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金山的名字,沒人記得,但1938年9月,這座山上死了八千個中國人,這不是傳說,也不是意象,是尸體堆起來的防線。
咽喉之地:誰先守不住,誰就完了
1938年8月,武漢快守不住了。
唐生智調兵,白崇禧換線,蔣介石躬身親赴前線督戰,中央發電報給第五戰區:富金山必須頂十天。
沒人愿意守,太偏,補給不上來,前有日軍第13師團,后無援軍。
拿地圖一看,富金山像釘子,釘在葉集和商城之間,扼住皖西北交通咽喉,誰控富金山,誰能扳開武漢北門。
蔣介石選了宋希濂,宋希濂選了36師。
德械師,槍好,人硬,打得動,剛從山東撤下來,傷還沒好,直接塞進富金山陣地,沒人問愿不愿意。
“能不能守?”參謀長問。
師長彭士量看了眼地圖:“守不住也得守。”
宋希濂
富金山不高,325米,像個斜肩饅頭,問題是,它太孤。
西面是潢川,60公里,東面是六安,80公里,南邊是崇山峻嶺,山道崎嶇,北面是史河,一過就是平原。
36師到的那天,史河以北已經全是日軍,13師團已經布好陣,瀨谷支隊也到了,帶毒氣,帶火焰噴射器,還有飛機,每天24架,輪流轟。
彭士量手上有三個團,總共11000人,德械武器配了七成。
彭士量
馬克沁機槍,波波沙沖鋒槍,毛瑟98K步槍,40倍光學瞄準鏡,夠用,但沒炮,36門迫擊炮,一發炮彈要省著用。
他們還得守兩側的山頭,叫馬蹄嶺和翻身嶺,位置低,一旦失守,主峰就裸了。
“我們是最后一線?!迸硎苛繘]再說別的。
十晝夜:不是防守,是等死
第一天,天黑前就打響了。
9月2日早六點,日軍渡河,不是偷襲,是硬沖。
300枚燃燒彈先轟史河沿岸,村莊起火,煙壓陣地,飛機在空中投彈,掀翻了36師三道掩體,日軍步兵下河,用木筏推進,后面是裝甲車和架橋部隊。
“別讓他們上來!”36師副團長陳功義拎著沖鋒槍沖下戰壕,沿河邊掃射,30分鐘,子彈打完,改刺刀。
那天晚上,史河岸邊退水后,泥里全是尸體,衣服被水泡爛,槍托插在泥里。
一個連上去,回來不到十個人。
9月3日,日軍換打法,不硬拼,夜襲山頭。
馬蹄嶺陣地三連告急,敵人翻溝繞后,火焰噴射器點燃了掩體,火墻掃過,3分鐘,一排士兵從掩體中沖出,衣服帶火,倒地打滾,有人舉槍自盡。
彭士量下命令,“打光也不準撤!”
當天夜里,36師損失1400人,日軍報告:自己也傷亡800人,但還是沒攻下富金山主峰。
9月5日,援軍未到,糧彈見底,士兵每天吃半碗稀飯,用火柴燒水,晚上點不上燈,煙頭也不許亮。
這時,88師抽調的一個營增援上來,配合防守翻身嶺,88師不是德械部隊,武器差、訓練弱,被編為二線。
日軍也察覺了,9月7日清晨,濃霧中,毒氣襲來,不是煙霧,是芥子氣。
史河兩側飄起黃綠色煙團,士兵戴面具不及,只拿濕布捂鼻,風順山勢而上,十分鐘,三個山頭淪陷兩個。
“不能撤,撤了就完了!”88師523團團長張文清帶人反沖,一路喊殺沖回主峰,不到三小時,張文清中彈三次,陣亡時還舉著刺刀。
毒氣殺死了1200人,有人流血不止,有人抽搐到死,醫官用酒精棉擦臉,已經沒用,防毒面具,全師只有300副,根本不夠。
9月8日,陣地告急。
36師只剩不到四千人可戰,電臺已斷,指揮部只能靠人傳話,每傳一次命令,死三個人。
山上的尸體成堆,沒時間掩埋,有人躺在戰壕里四天不動,臉被炮火燒黑。
