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張鶴倫有肉吃!這是張鶴倫深圳、鄂爾多斯專場結束后,網友對張鶴倫的調侃。商演不斷,超能掙錢。這是張鶴倫回國后,給大家最直接的感覺。特別是看到演員來回飛機都是坐頭等艙,大家更是羨慕壞了。密集的商演安排,讓張鶴倫勞模稱號實至名歸。七月份,德云社給張鶴倫安排了多少場專場呢?為什么與師兄弟相比,張鶴倫、郎鶴炎的專場安排是最多的呢?
七月份,德云社一共給張鶴倫、郎鶴炎安排了6場演出。深圳、鄂爾多斯的演出已經結束。接下來,張鶴倫、郎鶴炎將帶隊趕赴寧波、紹興、濟南、廣州演出。一個月6個專場,還是挺多的。一場演出,或在演出地停留兩天一夜,或在演出地停留三天兩夜。粗略一算,小半月的時間,都在外地度過了。如此,也難怪大家直呼張鶴倫、郎鶴炎是德云社勞模。
不同的演員,有著不同的力捧方式,有的適合這樣,有的適合那樣。張鶴倫與師兄弟相比,是最適合相聲舞臺,是最適合多安排演出的。張鶴倫的舞臺風格,是備受觀眾喜愛的。舞臺上,也是非常機敏的。再加上東北人天生的幽默。張鶴倫在舞臺上的吸引力,相對來說就比較強了。既然張鶴倫適合多舉辦演出,多與觀眾見面,那就在演出上,多給機會,多給資源。時間長了,日子久了,也就有這樣的一幕了。
綜藝節目,喜歡的是人氣高、有熱度、有話題的演員。與孟鶴堂、秦霄賢相比,張鶴倫在綜藝方面的資源就差了一些。在寧波演出的時候,岳云鵬曾到現場探班。對于張鶴倫的商演密集,專場不斷,岳云鵬是非常的羨慕。捧多高,就摔多狠。話鋒一轉,岳云鵬表示,他演出多,主要是沒有綜藝、影視劇的邀約。
張鶴倫不僅是行走的糧票,還是票房的保障。深圳專場,1000個座位,全部售罄。鄂爾多斯專場,680個座位所剩無幾。上座率有保障,演出就是掙錢的。能掙到錢,一切的福利待遇就會跟上。去深圳演出,鄭好全程頭等艙。在直播的時候,鄭好還提了一句,回來的時候是躺著的,滿臉的舒服,滿臉的愜意。
小劇場是德云社的基礎,商演是德云社發展的保障,跨界是德云社在不斷嘗試、不斷的探索。掙錢,還是要數商演和跨界。也就是有實力了,德云社才有底氣,才能做事情的時候有恃無恐。如同太平劇社的復演,其余社團,也就聽之任之了。德云社,有資金,有資源投入,可以讓太平劇社起死回生,能夠讓演員有飯吃,能夠讓太平劇社有舞臺,有演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