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最危險的東西,是躲在角落的毒藥。可實際上,最讓人防不勝防的,是被權力“護著”的毒物——它披著營養的外衣,走進了孩子們的飯盒里。
金簪落入泥溝里,老僧點頭說無奇。
甘肅幼兒園血鉛中毒這個事后續曝光出來的細節,越來越讓人感到無奈,其背后的操作與遮掩手段,甚至讓人不寒而栗。但對他們而言,似乎又可稱作“平平無奇”。
首先是檢測結果。新聞標題里用詞“血鉛異常”本就已經受到網友嘲諷,明明叫“鉛超標”甚至是嚴重超標,你們卻在將其“打扮”成異常,要臉不要?
殊不知,更諷刺的在于家長帶幼兒到天水市當地醫院檢測后,竟沒有紙質、甚至沒有電子版的檢測報告單,反而是接到了當地市相關工作人員的口頭通知:孩子的血鉛檢查結果正常。
至此,別說超標,連“異常”都算不上了。可對人們智商的侮辱,還能更荒唐一點嗎?
這讓我感到驚恐,別人去醫院檢查健康,竟然是一個毫不相關的第三方來告知他“檢測結果”且沒有任何可以證明該結果的報告或數據。那么請問,醫院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又有哪些成分?說好的底限呢。
“治病救人”四個字,難道只是掛在墻上的口號?
我知道一定會有人說,“血鉛異常”這本來不是醫院的問題,他們壓根不用趟這渾水,檢測結果作假,恐怕也是迫于無奈。但如果所謂醫院,在治病救人的領域,都受限于人,那這還不夠可怕嗎?
要知道,當白大褂開始聽命于權力,病人離黑夜就不遠了。
這代表著,任何有影響地方形象的負面事件出現,他們都可以通過權力施壓,迫使醫院給出一個假的結果來糊弄公眾。
一些地方媒體因為這種可怕的現實,已經陷入半死不活的狀態,難道醫院將成為下一個“被迫合作者”?繼媒體之后,也逐漸沉默。
可媒體淪陷,人們能眼不見為凈,能自欺欺人。醫院呢,那可是事關生命的地方。眼睛可以不看報紙,但不能不看體檢報告。
就比如此次幼兒園孩童鉛中毒的事情。那可是鉛中毒,伴隨著可憐的孩子一生,嚴重影響健康的情況,也可以隨著一聲命令傳下,隨意修改結果欺騙患者。
如果不是那些家長本就懷揣著懷疑,前往西安的醫院里再次檢測,得到確定鉛超標的檢測報告,他們甚至要被瞞在鼓里。
那孩子的健康怎么辦?對某些人來說,是不是最好這件事根本別曝光,悄悄吞下去就完事?
真是個可怕的世界。
另一個細節同樣讓人感到害怕,根據報道所說,血鉛超標的孩子可能是吃了幼兒園提供的甜點和棗糕,而采訪家長得知,這些東西是幼兒園“采購來的”。
要知道,如果是采購的,問題恐怕會更大。因為外面的人,無論大人小孩,都可能吃到這些問題食品,導致鉛超標。
但很快,采購商否認了,說甜點、棗糕之類是幼兒園自己做的。而園方,似乎也打算默認這一說法。
狐借虎之威,紙也能遮天。毒從口入,謊從筆下,真相卻永遠不寫在公開報告里。
影響范圍確實變小了,可會有多少人選擇相信呢?不得而知。畢竟你說一個幼兒園在里面煮點南瓜湯綠豆湯給孩子吃,我信。你說他在里面做糕點、做披薩餅干之類……你讓我們怎么信。
當然,“很難相信”的原因,不只是因為做糕點這事太離譜,而是你前一件事已經騙過我一次了。
“一位家長告訴記者,至少一名老師帶著孩子到西安,與孩子一起做了檢查。”但對于被告知的那個檢測結果,他說道,“這個數據,我肯定不放心。”
一次撒謊,就可能換來一連串的懷疑。那一連串的撒謊呢?換來的除了無奈的沉默之外,可能還包括對一切的質疑。
有時候我真的無法理解他們,對于形象,很明顯體現在面對錯誤時是否敢于承認,而不是是否能掩蓋得天衣無縫。可他們總假裝不懂。
孩子中毒不是輿論災難,掩蓋才是啊。很難理解嗎?可又為什么每次都在重復上一次的問題。
井水照月暗,冷鐵鑄愁腸。
當家長拿不到報告,當醫院聽不到真話,當孩子一生被影響時。對某些人來說,質疑已經毫無作用了,因為他們都是一根根“老油條”。要問的也不再是糕點里面有沒有鉛,而是:你們真的意識到,問題出在哪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