“我不是不怕死?!备睜I長林通記在殘存的日記本上,“是死完了就沒人頂了?!?/strong>
9月10日夜,日軍突襲主峰陣地。
13師團大部兵力上山,打算一舉拿下,防線被撕開一公里。那時,36師只剩800人。
彭士量掏槍,調預備隊,“拿刺刀,肉搏。”
800人白刃戰,線往回推了一百米,有人雙眼被捅瞎還在揮刀,有人腸子拖在地上繼續沖鋒。
“他們是瘋了?!睘|谷支隊報告說,“不打人,是打鬼。”
戰斗持續到9月11日夜,富金山沒守住,但沒被攻下,是打光了。
36師剩下的人不足800,全部傷殘,能走動的,只有42人。
死亡圖譜:不是打贏,是打光
富金山戰斗結束后,第71軍只收到一個數據:36師已無編制意義。
11000人,剩800人,能站著開槍的,不到五十。
“報告,第六連只剩一個排。”
“第十營,只剩我?!?/p>
《36師殘部調查報告》記載:彈藥剩余為零,掩體全毀,能用的機槍不足五挺,士兵用刺刀當鍬挖墳。
陣地上鋪滿尸體,有士兵的,有百姓的,日軍進山后,開始清理地表,他們不是掩埋,而是焚燒。
12個村子被燒成黑地,房梁塌了,地上是焦木、骨灰和嬰兒尸體。
《固始縣戰地紀實》記得很清楚,村莊名全列出來:張家洼、朱樓、段嶺……
“他們先殺,再搶,再點火,打完了還不走,把尸體拖成一堆,澆油點燃?!?/strong>
連山都被剃光了,富金山在1939年的航拍圖上,是光禿的,像傷口。
日軍報喜:突破富金山,向西進發,但代價不小。
13師團和16師團共有傷亡超14000人,史河對岸,每隔50米就是臨時墓坑。
《日軍第2集團軍作戰報告》罕見地寫了句情緒化語言:“這不是戰斗,是地獄。”
36師打光,88師也折了一個團,張文清,團長,死在主峰陣地,臉上三處刀傷,沒一槍退后。
71軍共傷亡15000人,占戰前總兵力96%。
意義:沒人記得,但誰也替不了
富金山是怎么被選為陣地的?
沒人寫清,1938年初,武漢三面告急,宜昌在西,九江在東,信陽在北,能守的地方不多。
中央軍委挑地形圖,指著地圖說:“富金山能扛十天?!?/strong>就這樣,36師上山。
《軍事科學院武漢會戰研究》統計過:富金山抵抗了整整十晝夜,拖慢日軍計劃約192小時,使武漢外圍部署完成度提升37%。
換句話說,就是這十天,救了武漢。
日軍原定計劃是九月底抵達武漢北郊,富金山戰役一耽擱,時間不夠,進攻線被迫東移。
最終武漢雖失,但抗戰戰略轉向完成,國民政府西遷,戰略資源轉入四川,若富金山提前失守,武漢將被合圍,局勢全變。
這是戰略意義。
但對36師來說,意義很簡單:他們死在山上,別的部隊活下來了。
沒人立碑,戰后山上清理尸體的,是附近老鄉,用木棍撥、用鐵鏟翻,土太淺就堆一起燒。
有士兵把狗牌釘在木頭上,插在山上,幾年后就風化了。
彭士量沒死,戰后調往西南軍區,余生不提富金山,有人問起,他只說:
“那是我們最后一次全員站立。”
1983年,71軍戰史出書,寫到富金山,只用了一頁半。
“敵軍猛攻,我師傷亡慘重,陣地失守?!?/strong>
沒人再細寫是誰沖上去,誰沒回來,誰在山下埋了十三年才被翻出。
富金山,后來長了樹,但沒人上山。
老人說,雨夜能聽見吶喊,有人打燈上山,燈滅了,再也不敢去。
那些死去的士兵,沒墓碑,沒名字,他們叫:“第36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