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期,直播間里一種類似盲盒的“對對碰”玩法開始流行,這種新玩法因為其隨機性和不確定性而產生的樂趣,吸引了不少消費者。但是一些消費者卻反映,“對對碰”涉及的商品存在質量信息缺失、貨不對板等問題。
直播間“對對碰”融合了“拆盲盒+消消樂”玩法。
比如消費者花30元買了3個盲盒,每個盲盒里是不同造型和顏色的恐龍玩具,主播會當著你的面一個個拆開,第一個拆出“藍色恐龍”,第二個拆出“紅色恐龍”,第三個拆出“藍色恐龍”,和第一個相同,這就“對碰成功”,主播額外多給你拆1個盲盒。新拆的盲盒如果又出現和已有的恐龍顏色相同,就再獎勵拆1個,直到拆出來的恐龍和之前的都不一樣,游戲結束。最后所有拆出來的恐龍都歸消費者所有。
消費者 張女士:感覺就是看誰運氣好,很刺激,然后就下單下得越來越多。
消費者 石女士:萬一兩個成雙成對了,就能得到更多。
記者調查發現,直播間“對對碰”熱銷產品除了紙巾、手機殼、中性筆等日常用品,還包括美妝護膚品、潮流玩具,也有巧克力、糖果、咖啡、茶包等食品飲料。
然而,也有一部分參與直播間“對對碰”的消費者認為,這種購物形式存在問題,購物權益難以保障。
消費者 王先生:有幾次買的吃的上面連產地都沒有,生產日期也沒有標注明確。
消費者 石女士:有些碰一碰就有了,有些明明碰到了,商家又不給你。
近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公布了江蘇消費網輿情監測中心數據,數據顯示2025年1月1日至5月31日,有關“對對碰”直播間消費輿情信息共計2432條。
江蘇省消保委發布的“對對碰”直播間消費調查報告顯示,近八成消費者認為存在產品質量安全、商品標志標識缺失、誘導消費等問題。
在有些“對對碰”直播間里,擺放的是一些外形類似面包、漢堡的微型物品,做工逼真,色彩斑斕,十分吸引眼球。
記者了解到,這是一個以食玩為主題的直播間,其“食玩系列”商品都是一些外形酷似食品的玩具,以此來吸引消費者。
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監督部主任 趙鑫:這個直播間名稱標明了是一個“食玩屋”,在店鋪上架的產品鏈接中,商品名稱也標明了“食玩”字樣,在商品的講解回放視頻中,商家也提到這是“食玩系列”。這類產品就是迷你版的玩具。
而對于玩具,根據相關國家標準要求,玩具產品應當標明產品名稱、產品型號、產品標準編號、年齡范圍、安全警示、企業名稱地址等,這是一條強制性要求。
江蘇省消保委的體驗人員,花費89.6元購買了兩單“巧克力食玩”和“小面包食玩”產品后發現,這兩款玩具除了產品名稱,國家標準中的六項強制性要求,有五項都沒有執行。
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監督部主任 趙鑫:首先發現產品沒有任何的包裝,只是放在簡單的塑料袋中,也沒有任何的生產標識、年齡范圍和安全警示等信息,對于家長來說沒有任何提示,對于孩子來說可能存在誤食風險。
還有一些直播間售賣的產品出現了山寨產品“傍名牌”的現象。在某潮玩“對對碰”直播間里,頁面介紹“本店盲盒內商品均為迪士尼品牌”,直播間顯著標注“迪士尼正品對對碰”。
消保委體驗人員以39.9元下單一款公仔手辦,鏈接宣稱“保真假一罰十正版正品公仔手辦”,最終以“5碰”獲得西高地小狗玩具一個。但收到貨后,體驗人員發現完全貨不對板。
體驗員 張女士:它的公屏上面清楚地寫著,售賣的是迪士尼正品,結果我收到就是一個普通的毛絨玩具,也沒有一些生產廠家的信息。我覺得之前公屏上的那些信息,對我來說是一種誤導。
體驗式調查中,體驗員購買了28個對對碰訂單,但是只有部分直播間展示樣品,消費者只有收到后才能了解產品全貌。
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監督部主任 趙鑫:一些直播間會通過熱門的盲盒或者玩具產品,吸引消費者參與。但是商家又通過一些規則進行操控,使消費者最后只是收到一些廉價和山寨的產品。也就是說,目前“對對碰”直播間的這種玩法,它不單是欠透明,而且是欠公平的。
因此,提醒消費者要保持清醒的認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在直播間下單,避免在亢奮的狀態下超額消費。
記者丨王婧 李晶晶 張蕓乃之朱平 王延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