對視一眼,這根本不是什么問題,再窮,也要革命啊。
很快,兩人聯絡了20多人,他們決定一同奔赴廣州,而這20多人中,就有后來周恩來最喜歡的李默庵。
這個時候的宋希濂,其實并不知道陳賡已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在黃埔軍校內,共產黨員與國民黨員分成兩派,宋希濂在陳賡的影響下,偏向共產黨,后來也是陳賡做了他的介紹人,讓他真正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此,他還通過陳賡認識了周恩來。
不過由于1926年的“中山艦事件”,宋希濂脫離了共產黨,從此他也和黨組織對立,投入到了蔣介石的懷抱中,對于黃埔的學生,蔣介石從事實上來說,是很看重,因為黃埔軍校畢竟是他發跡的資本。
1927年,宋希濂給蔣介石寫了一封表忠心的信,蔣介石一高興,直接安排他前往日本陸軍步兵學校學習,深造,這個時候的宋希濂,盡管不是一名共產黨員,但他仍是一位愛國青年。
日軍在濟南制造了“五三慘案”后,在日本學習的宋希濂相當氣憤,他組織了1000多名留學生,召開了抗日大會,在日本召開抗日大會,足以看出當年的宋希濂是有著相當高的愛國情懷的。
為此,宋希濂付出了代價,他被抓入獄半個月,直到國民政府的交涉,宋希濂與其他學生才慨然出獄,雖然抗日一事遭到了挫折,但宋希濂不以為然,他仍然堅持著抗日事業。
1931年的“九一八事件”,深深刺痛了宋希濂的心,但他作為一名小小的旅長無可奈何,等爆發“一二八事變”后,宋希濂不愿再忍受,他聯合旅里的營級以上干部,一同夜闖國民黨政府軍政部長何應欽的家,請求抗日。
這一次,宋希濂如愿以償,他帶領部隊在張治中的麾下直奔上海與日軍作戰,自此,宋希濂成為了黃埔軍校的學生中,最早參加抗日戰爭的人。
只可惜后來沒打幾天,這次戰役就結束了,不過,宋希濂的抗日熱情依然高漲,全面抗戰爆發后,他以軍長的身份,相繼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等,為抗日事業立下了赫赫戰功。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宋希濂所屬部隊雖然沒有出國作戰,但他在怒江與日軍形成相持,并多次主動出擊,在此期間,宋希濂還參與了松山戰役,徹底粉碎日軍“斷作戰”的計劃,使得遠征軍初步贏得戰局的主動權。
抗戰中,宋希濂做到了作為一個中國軍人的本分,這也是為什么后來我軍對他寬大處理,并將他的名字寫在1959特赦名單中的主要原因,當然,宋希濂自從與陳賡分道揚鑣后,也并非是沒有做過錯事。
其中影響較大的,是在1935年時,宋希濂曾指揮部隊“圍剿”紅軍,不僅如此,他還抓了我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瞿秋白。
瞿秋白曾在黃埔軍校做過短期教員,宋希濂抓到他時,對瞿秋白是很尊敬的,仍稱呼他為“老師”,殺害瞿秋白的命令,是宋希濂下的,當然,主要的命令,還是蔣介石下的,蔣介石的命令,宋希濂不得不執行,不過這件事,也成為了他一生的遺憾。
抗戰勝利后,宋希濂坐鎮西北,成為了張治中的左膀右臂,1948年,宋希濂重新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擔任了華中“剿總”副總司令,之后他又前往湘鄂邊區擔任綏靖公署主任。
在此期間,蔣介石為他配備了近20萬大軍,其中還有幾個軍是美式裝備,那個時候宋希濂還是雄心勃勃,認為自己憑借這些可以替校長守衛“半壁江山”
事實上,就在他上任沒多久,解放軍就一舉攻破了他寄予厚望的門戶荊門,可隨著劉鄧大軍大西南的腳步越來越近,任憑宋希濂如何抵抗,都被摧枯拉朽的消滅。
1949年12月19日那天,宋希濂想要自殺,不料被我軍俘虜。
宋希濂被抓,陳賡很是關心,他親自前來探望宋希濂,要知道,在1933年時,陳賡由于叛徒告密被國民黨俘虜后,宋希濂也是很在意陳大哥,他聯合了20多位黃埔學生寫信給蔣介石,希望蔣介石能夠記得當年被陳賡救命一事,無論如何,都不要殺陳賡。
陳賡得記這個情,所以,宋希濂被我軍俘虜后,他親自前來探望,并且寬慰他,讓他好好改造,肯定是會有再見面的一天。
這一晃,就是10年過去了,1959年宋希濂被特赦,陳賡再次開車迎接,當場宋希濂就落下了感動的淚水,陳賡說道:“兩軍相爭,各為其主,我黨的政策歷來是既往不咎,只要悔改,任何人都可以得到寬大?!?/p>
只是令宋希濂傷心的是,1961年,老大哥陳賡就因病去世了,得知消息的那一刻,他傷心極了,當天,他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陳賡的逝世是國家的一個巨大損失,對于我個人來說,也是喪失了我一生中難得的良友。 他的偉大,他的忠誠,他的卓越指揮,他的無私無畏……
陳賡走了,宋希濂卻沒有忘記老大哥臨終前對自己的囑咐,希望他能為兩岸的統一做貢獻。
宋希濂后來聯合李默庵,侯鏡如等人搞了一個黃埔同學會,推動祖國統一,臺灣方面得知后,立刻組成“促進會”與之對抗,他們還稱宋希濂是“中共鷹犬”
宋希濂得知消息后哈哈大笑,后來,著名的作家李敖站了出來,為宋希濂說話,并寫了一篇文章《鷹犬將軍》,這篇文章一經發出,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被人轉發到了《北美日報》,宋希濂看到文章后,很是高興,將李敖引起了知己。
不僅如此,他還將自己的回憶錄《宋希濂自述》改名為《鷹犬將軍——宋希濂自述》,這本書后來在大陸出版后,宋希濂還專門給李敖送了一本。
晚年的宋希濂雖然定居在美國,但他始終為推動祖國的統一而努力,我黨對宋希濂的誠懇很是滿意,以至于在1995年宋希濂在美國去世后,中共湖南省委專門在長沙為宋希濂召開了骨灰安放儀式,并由省委書記熊清泉親自題寫碑文:抗日名將宋希濂之墓。
時隔30多年后,宋希濂終于可以去和自己的大哥陳賡相聚,他可以自傲的告訴大哥,他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他將自己的余生,都獻給了祖國的統一事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